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交融,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2019-08-18张玉萍

新一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阅读语文教学教育

张玉萍

摘 要:记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学生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情了。”而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味的,自然少不了教学情境。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育;阅读

情境是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引子,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精彩的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感染学生的情绪,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作为教师,可以尝试一下为学生设置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而学生也乐于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尽展个性,不知疲倦地贪婪地吸收知识的营养,最终收到语文学习的最佳效果。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一、精彩导入,一石激起千层浪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是新课进行的开端,是实际教学的前奏。好的导语犹如优秀的演奏家弹奏的第一个音符,引领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金钥匙,带领学生开启智慧之门,达到“立片言以居要”的境界,发挥着引起悬念,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调节教学气氛,点燃起学生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如我曾教学的《平分生命》一课,我这样设计导语:“这节语文课,我想先考大家一道数学题。”此时,学生们一听,语文课要做数学题,精神头全来了,全班同学的精神都从课间那些有趣游戏的余兴中回到了课堂,还饶有兴趣的问:“什么题,难吗?”我故作神秘,然后提出了简单至极的问题:“老师有十支铅笔,要平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几支?”同学们一听,争先恐后,我借势问:“你能举出可以平分的事物吗?”这时,同学们更是兴趣高涨,纷纷列举,我在同学们发表最热烈时,示意停止,并严肃的说:“可以平分的事物有很多,那么想一想,‘生命能平分吗?”学生听罢,面面相觑,窃窃私语:“生命?平分了,还能活吗?”“再说,怎么分呀?”“谁会跟别人平分生命呀?”……就在同学们疑云重重时,我煞有其事地说:“有,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的小主人公就要与自己的妹妹平分生命。”这时我导入新课,所有学生就带着自己的“疑”、“奇”、“趣”进入新课自主地去体会这不可思议的“平分”了。

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需要教师勤动脑,肯钻研,新颖别致的艺术导入方法是不难设计的。只要注意导语的科学性、时间性,做到求变,有灵活性;求精,有概括性;求巧,有趣味性。要紧扣课堂教学中心,简明、实用,又一定能充分发挥导入艺术的作用。

二、精彩阅读,于无声处听惊雷

《语文标准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的过程中进行,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课文的阅读不外就是知道里面所讲意思,存在这种心理现象比比皆是,学语文简直一点味道都没有。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学艺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灵用,巧点。从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情景交融的語文教学在课堂上能愉快地完成。

记得我在教学马德的《心中那盏灯》一课时,就是“情境”让这节课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篇文章感情深厚,语言凝练,字字句句都含着泪含着情。然而,对于现在的学生却显得难于理解,于是,我让学生们在预习时搜集描写父亲,赞美父爱的美文佳作,并组织学生在课上进行展示交流,至此,由学生们自己设定了一种沉痛忧伤的情境,文章中那酣畅淋漓的情感就悄然的流进了学生心中。再加上我适时地一“点”,把学生由“文本”带入“生活”,我和孩子们竟在短短的40分钟里几次热泪盈眶。

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是单独采用一种方法,有时候是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如果用得好,无疑能起“于无声处听惊雷”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精彩结尾,课虽尽而意无穷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开始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而且课的结尾也要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观点,形成高尚的品格,健康的审美观念,并在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但要注重课文的导入,课文的阅读学习设计,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十分重要。

一堂课的起始和高潮,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从而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结尾时教师能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情感,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例如学习《捞铁牛》一文,它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故事。怀丙的聪明才智让学生佩服的五体投地。结束教学时,我把学生引导到课外阅读领域,指导他们去读《富尔顿的胜利》和《充气雨衣》两篇文章,进一步提升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做事勤于思考的习惯。又如《金色的鱼钩》一文,课后我布置同学们以6—8人小组排演课文剧,在班上表演,并选出优秀的一队,老师再作辅导,无论从道具到音响,舞台设计等都作精心的编排,让他们通过朗诵表演,使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总之,一节课的设计安排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教学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无非是因文而异罢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结尾搭桥铺路做得好,处理灵活,课内外联系紧密,就能使语文教学低耗高效。

可见,“情境”确实能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就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试着创设出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的教学情境,让“情境”为我们的教学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阅读语文教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