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学校管理现状及对策
2019-08-14郑文桂
郑文桂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理论性较强、哲学性较大,使得部分小学生无法理解认清品德与社会课的知识内容,更使学生无法在生活中落实所学到的知识理论,无法使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作用发挥到实处。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品德与社会教师,应该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接受品德与社会课的知识内容,提高品德与与社会课的有效性。下文笔者浅谈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课堂;品德与社会学科;有效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学生用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待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促进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进步。因此,新时代品德与社会教师应该认真改善学生上课环境,帮助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品德与社会知识,为祖国培育健康、优质的社会主义青年。所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刻不容缓。
1 利用现代化教学 激活课堂活力
品德与社会学课对年纪较小的小学生来说理论性较强,在教师上课的途中部分学生因为难以理解部分专业词汇,从而丧失学习兴趣,让品德与社会课堂变成无效教学课堂。但是,随着新时代新技术的更新可以很好的帮助品德与社会教师克服教学困难,为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帮助品德与社会课堂化解教学难度,落实专业教学知识。教师也应该克服新技术的困难,及时学习、及时研究,提升自身知识素养,帮助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提升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的效率。
例:教师在进行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时,就应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帮助学生培养家乡情感。首先,教师在上课前可以举出家乡经典美景的图片,让学生来辨认图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课题内容,使学生学习有重点可寻。随后,教师可以将课堂交还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接受自己熟悉的家乡景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家乡的印象。其次,教师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中学生注意力可以制作精彩教学幻灯片,用精美的图片和精彩的介绍加深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引导学生将家乡认同感上升为国家认同感。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题任务让学生寻找家乡美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感受家乡的魅力、落实品德与社会的知识内容,从而提高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率。
2 营造教学环境 促进学生学习
学习环境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帮助学生培育正确的学习方法,而坏的学习环境则对学生起反作用。孟母三次搬家只为给儿子最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要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也应该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品德与社会知识学习环境。
例:教师在进行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时,就可以联合整个年级进行共同学习,营造学习诚信的知识氛围。首先,品德与社会教师可以在上课时播放同一个诚信教学短片,让学生一起感受诚信在社会中的重要与必不可少。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写下观后感,并且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演讲,由学生和教师一起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年级比赛。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前进路上的加油站,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知识的路上,不可以吝啬对学生的鼓励和激励,让学生充满对学习品德与社会知识的热情,推动教学有效落实。
3 结合实践教学 落实教学知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实践和考察,保证学生品德与社会知识有效落实。教师结合实践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更能推动教学课堂的进行,保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学生通过品德与法治实践,也能更深的理解品德与社会知识,推动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促进城市和谐有序的发展,推动建设文明社会。
例: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我国的国粹”时,可以带领学生感受京剧、川剧等国粹的魅力,帮助学生感受国粹魅力。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学习简单的国粹步骤,加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感受身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同前往城市博物馆,让学生看得先见、听到着、感受到国家国粹,帮助学生理解品德与社会知识。最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味品德與社会知识的内容深意。
4 结语
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小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该不断结合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为教学课堂添加新的动力,使学生与社会紧密联合,让学生成为走在时代前沿的弄潮儿。望笔者以上建议对品德与社会教师有所帮助,对新时代高效教学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莉.“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性教学研究”课题成果展示[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3):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