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ERCP下介入治疗的护理操作配合

2019-08-18谢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9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老年患者

谢萍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介入治疗的护理操作配合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ERCP下介入治疗的8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其护理操作配合要点。结果 本组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RCP下介入治疗, 术后出现胆道出血1例, 急性胰腺炎1例, 经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密切的护理配合是保证ERCP下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也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介入治疗;护理操作配合;老年患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93

ERCP是肝、胆、胰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也是治疗肝、胆、胰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1]。该术式主要是通过十二直肠镜将造影剂由导管内注入胆管和胰管, 是胆管和胰管显影的一种方法。老年人群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及免疫功能的下降, 行手术治疗后极易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 且术后恢复比较慢, 而ERCP适用于老年肝、胆、胰疾病患者的诊治, 且疗效确切。但ERCP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 极易诱发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2]。本研究中对在本院行ERCP下介入治疗的86例老年患者施以密切护理配合, 取得不错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行ERCP下介入治疗的8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46例, 女40例;年龄62~85岁, 平均年龄(72.59±8.12)岁;疾病类型:胰腺癌3例, 胆总管结石50例, 不明原因黄疸12例, 其他21例。

1. 2 方法

1. 2. 1 心理护理干预 ERCP下介入治疗属于一种新型治疗手段, 大部分患者对ERCP下介入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比较少, 加之ERCP下介入治疗的操作难度大, 对机体胃肠的刺激比较大, 大多患者存在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作者在研究中发现, 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主要有:检查室的环境、内镜介入治疗产生的刺激、医务人员的操作技巧、检查中操作人员的谈话、手术时间长短等。因此, 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其沟通交流, 并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掌握其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 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 并根据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例如对于害怕介入所致刺激者, 可告知患者良好的心态是减少刺激程度的重要前提, 告知患者放平心态;对于担心预后的患者, 可将恢复良好的病例介绍给患者, 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对于担心医生操作水平的患者, 可着重将医师的业务能力详细的介绍给患者, 减少患者的顾虑;对于惧怕插管操作所致恶心、呕吐者, 可指导患者在十二指肠镜到达咽喉部时采取吞咽动作并自然呼吸, 从而减少插管操作所致恶心呕吐现象。

1. 2. 2 术前护理干预 手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 并做好碘过敏试验, 同时记录碘过敏试验结果。对于碘过敏试验阳性者应选择其他不含碘的造影剂。指导患者做好心肺功能及凝血功能的检查, 排除出血倾向及感染者。监督患者手术前禁水4 h, 禁食8 h。手术前20 min予以镇静剂、解痉剂肌内注射。监测行ERCP下介入治疗前的生命体征, 手术前5~10 min予以含有祛泡剂的胃镜胶口服行咽部麻醉, 同时建立静脉通道。

1. 2. 3 术中护理干预 帮助患者摆好体位, 体位选择俯卧位, 同时将头偏向右侧。手术过程中予以心电、血压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及生命体征, 若患者出现剧烈腹痛表现, 应立即停止插管。当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休克或呼吸困难, 应及时予以吸氧、纠正休克等处置。本组86例病例术中均进展顺利。

1. 2. 4 术后护理干预手术后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并注意禁食12~24 h。分别于手术后12 h及手术第2天抽取患者的血液查淀粉酶水平, 若淀粉酶水平正常, 可指导患者进食半流质低脂饮食。手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治疗, 术后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医嘱, 以确保各项治疗项目等及时准确的进行。手术后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腹部情况、血白细胞、生命体征、面色。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痛、呕吐、发热、黄疸加重等症状, 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败血症、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正常参考值:尿淀粉酶(UAMS)<460 U/L、血淀粉酶(BAMS)<100 U/L, UAMS或BAMS明显升高并伴随剧烈恶心、呕吐、上腹痛等症状即可判断为急性胰腺炎, 一旦出现急性胰腺炎, 及时报告主管醫师及时对症处置。

1. 2. 5 并发症护理

1. 2. 5. 1 胆道出血护理 本研究中出现1例胆道出血病例。对于该病例, 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并禁饮禁食。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面色变化情况, 避免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补液。

1. 2. 5. 2 急性胰腺炎 本研究中出现1例急性胰腺炎病例。对于该病例, 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并禁饮禁食, 同时予以胃肠减压, 从而抑制胰酶的分泌。此外, 注意确保引流的通畅, 并观察引流液中是否出现鲜血, 避免发生应激性溃疡。以微量泵静脉持续输注奥曲肽, 从而抑制胰腺的分泌。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 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的静脉输注速度, 观察药液是否出现渗漏, 若长时间静脉输注则注意观察是否发生静脉炎。遵医嘱予以抗感染、解痉、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性质, 记录患者的24 h出入量, 观察患者的腹部体征等。

2 结果

本组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RCP下介入治疗, 术后出现胆道出血1例, 急性胰腺炎1例, 经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ERCP是当前临床常用的一种胆胰疾病的检查手段, 主要用于各种胰腺先天畸形、胰腺癌、胆道疾病、慢性胰腺炎等的诊断。有研究显示[3], 十二指肠乳头平滑肌的松弛程度与ERCP下介入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而患者的情绪状态对机体的十二指肠乳头平滑肌松弛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 本研究中, 着重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干预, 首先对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针对这些原因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 减少了不良情绪对十二指肠乳头平滑肌松弛程度的影响, 从而有效保证了ERCP下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4]。本研究中出现1例(1.2%)急性胰腺炎, 明显低于研究报道的9.5%[5]。需要注意的是, 急性胰腺炎经保守治疗7 d左右即可恢复, 但仍需注意重症胰腺炎的发生[6-9]。作者体会, ERCP下介入治疗后注意严密监测患者的神志、血压、脉搏、体温、腹痛部位、腹痛程度、腹痛性质、呕吐次数等, 及时发现并发症, 并及时采取对应处置, 从而提高ERCP下介入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 密切的护理配合是保证ERCP下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也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吴莉君, 聂占国.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相关并发症及护理.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1, 32(2):151-153.

[2] 桑翠玲.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介入治疗胆胰疾病的护理体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15):146-147.

[3] 李俊梅, 李芸, 魏芳. ERCP术后并发胆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防护. 西部医学, 2012, 24(3):600-602.

[4] 杨文荣. 行为护理干预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患者焦虑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19):17-18.

[5] 沈苑丹, 王含芬. 护理告知程序在ERCP检查中的应用. 内蒙古中医药, 2009, 28(14):127-128.

[6] 余爱玲, 刘菁, 孔庆云, 等. 高龄患者ERCP下介入治疗的护理操作配合.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27):3977-3979.

[7] 刘筱韵, 楊香玉, 曹友红, 等. 80岁以上高龄患者ERCP及EST优质护理体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30):3722.

[8] 王淑萍, 李丽, 陈萃, 等. 高龄患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围术期安全性护理.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8, 35(17):67-69, 73.

[9] 陈晓晶, 徐馥, 杨莉君. 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下胰胆管造影取石术的疗效及围手术期护理.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 3(1):101-105.

[收稿日期:2018-09-30]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老年患者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髋部滑囊炎的介入治疗探讨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