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步入自然的愉悦—浅谈现代玉石雕刻的肌理美

2019-08-15田学峰

天工 2019年7期
关键词:玉雕肌理纹理

文 田学峰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玉石雕刻在融入更多现代元素的同时,更加注重玉石原材料的“质地美”。在形形色色的玉石原材料中,大多的玉石原料都有其天然的自然纹理,所以创作的艺术作品,不仅适应材料质地与现代加工工艺的特殊艺术语言,其意义更是传统玉雕所不能涵盖的,它是艺术与技术相交融的一种艺术,具有艺术造型与物质肌理两方面的因素,显示了玉雕艺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如果说现代玉雕反映的是作为主体的现代人的纯精神情感,那么在这里,我们不如说它是客观质感的自然流露,这里所说的质感也就是与现代玉雕有着密切联系的造型要素——肌理。

肌理——重要的形式要素,以客观存在的多样性肌理,即组织纹理,指作品制作时所使用特定的物质材料与相应的处理手法,而造成的能反映物质属性的纹理,可看作是材质与手法两个因素的综合表现,在这里主要涉及的是现代玉石雕刻作品的表面效果。

肌理是各艺术门类的共同特征,它主要体现一种物质本身的质地美,使美感更具个性本色与特征。就美术门类而言,所有的作品首先必须借助于材料,如漆画,因漆、填料工艺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纹理;版画,因版、手段及刀法所表现出的艺术感染力,都能充分地反映出不同美术形式的材质之美及艺术家个人技巧与智慧之美,而这种形式美也多为玉雕大师们所应用。

从上述艺术门类的肌理特征来看,肌理是一种客观形态,是艺术作品构成的物质性载体。大千世界,物物不同,人各有貌,肌理还具体入微地反映出不同物体的差异,传递不同的信息,形态各异的金属、木材、石头等向人们展示出不同的特征。而在现代玉雕中,材料直觉和材料意识成为艺术家构思时必须优先考虑的因素。著名雕塑家布朗库西、摩尔等人的作品,更多始于对自然材质的观察与感受,掌握原材料,使用原材料,给材料打上人的思维和劳动印记,这正是他们艺术语言的魅力所在。

一、肌理在现代玉雕中的审美价值

既然肌理是一种材质与技法的体现,那么它的存在在艺术上有什么价值呢?首先运用不同的表现处理效果构成种种肌理美,是玉雕作品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法。玉雕的制作,目的是增加作品本身的精神与艺术感染力,让观察者更清楚地领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图。针对这一表现目的,或者称为艺术表现上的价值,笔者把它概括为以下三项:

1.具象肌理——状物

现代玉雕所能体现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材质与组织形式,有其自身的表面肌理,这是玉雕肌理存在的客观依据之一。例如,寿山石雕大师陈礼忠的作品,通过雕琢加工模拟荷叶纹理、动物皮毛、鸟羽等肌理,这些就是所谈的具象肌理。又如,日本箱根公园《流泪的天使》,将汉白玉的天然色泽运用的细致恰当,天使流下来的眼泪刚好是大理石的纹路,犹如天使的泪沾湿了半边面颊,深刻地寓意出主题。无生命的石头变成有机的实体,会让我们产生某种真实感受,这显示了艺术家的聪明才智,可以说是具象肌理的成功运用。

2.抽象肌理——悦目

人类视觉、触觉对装饰美的要求,是审美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呆板单调是不美的,变化丰富才是美的。只有变化的形式才能使眼睛兴奋,只有丰富的形式才能使兴奋持久。从肌理装饰意义上来说,那种把客观抽象的自身组合形式,直接做到玉雕上,使其变为玉雕的装饰肌理是好理解的,但如果把来自材质与技法所产生的抽象肌理也看成是一种装饰,则未必好理解,其实两者都是为了使作品产生美感,让人悦目。例如,南阳玉神的独山玉山子作品,在山石上刻画上一道道划痕,使其有一种毛涩感,给观者极强的表现力与质朴感,简约单纯的形态,一下子变得神奇丰富了。

3.意象肌理——传情

意象肌理也是一种抽象肌理,前面所谈的抽象肌理,它并非与传情达意无关,凡玉雕作品都是艺术家心灵的写照,所以玉雕作品,不只限于状物、悦目,而且更要传情,三者合一方为上乘。意象肌理作为玉雕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肩负着表达主题情绪,强化创作旨趣,展示作品的个性与感性等艺术表现的任务。

玉雕肌理的形式节律会使人产生联想,造成特定的情绪与气氛的表达。例如,垂直的肌理可以造成静穆、崇高的感觉;倾斜的肌理能产生运动与冲击的联想;破碎的肌理使人想到残破与杂乱;整齐的肌理又能表现秩序与条理;线条肌理有方向感;粒状肌理又可表现稳定与宽广的气势等等。只要充分运用肌理的形式感,就可以发挥意向肌理的功能。

玉雕的肌理除了可以产生触觉的欲念,在对作品的触摸中完成心理对话,以满足自身对作品的真实情感,通过触觉更能感受到艺术境界上的升华,使艺术品和人更亲近一层。这种亲近的情感是复杂的,理性与感性糅合在一起了,眼前明明是一座冰冷的玉雕,此时却能给人一种生命的温度感。

《和谐》

二、现代玉雕肌理的处理手段与创新性

当我们创作一件作品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造型,以及如何使形体在制作完成之后能贴切地诠释出自己的创作意念,符合自己要求的美感等,这种“依形造势,顺色立意”是常规意义上的造型手段。现代玉雕更多是借助材料自身的物理性质,同时也依赖于这些性质对人们心理过程产生的特殊审美效应(如白玉和墨玉)。在不同的人文环境中会常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多对玉料自然质地观察和感受,才能创作出材料的物理性与精神性合二为一的产物,对材质美的发现,是艺术家对玉料进行反复试验、审视的结果。

玉料品种繁多,因为软硬不同,色泽、质地各异,肌理也会有相应的不同。在玉料作品中,肌理的表现手段一般有两种主要形态。

1. 人工肌理(或称制作性肌理),指由雕刻师人为作用主观而产生的纹理组织,如在加工过程中,雕刻师有意识地通过不同手法而造成的纹理组织,具体的手段有刻画、点戳、抛光、磨砂、镂雕等。

2. 自然肌理,指不经艺术家之手已存在的纹理组织,表现的形式分为外部及内部的原生态纹理。外部纹理通常是不经雕琢的自然形态,而内部纹理则受控于加工技术及设备。

两种肌理相比较,前者取决于大师们的直接作用,故显示着人工性,后者不为艺术家直接作用或左右,故带有自然性。但是从操作的过程来说二者皆有实践性。如后者可以通过对加工设备的控制等手段来完成艺术创作,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某些作品看似自然地流露,实则是玉雕家苦心的经营。

谈到玉雕的创新,我们不能遗忘材料工具及技法的创新性,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带来新的加工技术,从而创造新的肌理形式。超声波和电脑雕刻的出现提供新的生产力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新的思考、借鉴和启发。

在传统的玉雕中,材料运用具有严格的分类界限,玉雕配木底座的单调搭配一直沿用。在现代玉雕制作中,为了追求新的肌理美,创造新的形式,勇于探索的玉雕家大胆采用多种材料结合玉石加工,为我们展现出一批独具匠心、风格多样的佳作。例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喜的《云天下》、中国玉雕大师王东光的水晶佛造像等作品运用金属底座,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肌理效果与肌理美是现代玉雕的语言,是作品本质特征最大程限度的凝练和浓缩。雕刻家在创作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材料,因为它们有着极宽的表现领域和丰富的潜能,它可以华丽也可以淡雅,可以凝重质朴也可以晶莹璀璨,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可以是“致广大”,也可以是“尽精微”。新的时代、新的观念、新的审美要求,使玉雕大师不断地对自己的作品及他所生存的环境做出审视,怎样才能独树一帜、标新立异?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作品?怎样才能真正地步入自然?我们一生都要探索和追求。

猜你喜欢

玉雕肌理纹理
论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玉雕青松献祖国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使用纹理叠加添加艺术画特效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TEXTURE ON TEXTURE质地上的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