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与市场严重错位下的肉牛养殖:成因及路径选择*

2019-08-19高海秀石自忠王明利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存栏母牛肉牛

高海秀,石自忠,王明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肉牛产业不断发展,目前形成集育种、饲料生产、繁育、育肥、加工、销售、餐饮和生物制药等各环节相互联动、协调发展的成熟产业(王明利等,2009)。尤其近10年,肉牛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又一新的朝阳产业(昝林森等,2015)。目前,发展肉牛产业成为许多地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但肉牛产业也暴露诸多问题,其中养殖端面临的生产与市场严重错位问题成为学者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因此,应科学把握肉牛生产与牛肉市场形势,了解供需现状;探索此问题成因;准确判断肉牛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基于此,提出促进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战略定位和对策建议。

一、我国肉牛生产与牛肉市场存在严重错位现象

(一)牛肉市场需求强劲增长,牛肉价格高位运行

城乡居民牛肉消费需求强劲增长。近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及膳食消费结构改善,我国牛肉消费需求不断增加。201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牛肉消费量为2.64和0.94千克,较1995年分别增长79.59%和161.11%。城乡居民户外牛肉消费总体亦呈增长态势。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户外人均牛肉消费量分别为0.68和0.03千克,2017年分别达0.96和0.21千克,年均增长率为1.79%和11.19%(石自忠等2015;石自忠,2017)。

牛肉价格高位运行且波动阶段性明显。1995年以来,我国牛肉价格波动阶段特征明显,可划分为两个阶段(见图1)。第一阶段为1995~2006年,牛肉价格低位运行,价格波动相对平缓。1995年,牛肉均价为15.12元/千克,此后平缓波动,2006年涨至18.54元/千克,年均涨幅1.58%。2007年开始,牛肉价格急剧上涨,并步入第二阶段,即2007~2018年,牛肉价格不断上涨,并处于高位运行状态,至今未根本转变。2007年,牛肉价格涨至22.23元/千克,2018年涨至65.22元/千克。2007~2018年,年均涨幅8.63%。

(二)肉牛养殖经济收益总体处于较高水平

牛肉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助推牛肉价格维持高位运行,确保肉牛养殖效益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就肉牛养殖成本收益看,1995年肉牛养殖单位总产值为2 394.54元/头,单位总成本为1 676.83元/头,纯收益为717.71元/头(见图2);此后三者总体呈增长态势,2018年分别达13 029.72、10 630.63和2 399.10元/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00%、8.00%和5.00%。

图1 1995~2018年牛肉价格走势

图2 1995~2018年肉牛养殖成本收益走势

(三)牛存栏量波动较大且降幅明显,能繁母牛存栏量持续下降

尽管牛肉需求强劲、价格高位、肉牛养殖收益良好,但我国牛存栏量仍呈下降态势,尤其能繁母牛存栏持续下降。1995年牛存栏量为10 420.10万头,此后呈先升后降波动趋势,2017年为9 038.75万头,年均下滑0.62%。能繁母牛存栏量持续下降,动摇产业基础。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12月监测地区能繁母牛存栏指数同比下降1.9%,特别是规模场存栏降幅达18.4%(见图3),市场牛源持续短缺。能繁母牛和犊牛、架子牛市场价格直观体现市场牛源短缺情况。调研发现,内蒙古通辽、赤峰等地区,15~18月龄杂交西门塔尔成母牛价格为1.5万~1.8万元/头,出生1个月犊牛销售价格为6 000~7 000元/头;贵州本地黄牛(关岭牛)成母牛价格为1万~1.3万元/头。

图3 2009~2018年监测村和监测规模场场均能繁母牛存栏量

(四)牛肉供需缺口逐步扩大,导致进口量急速增长

牛肉需求不断增长而牛存栏量持续下降,国内供需严重错位导致牛肉进口急速增长。1995~2012年,我国牛肉进口量处于较低水平,1995年为0.31万吨;2013年起呈井喷式增长态势,达29.42万吨,2018年涨至103.94万吨,年均增长率为27.45%(见图4)。进口牛肉弥补国内牛肉市场供需缺口的同时,对国内肉牛产业及牛肉市场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其一,国产牛肉价格维持在65元/千克,而进口价格仅约25元/千克,显著削弱肉牛产业国内市场竞争力;其二,进口牛肉和国产牛肉价格差额过高,加之国内市场对牛肉需求强劲,吸引大量走私牛肉进入我国,走私牛肉未经海关检验检疫,可能将口蹄疫、疯牛病等带入国内,隐患极大①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3/1127/c1004-23666680.html;其三,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贸易摩擦凸显(石自忠等,2019),贸易自由化政策面临挑战,贸易不确定性增大,若未来贸易摩擦频现,我国牛肉市场平稳运行将面临严峻挑战。牛肉出口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1995年为2.01万吨;1998年达最高值4.30万吨;近年下滑趋势明显,2018年出口量仅0.04万吨,年均下滑14.77%。

图4 1995~2018年牛肉进出口量

二、我国肉牛生产与市场严重错位成因分析

(一)养殖理念落后,肉牛生产效率低位徘徊

一般而言,养殖户养殖观念落后体现于三方面。第一,未认识到“还草于畜”重要性。肉牛是草食家畜,大多数养殖户未认识到牧草作用,长期采用“秸秆+精料”方式饲喂。秸秆有效营养物质有限;精料作为作物“籽实”,过多使用不利于肉牛生产性能发挥。牧草是作物的全株营养体,适时收获植物营养体所获营养物质一般为籽实3~5倍(任继周,2013)。第二,未认识到“建立人工放牧场”的益处。为母畜建植人工放牧场,可提升基础母畜繁殖率,由3年2胎提高至1年1胎;可减少人工、饲料等养殖成本,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第三,忽视健康养殖理念,不注重动物福利。尽管健康养殖和动物福利内涵不同,但存在交集,即均强调动物健康、尊重动物生长规律(顾宪红,2011)。保障动物健康是获取养殖收益的基础,尊重动物生物特性才可最大限度发挥其生产性能。我国肉牛产业起步较晚,现代化水平不高。因此,即使政策文件中常提及注重健康养殖和动物福利,但受产业经济发展阶段限制,生产实践中并未普及。

(二)肉牛养殖一次性投资大且周期长周转慢,融资难且成本高

肉牛养殖具有一次性投资较大特点,环保设施配套要求压力加大、养殖成本不断攀升等因素导致肉牛养殖投资增加,肉牛养殖门槛进一步提升。此外,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也是肉牛养殖突出特点,且常面临融资难、成本高困境。一是牲畜无法作为抵押物获得贷款融资,缺乏农业担保公司等第三方社会服务;二是地方财政用于扶持畜牧业的贷款资金有限,贷款融资额度不足;三是贷款期限通常小于养殖与收益周期,且牲畜养殖面临诸多风险约束,部分地方信贷机构“惜贷”加剧融资难问题(杨春等,2013;王明利,2016)。调研发现,西南某地某大型牛养殖企业,2005~2016年年均存栏约为2 000头,后因原始出资股东连续退出(由6人减至2人),至2018年牛存栏仅剩约900头,融资难是该企业无力扩大养殖规模的主要原因。

(三)工农比较效益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出现无人养牛现象

农业生产特征、农产品市场特性、经济发展战略等导致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常婕,2007),此外,肉牛养殖面临疫病风险、保险政策不完善、生产和收益周期长等挑战。据统计,农户养殖一头肉牛纯收益约3 000元,养殖周期约16个月,饲喂10头牛月均纯收益约2 000元,相对高于种植业等其他农业活动,但远低于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一般而言,40~50岁农民外出务工,从事建筑等体力劳动可获工资150元/天,扣除生活成本月收益约3 000元。面对教育、医疗和养老压力,农民更愿意外出务工。年龄较大农民即使有养殖意愿,但身体状况不允许其从事过多过重体力劳动。因此,当前农村地区“年轻人外出务工,老年人放弃养牛”现象普遍。

(四)环保“一刀切”式治理,产业经营主体生产积极性受损

国内外研究表明,牛是第一大产粪畜种,不及时有效处理会严重污染环境。近年,我国政府出台相关环境保护政策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以实现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绿色发展。一般而言,按政策强制程度,将环境政策工具分为命令强制、经济激励和说服教育(宋国君,2008)。恰当的环境规制可减少交易成本、创造生态产品和服务市场、刺激创新、增加投资信心、增强竞争优势、改善公众健康、保护自然资源等(NHEEPA,2005),而不恰当政策会导致不必要经济和环境成本(Aillery等,2005)。此外,政策执行方式十分关键。调研发现,环保约束日趋严格,显著提高养殖场(户)生产成本;某些养殖污染问题不突出地区的部分养殖场面临关停或强制拆除,其中不乏当地政府前期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畜牧业时期鼓励建设的养殖小区。这种环保“一刀切”行为损害养殖者从业积极性,而且造成巨额投资浪费。

三、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牛存栏量下滑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

尽管产业扶贫带动部分农户养殖肉牛,但肉牛养殖总体户数仍呈减少趋势,肉牛存栏存在下滑风险。同时,在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补贴取消、养殖周期长等因素影响下规模场母牛存栏明显下降,多重因素叠加使得母牛总体存栏规模难以回升。牛源持续短缺造成架子牛市场供不应求,市场价格不断升高。

(二)肉牛生产成本高位运行,短期难以根本转变

受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价格高涨影响,肉牛养殖高成本态势将持续存在。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贸易不确定性恐将长期存在,未来仍存在贸易摩擦可能性,大豆、玉米等进口量及进口价格可能受影响,国际贸易对肉牛养殖饲料成本走势影响尚不明确。加之农村雇工日益困难,肉牛养殖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土地流转费、水电燃料费等上涨,也一定程度推升牛肉价格。总体而言,在肉牛养殖成本不断提升及牛肉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现实背景下,短期内牛肉价格高位运行态势难以扭转。

(三)城乡居民牛肉消费继续增加,牛肉市场增长空间较大

近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持续提升及消费结构逐步改善,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尤其是牛肉等优质肉类消费能力不断提高。2017年全球牛肉消费量5 936.2万吨,牛肉消费量超百万吨的包括中国、巴西、美国、俄罗斯等11个国家(曹兵海等,2018)。但我国居民人均牛肉消费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一半,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及部分东亚国家②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0592230074286029﹠wfr=spider﹠for=pc。。总体而言,我国牛肉消费增长潜力巨大。

(四)牛肉进口继续增长,出口下滑态势难以扭转

随着城乡居民牛肉消费需求增长,国内牛肉市场供需缺口将持续存在,牛肉进口增长态势短期内难以根本转变(杨春等,2015)。中美贸易摩擦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长期看会推动国内肉牛产业及牛肉市场不断发展,同时加快推进国际进口市场多元化,分解贸易摩擦风险。即我国牛肉进口仍将持续增长,但进口市场多元化趋势将凸显。受国内供需缺口持续加大、国产牛肉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影响,牛肉出口持续下滑态势将长期存在。

四、我国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定位和路径选择

(一)战略定位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畜牧业转型升级,将肉牛产业定位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迎应消费升级和实现农业循环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按照“安全、绿色、营养、高效”基本原则指导我国肉牛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安全”是肉牛生产基本前提。包括精准营养、避免非法添加以及预防和减少疫病,保障畜禽健康。根据肉牛生产习性和生长规律,科学精准供给饲草料,确保不过量添加,避免非法添加,是保障肉牛产品安全的基本条件。精准供给营养,提供优质饲草料,确保肉牛自身健康,是预防发病和降低发病率重要前提。“绿色”是肉牛产业发展必备条件,主要指生态环境绿色。肉牛产业必须在保障生态环境前提下发展。“营养”是肉牛业生产基本要求,包括肉牛产品品质提升和产品品种丰富。肉牛产品品质提升,除品种外更主要受优质饲草料供应和肉牛生产环境舒适程度影响。品种丰富要求肉牛品种选择不能盲目追求国外品种,还需要根据不同区域消费习惯合理选择品种,特别要注重开发国内不同地区品种,在满足我国传统牛肉消费习惯方面具有很强竞争优势。“高效”是肉牛业持续发展的最终保障,指肉牛生产效率和综合效益提升。我国肉牛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生产效率和产业效益均较低,国际竞争力不强。首先,绿色、安全和营养直接影响肉牛产业高效发展,只有实现绿色、安全和营养,才能保障产品有效,即达到高效的基本前提。第二,提高生产效率是实现高效的重要保障。根据国内外肉牛业发展实践,优质牧草供给充足可实现肉牛业高效发展。牧草产业可有效提高农业资源使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亩均耕地种草营养当量为种粮3~5倍,对于草食家畜肉牛而言,草是其“主食”,“牧草+精料”较传统“秸秆+精料”日粮模式可促进牛肉产量提高、质量和安全性提升、肉牛发病率下降,农业资源使用和生产效率均显著提升。

在战略目标上,短期内要着力扭转基础母牛存栏下滑态势,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长期内要全面转向生态化养殖,强化关键领域技术自主研发,实现产品安全优质多样、经营管理看齐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肉牛产业,满足国内居民消费升级。

(二)路径选择

(1)突破传统养殖理念,提高肉牛生产效率。通过宣传培训等手段,使养殖者充分认识“还草于畜”重要性,饲喂优质牧草不但符合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客观要求,还可提升生产效率和畜产品品质,降低家畜发病率。鼓励肉牛养殖者,尤其是基础母牛养殖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建植人工草场,既可节约生产成本又可提高母畜生产效率。促使生产者重视健康养殖和动物福利,按照相关要求养殖,带动整体产业升级。

(2)充分重视肉牛产业,将其定位为大农业生产循环系统中枢产业。我国每年农作物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副产物产量较大,仅各类糟渣每年可达约2 000万吨,其中酒糟1 500万吨、醋糟200万吨、马铃薯渣150万吨、果渣150万吨、番茄渣30万吨等。此外,可饲用秸秆、饼粕、果皮等均为肉牛生产可用饲料,若不充分利用肉牛产业消纳转化,副产物无法变废为宝,引发环境问题(王明利,2018)。我国正处于食物消费结构转型阶段,农业中畜牧业比重将进一步提升,畜牧业中草食家畜产业比重必将进一步提升。因此,决策部门应认识到肉牛业在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中重要作用,将肉牛产业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产业发展。

(3)重启基础母牛补贴政策,建立长期稳定政策扶持体系。在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肉牛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近年能繁母牛存栏量下降趋势愈演愈烈,导致犊牛价格高涨,加之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取消,肉牛产业发展基础动摇。因此,应及时重启能繁母牛补贴政策,适当调整补贴对象和补贴力度。补贴对象应针对10头及以下散养户。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地区基础母牛养殖主体仍为农村地区散养户,而非之前补贴的规模户,规模户主要目的是育肥并非饲养母牛。同时,应加大补贴力度,促使基础母牛存栏规模逐步回升,保障牛源,缓解犊牛紧缺状况。该项补贴属于“黄箱”政策,但一方面我国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较发达国家农户经济实力更小、更脆弱,“黄箱”政策调整应循序渐进(张然等,2019);另一方面我国“黄箱”补贴存在一定政策空间,且兼顾稳定生产和保障收入作用较明显(吴楠等,2017;朱满德等,2015)。此外,鉴于肉牛产业在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食品消费结构转型中的重要作用,且肉牛养殖具有一次性投资大、养殖周期长等特点,加之工农比较收益差距较大,应建立肉牛产业长期扶持机制。

(4)促进节本增效,构建种养结合生产模式。2018年开始实施《环境保护税法》、禁养区规定,对养殖场环保设施配套提出要求。短期看,肉牛养殖场(户)成本会增加,但长期看,环保压力将促进肉牛养殖业理性发展,促进我国肉牛养殖业转型升级发展。因此,短期内肉牛养殖成本下降可能性较小,势必继续弱化我国牛肉产品国际竞争力。要扭转此态势,一方面要继续大力推进“粮改饲”政策、“草牧业”试验试点等措施,并支持鼓励建立人工放牧场饲养基础母牛,由此带动肉牛养殖向种养结合方向发展,节约肉牛养殖总成本并促进生产效率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尤其注重健康养殖和生态循环等相关方向技术研发,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鼓励引进、学习、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因地制宜构建符合生产实际的管理系统。

猜你喜欢

存栏母牛肉牛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