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的实证分析与优化建议
——以沂蒙山区桃业与旅游业为例

2019-08-19薛海波吴文良渠鲲飞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耦合度山区耦合

薛海波,吴文良,渠鲲飞

(1.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193;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3.晋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00)

一、引 言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可促进农村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措施。国内集中连片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经济基础相对落后,区域内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改变传统农业经营发展模式,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服务融合,进而促进山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要部分,有利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和促进旅游业延伸扩展,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之一(周蕾等,2016)。

二、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多种产业协调发展思想演化而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备受关注和重视,研究集中于三方面。一是产业间耦合发展可能性。Cai等(2005)认为,旅游业属于综合性较强、关联度较大行业,涉及广泛并交叉渗透至其他相关行业和产业,旅游业与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存在耦合可能性;Campbell等(2007)研究产业间关联性,认为某产业可通过前后联系引起其他产业结构变化,为产业间耦合发展提供可能性,而旅游业属于关联性较强产业,其相关产业可引起其他产业结构变化。二是产业间耦合动力研究。Lobo等(1999)以圣地亚哥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为例,研究产业间耦合发展动力因素,如资源优势互补、政府管理政策、供需变动、科技进步等因素,均可推动产业间耦合发展;Haeussler(2012)研究产业间耦合动力因素,认为资源优势互补是旅游相关产业与第一产业耦合发展动力之一。三是产业间耦合功能作用。Chowdary(2005)认为产业间耦合发展有利于实现产业间相互引导、共同进步、资源共享,进而提升和推动产业发展;Michael(2011)系统阐述产业耦合作用,产业间相互影响和作用有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持续性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就业和经济增长。综上,国外产业耦合研究相对完备,涉及耦合发展可能性、动力和功效作用,但缺乏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研究。

国内研究主要从产业融合发展角度,侧重研究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原因、效应、意义和模式等方面。李天芳(2016)研究旅游业与农业耦合发展原因,认为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作为两大产业,其技术经济特性和协同演化关系决定二者具有天然耦合性,二者耦合发展成为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重要途径。袁中许(2013)分析旅游业与农业耦合影响农村产业发展,认为二者耦合可带动农村第一产业优化,可推动交通、服务、餐饮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集中发展。张雅(2017)基于产业融合视阈,分析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协调耦合发展意义,认为二者协调发展可优化农村环境,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进而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部分学者研究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路径,曹雯(2015)基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问题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研究,提出二者融合发展路径;王中雨(2017)分析休闲农业中旅游业与农业耦合发展存在问题,提出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王丽芳(2018)研究山西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提出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有助于丰富产业内涵、拓展产业边界、延伸产业链。

综上,目前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研究多以原因、效应、路径等方面定性研究为主,缺乏集中连片山区以优势资源为基础的某类特色农业与当地旅游业融合发展状况及融合程度的定量研究。因此,研究分析集中连片山区某一类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机制,构建二者耦合发展协调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并通过沂蒙山区实证分析桃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二者融合发展及优化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集中连片山区特色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提质增效、帮扶发展提供参考。

三、理论基础、发展模式及意义

(一)理论基础

耦合最早为物理学概念,其意义被社会学广泛引用,主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经过紧密配合,使各系统间相互协调、依托,呈现相互影响现象(张英等,2015);耦合也被学者引入旅游、文化、信息等第三产业及一些交叉学科研究中。特色农业关键在于“特”,指依据区域内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开发特有产品并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刘超等,2013)。旅游业指凭借旅游相关资源及配套设施,专门从事游客招徕与接待并提供游览、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及文娱等服务的行业,业务类型由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刘德谦,2017)。农业与旅游业耦合表明二者通过相互影响、协调与推动,可形成紧密相连的系统,从而达成联合互动机制共同发展。

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主要目的在于获得特色农业旅游的综合效益,特色农业具有资源优势,而旅游业具有产业助推动力优势,二者相互作用可形成一定综合发展能力。特色农业与旅游业在市场需求、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因素推动下耦合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产业关联性为耦合提供基础,市场需求为耦合产生拉动作用,产业供给(包括供应主体和产品供给)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其变化对产业耦合具有推动作用;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作用,包括政策制度支持与科技创新。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机制见图1。

图1 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机制

(二)发展模式

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模式指在不同区域内农业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与运行方式的概括,通常具有鲜明区域特征,其形成与发展受区域内自然资源、旅游业状况、生产力水平、历史文化、管理政策等因素影响。依据产业主导动力源可分为特色农业资源吸引型模式和旅游业推动型模式。

特色农业资源吸引型模式,凭借区域内独特农业资源、生态环境、自然气候等因素吸引游客,逐渐与旅游业结合并不断发展,该模式以区域内自然资源禀赋为基础,当地农民和涉农企业为参与主体,政府政策引导与扶持为导向。旅游业推动型模式可分为旅游需求推动型、旅游产业集聚型和旅游因素辐射型三类;旅游需求推动型模式指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倾向于亲近和回归大自然,由此推动农业旅游业发展;旅游业集聚型模式建立在旅游条件较成熟且发展初具规模基础上,区域内住宿、交通、酒店和其他旅游相关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由此催生农业旅游业发展;旅游因素辐射型模式指在特色农业资源区域附近建有著名景点或靠近旅游城市,拥有成熟客源市场,为农业旅游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不断推动其发展。

科学发展模式是推进山区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的先决条件,充分了解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模式原理,才能选择科学发展模式;同时应立足山区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自身特征及发展条件,把握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动力,以确定适宜耦合发展模式和策略。

(三)发展意义

一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以特色农业资源为依托的农业旅游发展,可带动当地餐饮、通讯、交通、商业等行业同步发展,改变农民单一收入结构,促进其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将逐步改善,农民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丰富,有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是优化区域内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结构调整。旅游业具有较强带动作用,通过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联合发展,可实现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和协调发展,同时拉动区域内第二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三是有助于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山区特色农业具有地域性和特殊性,凭借独特资源优势,具有发展潜力和待开发价值,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当地特色农业资源,有助于优化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四、沂蒙山区桃业与旅游业发展实证分析

集中连片山区指山地、丘陵与高原集中分布区域,相较于平原易造成水土流失,不适宜发展粮食作物种植,但水资源丰富、阳光照射条件良好山区适合林果业发展,同时具备发展观光旅游业的自然基础条件(张静,2016)。集中连片山区在我国东中西部均有分布,主要包括六盘、武陵、乌蒙、太行、吕梁、秦岭大巴、陕北白于及沂蒙等山区。

沂蒙山区主要分布于山东省临沂市内,由沂山、蒙山、孟良崮、芦山、北大山等连同众多丘陵组成,临沂市辖区内平邑、蒙阴、费、沂南及沂水五县多山地和丘陵,海拔较高、光照充足,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土质微量元素含量丰富,适合桃树种植和发展林果经济。因此,研究选取上述五县作为桃业和旅游业调研样本,通过分析沂蒙山区桃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状况,探究集中连片山区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策略。

(一)基本概况

沂蒙山区桃树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608年,种植面积、产量和影响力均居全国前列(马跃,2010)。根据临沂市农业局2018年统计数字表明,全市桃业发展迅速,平邑、蒙阴、费县、沂南及沂水五县桃树种植面积超100万亩;2013年至今,年均产量超200万吨,约占全国桃果总产量30%,成为五县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及沂蒙山区优势产业之一。

沂蒙山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既有“天然氧吧”之称的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地下大峡谷、地下溶洞等独特自然资源,又有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红色革命历史博物馆、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等人文旅游资源。沂蒙山区旅游业起步较晚,近年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对外开放程度和招商引资力度较弱,与旅游发达城市及区域差距较大。当地政府致力于打造“山水旅游”“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等特色品牌,目前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耦合度分析

1.耦合度分析模型与评价计算方法

通过构建桃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模型,分析和计算桃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程度。耦合度(Coupling)指二者密切关系程度,即相互依赖程度,可评判体系内各子系统长期相互协调程度。参照数学函数计算法则及张琰飞等(2013)对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协调度研究,运用式(1)测算桃业与旅游业耦合度。

X代表桃业综合指数,Y代表旅游业综合指数,X和Y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CXY代表二者耦合度(Coupling),-1.414≤CXY≤1.414。由式(1)可知,桃业与旅游业耦合度取决于产业耦合度综合指数。当X和Y大于0时,CXY大于0,二者处于较协调发展态势;当X和Y小于0时,CXY也小于0,二者处于非协调发展态势;X与Y相差越小,CXY值越大,当X和Y相等时,CXY达最佳状态为1.414。同时,参照邓华灿等(2007)在福建省区域发展与耕地资源协调研究中耦合度划分标准,将桃业与旅游业耦合度评价标准分为比较协调、基本协调、基本调和、勉强调和及不协调五个等级(见表1)。

表1 桃业与旅游业耦合度评价分类

2.数据来源及评价指标

根据山东省临沂市统计年鉴,临沂市各区县农业、旅游统计年鉴,平邑、蒙阴、费、沂南及沂水五县农业与旅游统计资料等获取原始数据;同时遵循量化客观、重点突出原则,选取2013~2018年平邑、蒙阴、费、沂南及沂水五县桃业与旅游业原始数据,围绕桃业与旅游业指标各体系,对样本内桃业与旅游业数据作因子分析,获得X和Y综合指数,按模型公式CXY=(X+Y)/(X2+Y2)1/2计算综合指数,得出桃业与旅游业耦合度“C”的数据。

桃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程度评价受诸多因素影响,反映评价指标因素较多,参照陈文(2016)分析舟山地区休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指标体系,并按差异性、针对性、科学性及数据可获性原则,确定桃业与旅游业耦合度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桃业和旅游业指标体系

3.耦合度结果分析

由表3可知,近6年沂蒙山区五县桃业与旅游业协调度“C”的波动范围较小。平邑县近6年桃业与旅游业耦合度数值为-0.06~0.20;蒙阴县为0.07~0.31;费县为-0.86~-0.58;沂南与沂水县分别为-0.73~0.09与-0.21~0.18,总体变化不大。

由表3、4可知,蒙阴县桃业与旅游业耦合度数值均为正,在五县中相对较高,但仍处于勉强调和状态;平邑县与沂水县桃业基本保持在承载能力范围内,处于勉强调和状态;费县与沂南县则处于不协调状态。

表3 2013~2018年沂蒙山区五县桃业与旅游业耦合度数值

表4 2014~2018年沂蒙山区五县桃业与旅游业耦合度评价规类

(三)主要问题

1.对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重视不够

由表4可知,费县和沂南县桃业与旅游业近5年耦合度数值变化不大,位于-1.414~0,两种产业总体处于独立发展状态,缺乏联系与融合。资源优势互补、政府管理政策、供需变动、科技进步等应为产业耦合发展动力。沂蒙山区凭借独特地貌,为桃业与旅游业资源优势互补创造良好条件。费县和沂南县桃业与旅游业耦合度不高,与当地政府重视程度不高有关。蒙阴、平邑与沂水县近5年耦合度数值均在0~0.5,总体处于勉强调和状态。以蒙阴县为例,选取该县2014~2018年三次产业GDP占比、农业增加值、旅游收入和桃业产值等数据,分析其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程度不高因素。

表5 蒙阴县2014~2018年GDP、三大产业比例和部分产业总产值情况 (亿元)

由表5可知,2014~2018年蒙阴县GDP呈不断增长态势,截至2018年生产总值突破200亿。由图2可知,自2014年该县农业产值GDP占比逐年下降;该县工业产值呈逐年下降趋势,截至2018年末降至35.5%;而服务业占比最高,2018年接近50%。近年,该县政府致力于发展服务业,其中包括旅游业,但旅游业收入不稳定,2017年总收入为39亿元,较2016年减幅较大;农业方面,2014~2017年呈增长态势,但2018年一定幅度减少,甚至低于2014年总增加值,说明农业发展不稳定,无法保证可持续性增长态势。间接表明农业与第三产业处于独立发展状态,缺乏必要关联与协同。

图2 蒙阴县2014~2018年三大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此外,桃业作为蒙阴县特色农业,近几年发展较快,但总体处于不稳定发展状态,2017年全县桃业产值为40.5亿元,低于2016年,但2018年大幅增长至57.6亿元。蒙阴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拥有一定旅游资源,如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孟良崮独特地貌、红色革命历史纪念区等,但当地未充分借助旅游业宣传推广桃业,目前旅游业与桃业结合的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真正围绕桃业开展特色旅游的项目规划较少。

2.产业布局不合理,缺乏规划和引导

由表6可知,产业规模指标中农业生产总值、农业从业人员、旅行社数量占比相对较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占比较低,说明该县仍以农业为主,农业从业人员和农业生产总值在农业产业规模中占据重要地位;酒店和旅行社数量占比较高,说明该县旅游业发展较快。农业产业结构指标中种植业生产总值占比最高,超0.05,林牧渔业占比相对较低,而农业服务业占比仅0.009 6,说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与农业缺乏联系,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空间较大。旅游业产业结构指标中游览、住宿、销售收入占比均差距不大,从旅游业在第三产业和GDP中占比看,该县旅游业处于发展阶段,对该县经济发展贡献率提高,甚至超过农业贡献率。

表6 蒙阴县农业与旅游业各指标权重

同时,平邑、沂水、费和沂南四县总体情况类似于蒙阴县,种植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蜜桃、苹果等林果销售,收入较单一。沂蒙山区山地丘陵较多,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旅游业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阶段,农业服务业占比显著偏低,总体产业布局和结构发展不合理;此外,旅游业与特色农业耦合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对当地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和各类产业发展造成一定局限,政府应积极引导和产业调整规划,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特色农业耦合关系中的作用。

3.人才流动不畅,政府财政支持不足。

由表6可知,蒙阴县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规模指标中,农业科技从业人员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旅游从业人员占比不高,说明沂蒙山区人才流动不畅通,缺乏农业科技类、农业机械类、旅游专业人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需要打通人才流动渠道,以获得各类农科类和旅游类人才智力支持。此外,农业发展财政资金投入、旅游服务设施投入、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占比相对较低,说明当地政府财政扶持力度不高。沂蒙山区因地形、地貌原因,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发展落后,加之资金匮乏,用于扶持农业与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相对不足,导致乡村地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处于自发状态,旅游业与特色农业协同发展进程缓慢。总之,沂蒙山区桃业与旅游业处于分离发展状态,人才流动渠道不畅,产业间信息传递与交流相对低效,缺乏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特色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联系不紧密、创新动力不足,耦合协同发展道路漫长。

五、对策建议

国内多数集中连片山区,农业占据主导地位,且存在特色资源优势,但受历史、交通、文化及教育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沂蒙山区仅为全国集中连片山区中典型代表,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不紧密现象也体现于其他集中连片山区。因此,建议从以下方面促进山区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

(一)以产业“大耦合”理念为指导,推进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

产业“大耦合”是对传统经济及产业发展的变革,强调产业间多方位、深层次相互影响及促进,以打破产业间界限,推动产业链各环节渗透、交叉和融合,达到协同发展目的(熊勇清等,2010)。农业与旅游业为关联性较强产业,二者耦合发展是优势互补、共同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新途径:山区特色农业通过嫁接旅游业,可获得有效推广与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价值,有利于市场销售和产业发展;山区旅游业与特色农业联合发展,可丰富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品,扩大发展空间。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是产业发展趋势,因此应树立产业“大耦合”理念,做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推进山区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

(二)以旅游产业引领优势为基础,带动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

旅游业是集旅行、游玩、住宿、饮食、购买、消费及娱乐休闲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在产业发展中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要实现山区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需充分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和引领优势,以旅促农。一应立足于山区特色资源,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山区特有资源禀赋,如林果资源、独特地貌、传统历史文化等,可通过历史文化挖掘、创意开发、技术投入、“农旅”规划等方式,不断创新和开发“农旅”类相关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山区特色农业发展。二应扩大旅游营销,培育山区地域特色“农旅”品牌,如沂蒙山区桃果享誉省内外,可运用传统媒介或现代互联网媒介加以宣传,以桃业为主题,利用旅游路径,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以品牌效应为突破口,塑造“蜜桃+旅游”特色耦合产品。三应组建“农旅”乡村协会及合作社等机构,可直接参与并推广乡村旅游和“农旅”联合发展。具体而言,可成立山区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行业组织、协会、合作社等,充分调动政府、专家、企业、农民等相关力量,共同参与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发展,进而直接参与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

(三)以政府各类扶持为保障,促进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

山区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政策、财政、科技等支持作为保障。一是各级地方政府可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包括产业促进政策、融资扶持政策、保护旅游者和“农旅”项目的保障政策等,并鼓励和引导旅游资金投入山区特色农业发展,通过招商政策,吸引具有影响力的旅游企业到山区投资乡村旅游,以促进旅游业与特色农业衔接与融合发展;二是为帮扶当地特色农业旅游项目,政府部门可适当给予财政支持,从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乡村旅游推广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以拉动旅游业与特色农业耦合发展;三是加大产业科技投入力度,丰富并创新山区特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内容,开发具有山区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增加其市场吸引力,通过提高特色农业科技水平,开展农产品高水平深加工,开发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在保护自然环境基础上,推动特色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四)以人才资源为支撑,保障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

集中连片山区特色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农业市场运作和特色农业经营管理以及互联网普及使用,均需要懂农业、懂技术、懂市场的专业人才参与和支持,才能更好推动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人才不足限制农业农村发展,因此要做好人才资源支撑工作。首先,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引进熟悉农业、林果业与旅游业的“农旅”开发与管理复合型人才,以加强山区“农旅”开发与管理,保障特色农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其次,依托国内农业院校、旅游院校、科研院所,构建多层次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开发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山区“农旅”开发提供持续人才保障;最后,因地制宜建立山区农民培训基地,以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为目标,培养“农旅”开发相关人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按照山区农民培训需求,构建区域性、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开放式教育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以满足山区农民自主学习需要,进而提高农民职业技能与科学文化素质。

猜你喜欢

耦合度山区耦合
基于增强注意力的耦合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山区
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