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盏釉色符号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

2019-08-15徐峰

天工 2019年7期
关键词:陶艺家建盏釉色

文 徐峰

现如今是一个繁杂、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在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现代艺术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现代艺术作为一种视觉文化,不再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而是成为超越现实存在的模拟。作为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陶艺创作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反传统现象。在釉色的运用方面,反传统陶瓷为了追求不上釉烧制而形成的天然肌理感、粗糙感等原始美,甚而会将手的痕迹也作为一种上色方式,打破传统的施釉手法,追求平整、均匀,运用各种技法将釉色以色彩方式进行,并且对釉的时间变化极为推崇。建盏釉可以说是现代陶瓷的启蒙,是宋朝先人利用氧化还原技法制成的结晶釉,会表现出光彩夺目的窑变花釉,并且会有多种肌理形态,包括渐变釉色、流动的挂珠等。其釉色的多变性,让其具有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所有形式都很自然,会让人产生浑然天成之感,这是我国传统文化极力推崇的。建盏釉也被现代的陶艺家们所认可,不断被使用,成为陶艺家思想自由表达的载体。

一、不施釉的素烧效果

建盏因施古代的结晶釉,需要使用匝钵烧制,釉料在烧制过程中会因为高温与器形的原因顺碗盏流下导致粘连。因此,建盏多通过浸釉方式进行施釉,即足跟部不施釉,烧制后,足跟部由于不施釉便显出建盏黑色或者是褐色的粗糙胎,而其他部位因为施有结晶釉,两者粗糙和光滑会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结晶釉的玻璃质感与坯泥的哑光肌理将两种对立的感觉二合为一,呈现出另一种美感,使建盏在视觉以及触觉上形成了对立统一的独特艺术感。

建盏足跟部不施釉是一种重视自然、追求人为痕迹的表现形式,已被现代陶艺创作所引用,并发展出整体不施釉的素烧风格。陶艺家在创作过程中,将产生的灵感与自然属性的泥土相融合,并将这种思想转化为现实,在造物过程中形成了自然与人文因素契合的陶艺品。陶艺从构思到制作,不仅是陶艺家思想表达的过程,也是水、火、土显露本质相互交融的过程,更是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过程。在科技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部分人会厌倦城市的喧嚣,想要回归传统、回归自然,而蕴含建盏元素的现代陶艺品正是人们回归精神家园的载体,可以愉悦现代人疲惫的心。

《仿宋银豪》

《七彩曜变》

《银蓝油滴》

二、渐变釉的过程体验

建盏由于其釉色也被称为黑盏,但是其外部的黑色釉并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其从碗盏底部到碗口会因为釉层薄厚产生颜色变化,这种釉色深浅变化形成的层次感是建盏在焙烧过程中形成的。器物的碗口直径是足跟部直径的3倍,烧制过程中,釉层会顺着碗口向下流动,形成各种各样奇妙的纹理,而这一形成过程无法人为控制,更增添其神奇色彩。建盏形成的釉色渐变会呈现出一种推移的过程感,凸显出时间概念。在建盏的欣赏和研究中,可以从其外部黑色渐变釉上体验到时间的变化感。因此,现代陶艺依据建盏的这种特性,对同一器物施以不同的釉色烧制而形成具有渐变色彩的陶艺品,而这正是现代人追求体验过程的表现形式。同时,传统和现代通过造型和釉色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自然沟通,架起了一座时空的桥梁,表现出很强的艺术性和生命力。

三、流釉的残缺美

建盏在烧制过程中,由于其器形和釉厚度的关系会出现流釉的特征。在宋朝之前,施釉必须均匀且呈色稳定才能被认定为是好的瓷器,而建盏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统一的标准,静态完成的瓷器可以被认作是好物件,而流釉表现出来的残缺美也可以展现出另一种美,这种残缺美的审美观也由此开始。

完美是客观存在的,是来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手笔,是非常成功的制作。残缺是完美的对应物,但却不是大自然的败笔之作,只是另一种表现形式。残缺并不是作品优美的展示,而是与美形成对比的另一种形态。我国古代艺术中有着很多的残缺造境,例如书法中的“布白”。残缺所带来的美,正是自然造就的,透过不完美 ,我们可以看到其另一半,而这一半是我们希望的,也是我们所追求的。完美是在不完美的基础上建立的,正如王国维所讲:“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的两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之故也。”理想与现实代表了完美与不完美,二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完美则代表了另一种美,只是角度不同。建盏形成的不规则、不完美,正是生活中完美的另一面。此外,流釉有着很高的不可预知性,其在焙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意外”以及“变化”,而这种意外很可能是人的思想之外的,其出现会带给人惊喜,这也是陶艺家所追求的。

四、独特的文化性

在建盏的釉色中,还有一种极具表现力的兔毫纹放射状的排列方式,这是宋朝时代文化的产物,宋代的文化风尚与审美情趣共同形成了建盏的这种特色。宋词细腻婉约、宋画出神入化、宋歌凭栏怀古,优秀的宋代文化充满了理性的洒脱与人工的自然,而建盏也富含了宋代人洒脱的气息,其具有的精神文化将自身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釉色的纹理来看,兔毫纹放射状的排列方式犹如光芒万丈的太阳一般,神圣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国古代人眼中,太阳有着灵魂和生命力,是和天地一样有主宰意志的东西。而古人用此纹路的茶碗来喝茶,是希望得到大自然的恩赐,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表达。现代社会追求速度,追求新奇的直线、多彩的纹样,虽可以改变太阳放射状构的形成,但对太阳蕴含的精神追求却是任何媒介、装置无法改变的。

建盏是宋朝人们使用的茶碗,蕴含了丰富的宋人文化和思想。而建盏黑釉色也是因茶白而盛行天下,具有的时代文化性和独特功能性让建盏有了很强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在其神秘的黑色外衣下是工艺的体现,蕴含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如奔放潇洒的流釉、如凤凰涅槃前燃烧的熊熊烈焰,让我们可以体会到平静下的另一种运动,感受完美与残缺之间的结合。黑色外衣下的放射状纹理,可以让我们时时刻刻感受到太阳带来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如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下,每个人都要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产生巨大的疲惫感,而建盏的釉色符号不仅展示了其作为陶艺品的釉色美,还表现出了生命的奔放和赞礼,人们可以通过建盏感受到更多的生命力,而这正是越来越多的陶艺家表达情感和思想时超越限制借用建盏的原因。

猜你喜欢

陶艺家建盏釉色
如意
建盏的新发现
宋代建盏的科学研究
建盏之初探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清三代釉彩釉色的继承与创新
现代陶艺肌理与釉色结合研究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中外现代陶艺家作品
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