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溶性维生素联合熊去氧胆酸与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药物性肝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19-08-15王明蕾安慧敏李浩东
王明蕾,安慧敏,李浩东
0 引言
药物性肝炎是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药物发生过敏反应或药物毒性导致的肝脏疾病[1-2]。在患者体内,大部分药物都需要经过生物转化后才能被清除。药物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类疾病,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转氨酶水平升高和出现黄疸,常伴有皮疹与发热症状,严重者容易诱发爆发性肝衰竭。笔者应用脂溶性维生素联合药物治疗药物性肝炎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药物性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选取标准:根据药物性肝炎诊断标准,经过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药物性肝炎者。排除标准:病毒或酒精性肝损伤者;患有精神类疾病者。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3.4±7.16)岁;研究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7.1±6.0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确诊为药物性肝炎后,立即停止使用相关或者可疑的药物,进行支持治疗。让患者尽量卧床休息,不能进行体力活动,若患者没有肝性脑病史,食用高热量和高蛋白的食物,补充体内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保持体内的电解质、水和酸碱平衡,严重者可根据医嘱输注新鲜血浆或白蛋白[3]。如果患者体内的白蛋白含量下降或转氨酶含量升高,服用护肝药物,如门冬氨酸钾镁、凯西莱、葡醛内酯和肌苷等。若患者出现黄疸,需进行还原性谷胱甘肽、高渗葡萄糖及维生素C静脉滴注[4]。黄疸和皮疹严重者,需要应用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2~3周,能够抑制和缓解病情。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旨维,西安安健药业)静脉滴注,2次/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用熊去氧胆酸0.25 g,口服,3次/d,还原型谷胱甘肽(商品名:阿拓莫兰)1.8 g静滴,1次/d。连续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血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查,并记录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AST、GGT、ALP、TBIL、TBA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HA、IV-C、LN和PC-Ⅲ的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 vs.33.33%,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3 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ng/m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药物性肝病的病理具有多样性,患者的肝细胞受到药物的影响导致损伤,主要有2个决定因素:药物对患者的肝脏损伤程度以及机体对药物的反应[5]。因此,药物性肝病的发病原因可能是间接性的,也可能是直接性的。药物性肝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当注意药物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很多药物在患者体内的中间产物会与肝细胞产生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肝细胞受到损伤甚至死亡。
有资料显示,目前,人类处于6万多种化学物质的威胁中,这些外部的化学物质会在肝脏细胞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下,发生相互作用,之后转变成一种水溶性较强的物质,再由肾脏排出[6-9]。体内大部分的生化反应都是在肝脏内进行的,因此,肝脏受到药物损伤的程度最大。
近年来,在我国临床上的药物性肝炎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中因黄疸住院的患者中有2%~6%是由于药物性肝炎导致的黄疸[9]。药物性肝炎患者占“急性肝炎”患者的10%,占老年肝炎患者的25%,据统计,在欧洲国家中,因药物性肝炎导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患者约占35%[10]。药物性肝炎患者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且趋向于年轻化。药物性肝炎的主要表现有胆汁淤积、肝硬化、肝细胞坏死及慢性肝炎,病情轻的患者在停止使用导致患病的药物后能够自行恢复,严重者会危及生命,需要及早治疗和抢救[10]。
药物性肝炎一旦确诊,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或者可疑的药物,尽量避免体力活动,实施退黄和保肝的治疗,如果患者体内的白蛋白含量下降或转氨酶含量升高,则应服用护肝药物。黄疸和皮疹严重者需要应用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2~3周,能够抑制和缓解病情[11]。避免过量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增加肝脏的负担。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进行脂溶性维生素联合熊去氧胆酸与还原型谷胱甘肽。
维生素能够调节体内的生理机能,促进生长和发育,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是人体不能缺少的一类有机化合物[12]。维生素的分子结构不同,其生理机能也不同。这类物质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组织构造,但是能在机体吸收能量与合成基本物质时起到辅助作用。根据溶解性,维生素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是一种由稠环或者较长的碳氢链组合形成的聚戊二烯化合物。脂溶性维生素包含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及维生素K,均具有环结构与长的脂肪族烃链[13]。一些脂溶性维生素是辅酶的前体,并且不需要进行化学分解就可以被患者体内的细胞所吸收利用。
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HA、IV-C、LN和PC-Ⅲ水平都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说明脂溶性维生素联合药物治疗的患者,其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更为明显。肝脏是人体内维生素代谢、转运、存储的重要场所,药物性肝炎患者适当补充维生素,能够有效促进肝细胞的新陈代谢。
在临床上,药物性肝炎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急性肝损伤患者在临床上占药物性肝炎患者的90%,少部分的患者会出现爆发性的肝功能衰竭或重症肝功能衰竭[14-15]。药物性肝炎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腹胀、乏力、肝部不适、食欲不振及恶心呕吐等[16]。本研究中,对照组中出现消化道出血3例,低血压并发症4例,轻度肝性脑病3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3%;研究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低血压及轻度肝性脑病患者各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0%。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对药物性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停止服用导致患者出现药物性肝炎的相关药物,使用熊去氧胆酸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几率,改善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血生化指标,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