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误诊48例分析
2019-08-20王冬梅
王冬梅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48例糖皮质激素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误诊情况。方法:2012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糖皮质激素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误诊患者48例,对误诊原因予以研究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首次诊断即误诊。住院科室,其中消化科13例(27.08%),风湿科10例(20.83%),呼吸科8例(16.67%),骨科5例(10.42%),ICU2例(4.17%),血液科1例(2.08%),肾内科6例(12.50%),内分泌科3例(6.25%)。结论:造成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误诊的主要原因为对该疾病认知不足,不能予以有效诊断,再加之部分患者滥用糖皮质激素,进一步增加了误诊风险。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误诊
按病因可将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其临床表现、生化测定以及血尿常规检验属于该疾病主要诊断线索,但最终确诊对影像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均具一定依赖性"。基于实际情况,该疾病临床误诊率相对较高,易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48例糖皮质激素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误诊情况,现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糖皮质激素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误诊患者48例,男17例,女31例,年龄21~84岁,平均(52.50±31.50)岁;服药时间2个月~2年,平均(12.50+11.50)个月;原发疾病:痛风3例,慢支及支气管哮喘16例,类风湿关节炎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肾病综合征2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骨关节炎及腰椎增生5例。
误诊情况:所有患者首次诊断则误诊。住院科室,其中消化科13例,风湿科10例,呼吸科8例,骨科5例,ICU2例,血液科1例,肾内科6例,内分泌科3例,见表1。
方法:本研究患者临床诊断资料显示所有患者均有服用糖皮质激素病史,常见恶心、呕吐、四肢乏力、皮肤菲薄以及伴随向心性肥胖等主要临床表现,血皮质醇较低或正常,昼夜节律消失,24h尿游离皮质醇减低,ACTH在正常范围低限,头颅MRI及肾上腺CT未见明显异常。
观察指标:对48例患者误诊原因予以研究分析。
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在人院后均经由分泌科医师诊断及临床会诊诊断,且经治疗后临床好转47例(97.92%),死亡1例(2.08%)。死亡原因为停用药物后发生感染而导致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即肾上腺危象。患者停药38例,自停药到发病时间5~65h,平均时间(35.50±29.50)h。该疾病自诊断起需治疗时间2~20d,平均治疗时间(11.50±8.50)d。
讨论
误诊主要原因分析:颅内病变是导致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主要原因,但依据近年相关临床研究显示,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占总比约52.24%。患者长时间不正确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经确诊后自发停药等均是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可知其与糖皮质激素滥用或不规范使用具有密切关联凹。本研究中误诊患者48例,经调查显示以下几点均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①对该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医院大部分门诊或急诊医师均不是专业内分泌医师,且存在病史询问不详细,仅依靠临床症状诊断等现象。且本研究误诊患者均是在收治于相关科室后造成的误诊。②医疗条件较差:相较而言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存在严重乱服药现象”。部分患者甚至醫师均认为糖皮质激素服用后见效快、疗效显著。此种现象导致患者自认为药物疗效好,易相互介绍用药,进一步增加药物误用例数,增加患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风险。③部分医师过分追求治疗效果,在治疗中常运用糖皮质激素。④实验室条件有限: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诊断中,血浆ACTH值与皮质醇等指标均是不可或缺的,若患者患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皮质醇可表现为降低,药物是由于抑制腺垂体分泌ACTH导致继发自身肾上腺功能分泌减少,而血浆ACTH值可表现为升高用。但基于实际情况可知大部分基层医院实验室条件均有限,不能对疾病予以有效诊断,最终造成误诊。针对部分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患者而言,其常以倦怠无力、恶心等常见症状为临床表现,但皮质醇指标表现为正常状态。在诊断时,需以患者实际症状及临床表现为依据,否则易发生误诊,对患者机体健康造成不必要危害”。⑤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本研究48例患者中有13例无明显临床表现,只存在表情淡漠、精神不振、食欲消退等情况,未伴随呕吐、向心性肥胖症状,甚至有5例处于消瘦状态。可知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与患者服药剂量、停药时间长短具有密切关联。于患者住院期间予以观察显示,其停药会逐步出现低钠症状,需接受相关替代治疗。其中皮质醇增高患者主要由于突然停药及服药剂量大导致。且其中4例出现肾上腺危象,具有持续服药时间长、临床表现不典型等主要特点,故导致误诊。
预防误诊:由糖皮质激素引发的肾上腺功能减退症误诊导致我院患者死亡率增高。如需有效规避误诊等情况,在诊断时应对患者病史及即往用药情况予以有效了解,若诊断已成立,应依照患者实际情况及适应证给予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在给药时可模仿人体分泌周期,若部分患者病情严重可予以静脉输注给药。若需判断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是否适合,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均需依靠主观估计进行。
综上所述,疾病误诊可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基于实际情况,患者若发现自身病情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此外,需不断对自身专业能力及专业素养进行提升,为患者提供精准、有效的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1]张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临床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9);:85-86.
[2]张晓娟,周亚茹,刘宽芝.特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误诊1例[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3):109-110.
[3]李嫔.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临床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6);414-418.
[4]杜敏联.关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诊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6):405-409.
[5]许建挺,鲁特飞,程雯.中西医结合治疗肾上腺肿瘤术后皮质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6):1421-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