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基于重庆市永川区调研

2019-08-19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永川现代农业有机

熊 磊

(1.重庆理工大学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重庆 400054;2.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大量小农户长期存在为我国国情。小农户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支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维系乡村社会结构、传承中华农耕文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基础性作用,仍为我国农业主要经营方式。我国人多地少,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小农户发展弱势突出,在采用现代生产技术、信息手段、对接市场等方面面临新困难,现代化发展成果利用率偏低。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尽快将小农户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成为学界关注热点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习近平,2017)。体现党对“三农”问题新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是党关于“三农”问题理论的升华。因此,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意义重大。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10月,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小农户”重要概念(陈锡文,2018),一般将土地经营规模在30亩以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微观主体称作小农户。目前,我国近2.3亿小农户约占农户总数97%,户均经营规模7.8亩。学者通过对比传统小农经济发现,新时代小农户多以机械化为主导,从属于商品经济范畴,农业依赖程度较低(郭庆海,2018),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均显著提高。同时,新时代小农户面临挑战日益突出:一是受代际分工等影响,小农户兼业化、老龄化问题严重;二是农业全球化竞争大环境下,小农户间分散决策、相互竞争,导致其市场竞争力较弱;三是新产业新业态对小农户产生挤出效应,加之小农户存在生产、资本及政策弱势,导致发展现代农业先天能力和动力不足。改变传统小农户单打独斗生产现状,引导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势在必行。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农业发展环境变化较大,准确把握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内涵是促进二者有机衔接基础。第一,有机衔接是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式的有机融合,并非消灭小农,也不宜生搬硬套,需因地制宜做出系统制度安排;第二,现代农业要求大生产、大物流、大市场,仅依靠小农户自身力量难以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需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带动和服务小农户;第三,有机衔接坚持小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不可忽视小农户内生发展动力的培育,需提升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以缓解和克服其发展弱势;第四,强化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防止小农户被挤出、受损害,此乃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核心(熊磊等,2019)。

自提出“小农户”概念后,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问题受到国家战略层面重视。国内学者开始研究其衔接问题。部分学者梳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及变迁的国际经验,对比英国开展“圈地运动”、荷兰组建农业合作社、日本建立农协组织等国外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得出“国外做法对我国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具有一定启发意义。但应结合中国国情农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的结论(叶敬忠等,2018;王乐君等,2019),学界对此基本取得共识。部分学者探讨二者有机衔接路径,如孔祥智(2017)认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基本途径;姜长云(2018)提出从支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支持小农户增强衔接能力等方面促进衔接;徐旭初等(2018)和吴重庆等(2019)研究发现,培育“组织化小农”,即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必由之路。郭斐然等(2018)通过研究河北金沙河面业集团与农民合作社开展股权联盟模式,提出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联盟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衔接有效途径。上述研究推动相关理论发展,但结合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本研究认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不可局限于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的理解与归纳,应从扶持小农户视角全方位审视。因此,本研究根据重庆市永川区93家农业经营主体调研结果,结合分工经济理论,分析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路径,以期为中西部土地类型多样化地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供实践经验。

二、分工经济理论与重庆市永川区有机衔接实践

永川区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市西部,为传统农业大区,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优势突出,是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等八部门批复的“创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试点”。永川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区乡村人口75.25万人,农户23.86万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1.7万亩,油料为16.7万亩,蔬菜为42.7万亩,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23%,农业总产值84.5亿元。永川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地类型多样,土地经营存在分散化、零碎化等问题。综上,永川聚焦“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突出难题,按照“产业化、社会化、融合化、股份化”思路,联结千家万户小农生产,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径。

分工经济理论认为,分工发展是迈向共同富裕必由之路。从宏观结构上,分工可界定为劳动专业化、专业多样化、生产迂回化和经济组织化统一(向国成等,2017)。系统梳理永川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四种模式发现,永川实践符合分工经济理论,具有多重良好经济社会效应,其先进经验和模式在中西部土地类型多样化地区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见图1)。

图1 重庆市永川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模式

(一)劳动专业化: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小农户型

劳动专业化表示农业经营主体在资源充分利用条件下,从事专业数量越少,专业化水平越高(向国成等,2017)。劳动专业化可发挥规模、学习和创新效应,提高劳动生产率。引导小农户专注于一种或几种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利用家庭承包土地或流转土地从事规模化生产,培育内生优势,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进而融入现代农业。

永川壮大茶叶产业,充分发挥小农户家庭经营精耕细作和农业产业化企业资金、技术、市场优势,完善农业产业化带农惠农机制,实行“三统一分”生产经营机制,推动小农户融入产业化经营。推行“农业产业化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即1个企业牵头成立1个专业合作社,带动100个农户。在农业产业化企业带动下,2017年新增茶叶基地1万亩(总面积达9万亩),产量7 000吨,产值7亿元。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小农户为契机,永川构建政策扶持、认定管理、教育培训“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助推小农户向职业化转变。《永川区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认定管理及扶持办法(试行)》规定,经认定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农民,为其提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培训,并在项目申报、土地流转、金融贷款等方面优先予以扶持。

调研显示,玉琳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流转土地3 000亩,建立茶园基地,牵头成立春雾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供销协议,企业(合作社)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小农户分散管理,形成“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当地170户茶农与公司有效联结并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二)专业多样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型

专业多样化即农业社会化服务多样化和农产品多样化。前者多样化可满足小农户多样化需要,后者可充分尊重小农户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主体作用。在其他条件(包括就业人数)不变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产品种类越多,越利于小农户纳入分工体系(向国成等,2017)。

永川将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作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融合器,2017年利用上级财政资金1 500万,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20.3万亩,其中,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7万亩,油菜为0.8万亩,高粱为0.5万亩,稻谷烘干为7万亩,“有机肥增施+社会化服务施用技术”模式4万亩,茶园秋季修枝整形(修剪)为1万亩。调研显示,朱沱镇华利强全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周边镇街种粮大户提供种粮全程社会化服务,被服务农户实现粮食年均增产12%,增收2 550元。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解决了基础设施、关键环节等服务需求难题,在产前中后为小农户提供低成本全产业链服务,助其节本增效。

永川不仅探索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到户机制,还制定包括食用菌、名优水果、蔬菜、水产品、油料作物等产业在内的“菜单式”产业项目清单,指导小农户自主选择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一方面,尊重小农户意愿,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技术优势及小农户劳动力资源优势,助其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将小农生产导入农业现代化。

(三)生产迂回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型

生产迂回化指以中间产品生产最终产品,即农业产业链发展。具体而言,下游产品全要素生产率会随上游中间产品数量、种类以及产业链链条数增加而提高(向国成等,2017;熊磊等,2018;杨小凯,2003),从而提高最终产品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小农户处于农业产业链上游,农产品增值空间有限,应引领其向农业产业链中下游发展、增加中间要素投入,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获得产业链增值收益(胡石其等,2018)。

永川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模式,推进农业与食品、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1 200户小农户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进而升级农业产业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长度,打造一批具有本土特色(以茶、竹为原材料)的旅游产品,如开发绿茶煎饼、茶水豆花、红茶排骨、茶果冻、茶糖果、竹酒等健康休闲食品;二是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宽度,打造黄瓜山、茶山竹海等11个观光农业示范基地,积极引导当地小农户发展多种形式农家乐及观光旅游、餐饮民宿等项目;三是增加农业产业链深度,推动创作一批具有影响力及特色的农业主题文艺作品,紧密结合文旅,充分发挥文化支撑力和传播力。

同时,永川通过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举措,搭建中间平台,加快推进小农户现代化。一是将“E创汇商城”电商平台打造为农村电商交易中心,支持“滋味永川”等各类农产品销售APP平台发展;二是依托“村级综合服务社”,鼓励推动快递下乡,逐步健全“区-镇-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物流体系;三是建设“益农信息社”,配备计算机、打印机、视频等硬件设备,设立信息进村入户示范项目,满足小农户信息化需求。

(四)经济组织化: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带动型

经济组织化指通过一定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制度协调分工,使社会构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的发展过程,经济组织化通过降低外生和内生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增长(向国成等,2017)。引导小农户开展合作与联合,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等成立互助性经济组织共同对接市场,提升小农户市场竞争力。

永川以一个或多个村民小组为单位,探索引导小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截至2018年12月,永川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26个,总面积达8 940亩,带动农户2 494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较普遍,即村集体牵头组建合作社,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聘请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以永荣镇白云寺村为例,该村依托种茶优势,所辖10个村民小组以组为单位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种植茶叶,农户按300元/亩/年获取保底收益,合作社取得收益后,再按比例分红,10%为职业经理人佣金,20%为合作社公积金,70%为成员土地入股分红。目前,白云寺村土地入股面积1 100亩,带动农户365户。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有效降低小农户外生和内生交易成本,增强其市场谈判能力。

在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基础上,永川探索小农户向“股份农民”转变,促其收入多元化。主要措施为全面清产核资,开展确权确股,引导龙头企业、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户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在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构建“股权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股份合作机制,带动小农户共享合作收益。

三、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永川实践经验

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永川在承担“创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试点任务过程中,有效结合小农户特点和现代农业优势,促进劳动专业化、专业多样化、生产迂回化和经济组织化的统一。四种模式有效助力小农户分工,将小农户纳入社会分工体系中,同步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其实践经验启示如下:

(一)市场主导与政府支持相结合

当前,农业主要矛盾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因此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协调各方面利益。永川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以市场力量引领农业结构调整,政府多予少取放活。注重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确保惠农政策公平性和普惠性;扶优扶强,防止人为垒大户,排挤小农户;坚持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创造公平市场环境。

通过对菌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调研发现,食用菌并非当地优势特色产业,但永川紧盯市场需求,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增加特色农产品供给量、发展高品质经济作物,培育特色农业品牌。2011年永川农业部门调研发现,重庆市内食用菌需求量大且效益高,而市场销售食用菌多来自江苏、山东和福建省等地,农业部门通过开展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实施食用菌提质增效行动计划、采取“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等方式,打造“永川香珍”食用菌品牌。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带动小农户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充分保障小农户使用“永川香珍”公共品牌权利,另一方面严格按照生产标准组织小农户生产加工,通过补贴鼓励小农户建设食用菌生产大棚,并做好品种引进、栽植、储藏、加工和销售全过程记录。截至2018年底,永川食用菌种植规模达1.2亿袋,产量6万吨,产值6.6亿元,种植规模约占重庆市70%,成为重庆市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农业部门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引入现代生产要素改造小农户,提升小农户经营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使其切实受益。

(二)扶持小农户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相协调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一是壮大单一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规模,即引导小农户成长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二是有机联结多个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集群优势(林万龙,2019)。调研发现,五间镇、宝峰镇等地小农户具备精耕细作、合理分工、内在激励等优势,通过分散经营可解决温饱问题,但新时代小农户弱势性在土地类型多样化区域凸显,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仅少数农户成长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多数小农户难以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永川从实际出发而非片面追求大规模经营,注重将培育小农户内生发展动力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相协调。

围绕小农户生产弱势,搭建农民夜校、田间学校、互联网络等平台,加强小农户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等培训,帮助小农户发展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同时鼓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向小农户集成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围绕小农户市场弱势,一方面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加强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信息连通,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联结;另一方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解决贫困边远山区运输成本高问题。围绕小农户资本弱势,尤其是融资难、贷款难问题,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完善无抵押、无担保小额信用贷款政策,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不断扩大小农户贷款覆盖面,提高小农户融资能力。

(三)尊重小农户意愿与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相统一

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规模、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各具优势。顺应小农户分化趋势,在尊重小农户意愿基础上,探索建立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核心。

永川围绕茶叶、食用菌、名优水果、蔬菜等产业,构建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多形式利益联结体,让小农户分享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收益。一是发展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农民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方式,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与小农户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发展股份合作,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到户、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引导小农户以土地、技术等要素入股,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增加其财产性收入。三是探索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数量和带动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成效,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拨付重要参考依据及相关项目审批、验收的综合衡量指标。

四、政策建议

重庆市永川区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四种典型模式,可为中西部土地类型多样化地区有机衔接实践提供借鉴。通过调研重庆市永川区93家农业经营主体,发现永川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过程中也面临挑战。一是部分农民合作社由农村能人等少数核心社员主导,“空壳社”“休眠社”“挂牌社”等现象屡见不鲜;二是“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小农户”模式中,农业企业与小农户单方面违约现象频发,存在订单农业履约率不稳定问题;三是永川位于长江上游,是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屏障,农业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现象偶有发生。综上提出三方面政策建议。

第一,创新合作社组织小农户机制。农民合作社在组织带动小农户发展生产、衔接产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筛选培育一批规范社,探索符合地区实际的农民合作社管理扶持机制;简化税务、工商等部门注销登记程序,减免相关费用,畅通合作社退出机制,试点注销一批“空壳社”“休眠社”“挂牌社”。以依法有序、因地制宜、农民自愿、民主管理等为原则,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等现代农业新组织形式,探索村级入股外租和自营模式、镇级入股外租和自营等多样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二,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小农户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力军,应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培养造就更多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农村生产力。根据乡村振兴对不同层次人才需求,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核心,分类施策,培养一大批以家庭农场主、种植养殖大户为代表的生产经营型、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和动植物防疫检疫员为代表的社会服务型以及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为代表的专业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注重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农业政策等方面培训,加快市场意识养成,解决订单农业履约率不稳定问题。

第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长江上游地区是我国重要农业生产区和农村聚集区,同时也是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先行区。将绿色理念融入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践,植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全环节,覆盖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等全领域,是推动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绿色发展道路必由之路。注重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成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引领力量,大力发展农机、植保、农技和农业信息化服务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等组织,带动小农户步入农业绿色发展轨道。

猜你喜欢

永川现代农业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现代农业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