APP下载

MR-HIFU治疗子宫肌瘤58例疗效观察

2019-08-21侯萌赵娟王月玲韩晓兵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消融肌瘤体积

侯萌 赵娟 王月玲 韩晓兵

子宫肌瘤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包括月经量多、经期延长、贫血、下腹痛、尿频及不孕等,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肌瘤的部位及大小。磁共振成像导向下高强度聚焦超声(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guided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MR-HIFU)是一种非侵入性热消融技术。主要是在磁共振成像的引导下,通过超声波转化的热效应使靶组织细胞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经患者机体自我吸收代谢,从而缩少子宫肌瘤的体积,减轻患者症状,达到治疗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手术。

本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行MR-HIFU治疗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探讨MR-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58例于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子宫肌瘤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年龄32~54岁,平均44.7岁。体重42.5~81 kg,平均60.5 kg。体重指数18.4~29.7 kg/m2,平均23.5 kg/m2,其中3例曾接受过肌瘤切除术。

纳入标准:①年龄18~55岁;②体重<140 kg;③子宫<妊娠24周大小;④宫颈TCT正常;⑤主要肌瘤(直径)≥3 cm;⑥患者有明显的症状或因过分担忧坚决要求治疗。

排除标准:①其他盆腔疾病 (其他肿块、子宫内膜异位、卵巢肿瘤、急性盆腔疾病及明显的子宫腺肌病);②明显的全身性疾病;③妊娠试验阳性;④前下腹壁有大范围瘢痕 (>50%区域面积);⑤MR或MR造影剂禁忌;⑥肌瘤<3 cm、带蒂肌瘤>5 cm 的黏膜下肌瘤以及T2加权像高灌注。

二、临床表现

58例患者中16例(27.6%)无任何症状。28例(48.2%)患者表现为月经量增多,2例(3.4%)表现为月经频发,15例(25.9%)表现为下腹疼痛不适,4例(6.9%)表现为轻微尿频,其中11例(18.9%)患者有上诉两个及以上症状。月经周期平均最短为15 d,最长为35.3 d。平均最短和最长经期分别为4.5和13 d。

三、治疗

治疗前给予备皮,留置静脉针,导尿。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体温等生命体征。给予5 mg对乙酰氨基酚羟考酮片口服。在MR室内,受试者俯卧于HIFU扫描床上。操作人员通过MR热-剂量图对治疗过程进行监测。治疗后予患者注射MR造影剂,获取肌瘤治疗后的造影图像。治疗持续时间最短2 min,最长399 min,平均146.1 min,中位数为132 min。本研究采用的是飞利浦HIFU治疗系统,型号规格:905315/905653。

四、肌瘤体积评估

治疗前后行盆腔MRI进行肌瘤评估,缩小率>10%认为治疗有效[1]。肌瘤缩小率计算公式:缩小率(%)=(基线总体积-6个月时总体积)/基线总体积×100%。

五、肌瘤非灌注体积评估

治疗前后应用MRI和增强影像来评估肌瘤非灌注体积(non-perfused volume, NPV)。NPV是测量子宫肌瘤消融体积的一个客观有效的指标。NPV用T1加权MR上无增强的体积来表示[2]。损伤部分的NPV测量由两位经过统一培训的阅片员完成。NPV百分比计算公式:NPV(%)=非灌注体积/肌瘤体积×100%。

六、随访

治疗后1、3和6个月复查盆腔MRI评估肌瘤缩小情况,治疗后6个月进行NPV评估。治疗后6个月以问卷调查形式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七、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变量采用描述性的统计进行总结。连续变量列出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均数的95%CI和受试者数量;分类变量计算出事件个数、百分率和95%CI。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58例患者子宫肌瘤的基本情况

58例患者共有88个拟定消融的子宫肌瘤。每例最少1个肌瘤,最多3个肌瘤,平均肌瘤数为(1.52±0.50)个。肌壁间肌瘤有53个,占60.2%,黏膜下肌瘤7个,占8.0%,浆膜下肌瘤28个,占31.8%。肌瘤直径为3.5~8.7 cm。

二、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MR-HIFU治疗6个月后,月经量多的患者中有60.7%(17/28)症状较前有所改善,下腹疼痛不适的患者中有53.3%(7/15)症状明显改善,轻微尿频的患者中有25.0%(1/4)症状缓解,2例表现为月经频发的患者症状未见明显改变。总计有43.1%的患者症状较前有所改善。

三、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

58例患者治疗前肌瘤的平均体积为95.1 cm3,治疗1个月时缩小至78.5 cm3,平均缩小率为20.1%;治疗3个月时减小至57.6 cm3,平均缩小率为39.6%;治疗6个月时减小至56.2 cm3,平均缩小率为48.8%。58例中有52例治疗后6个月肌瘤缩小比例≥10%。总体治疗成功率为89.7% (95%CI:0.79~0.96)。见表1。

四、治疗后NPV

治疗后6个月NPV百分比为(53.5±21.3)%,中位数为53.0%,最小值为0.7%,最大值为99.0%,95%CI47.4~59.9。

五、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出现下腹部轻微疼痛的患者有12例(31.6%),轻度皮肤灼烧感1例(2.6%), 双下肢麻木1例(2.6%),阴道分泌物增加4例(10.5%), 均未予特殊处理, 自行好转。48例中有18例(47.4%)发生不良反应,均属于近期一般不良反应,即SIR A~B级(仅需观察或简单治疗,无不良后果)。未出现SIR C~D级(延长住院时间,需要重要治疗,护理等级增加)及SIR E~F级(永久性后遗症或死亡)严重不良反应。58例患者中有1例在术后5个月随访过程中意外早孕,行人工流产术。所有患者随访至术后2年,未出现明显的远期不良反应。

表1 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n=58)

讨 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发生率为 20%~50%[3]。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包括开放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及生育要求。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效果很有限。近年来,HIFU治疗子宫肌瘤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它能免除手术及长期服药的痛苦,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HIFU是一种非侵入性肿瘤治疗技术,主要机制是由超声探头产生的超声波穿过软组织,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聚焦于特定靶组织区域,通过热效应使靶组织细胞凝固性坏死,经患者机体自我吸收代谢,从而达到治疗目的[4]。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MRI和超声这两种方式引导HIFU治疗。MR-HIFU是在实时温度监控下进行的,通过其测温序列实时监测治疗区域温度变化,调整超声功率和能量辐照,温度图显示焦域的周围没有多余的热量导致温度升高,超声能量释放恰当,从而避免辐照过度,导致副损伤[5]。与超声引导的HIFU相比,MR-HIFU能够通过温度测量调整HIFU消融组织的超声治疗剂量,安全可靠,治疗更加精准,是一种新兴的、具有发展前景的无创治疗技术[6]。除了应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外,MR-HIFU也应用于一些恶性肿瘤如肝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的治疗。

HIFU治疗前后子宫肌瘤的MRI信号改变具有特征性,主要表现为术前肌瘤在T1WI上主要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可明显或不均匀强化,术后T1WI上肌瘤信号升高且边界清,T2WI信号降低。研究表明,MR-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受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类型、声束方向、组织特点、治疗时间和功率及治疗人员专业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7]。MR-HIFU对前壁、肌壁间、T2WI低信号、T1WI轻度强化的子宫肌瘤消融效果更好[8]。为了提高疗效,本研究选择子宫<妊娠24周大小,体重< 140 kg的患者,计划消融的肌瘤个数不超过5个,主要肌瘤(直径)≥3 cm,并排除腹壁有瘢痕的患者。

陈文直等[9]研究结果显示,子宫肌瘤患者行超声消融治疗后6 个月,靶肌瘤体积缩小>10%,占84.6% 。Park等[10]采用HIFU治疗子宫肌瘤,平均消融率为62.7%,其中1/3患者消融率达到80%。Mindjuk等[11]报道称,≥80%的子宫肌瘤患者MR-HIFU治疗后肌瘤消融率超过80%。可见MR-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能明显缩小肌瘤体积,疗效显著。本研究中MR-HIFU治疗子宫肌瘤后病灶体积均明显缩小,靶肌瘤体积缩小>10%,有效率为89.7%。NPV体积百分比的平均值为53.5%。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

MR-HIFU术后会出现下腹疼痛、阴道血性分泌物、骶尾部疼痛、治疗区域皮肤水泡、血尿、发热、尿路感染及背痛等并发症[12],但症状通常较轻,且多可短期内自行缓解。也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如内脏穿孔[13]。本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4%,均属于一般不良反应,即SIR A~B级。表现为MR-HIFU治疗中及治疗后数日内部分患者出现下腹部轻微疼痛、皮肤灼烧感、双下肢麻木、阴道分泌物增加等近期不良反应,均未予特殊处理,1周内自行恢复。随诊至治疗后2年,未发现明显远期不良反应。下腹部疼痛可能与肌瘤组织缺血坏死有关,皮肤灼烧感由腹壁组织的热损伤引起,双下肢麻木等症状可能与患者长时间俯卧有关。阴道分泌物增多,可能与肿瘤发生凝固性坏死、组织吸收有关,也与肌瘤部位靠近宫腔有关。

曾飚等[14]在HIFU治疗术前及术后对女性激素水平、症状及月经改变进行了统计,证明HIFU治疗对卵巢功能无影响。oziski等[15]报道,MR-HIFU治疗子宫肌瘤术后妊娠率为 55%, 剖宫产率为 63.64%。Rabinovici等[16]对51 例子宫肌瘤进行了HIFU治疗,术后患者共有54 次妊娠,平均妊娠时间是治疗后8 个月。本研究随访发现1例患者在治疗后5个月意外早孕。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MR-HIFU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也应成为治疗适应证。

然而,子宫肌瘤的组织特征如T1、T2MRI信号强度,以及子宫位置、肌瘤大小、肌瘤数目、肌瘤类型等,均对MR-HIFU的治疗效果有影响[17]。瘢痕组织、腹部皮下脂肪厚度、骶骨表面与肌瘤的距离、超声路径上的肠道等因素也增加了此技术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MR-HIFU的临床应用[18]。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子宫肌瘤患者都可以进行MR-HIFU消融治疗,从而限制了从这种治疗中受益的患者人数。Fröling等[19]报道仅有39%的子宫肌瘤患者可接受MR-HIFU。Venkatesan等[20]研究表明,约17%的子宫肌瘤患者经MR-HIFU治疗后因症状未改善而最终行子宫切除术。

综上所述,MR-HIFU能有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未发现近期及远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可能是一种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的新技术。但是基于子宫肌瘤的不同类别、患者自身不同情况以及MR-HIFU在技术上存在一些要求,不是所有的子宫肌瘤患者都适合行MR-HIFU治疗,因此,在MR-HIFU的临床应用上,我们必须严格把握指征,筛选合适的患者,尽可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消融肌瘤体积
消融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百味消融小釜中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谁的体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