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习课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究

2019-08-13贾海东

新课程·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设计流程感悟

摘 要: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实践,探讨复习阶段所用到的“题目式课堂教学”,主要从“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实施案例”“实施后的感悟”四个方面做详细阐述。

关键词:题目式课堂教学;设计流程;感悟

一、题目式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题目式课堂教学方式是比较适合复习阶段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选择的经典试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教师加以引导,学生相互合作,探求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回顾学习过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教师点拨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提高,这样既能起到帮助学生复习旧知的目的,也能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的设置通常应注意以下原则:

1.知识性原则

题目的选择主要针对本节课准备要复习的知识内容,立足课本,能突出化学的核心素养,能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学会应用。

2.参与性原则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因此,题目涉及的知识要有层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进来,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知识能力水平上互动,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

3.促进性原则

选择题目的难度相对于学生思维水平来说要稍微提高,这样既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也给予学生一定的难度,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4.发散性原则

题目在设置中要加入一些具有发散思维的主观问题,如此,既能帮助学生归纳旧知,也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学生在考试中才能灵活运用所学解决新问题。

5.方向性原则

突出高考的命题方向。正确的方向,能大幅度减轻学生复习负担,选择的题目不仅能回顾知识,最好还要能就本知识点在高考中的常见命题方式给学生指明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二、题目式课堂设计流程

解读考纲—展示题例—基础知识回顾—总结归纳—题例拓展—课外跟踪训练

1.解读考纲

解读考纲及其说明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明确本专题复习的重点和方向,也能大致了解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同时也能提高高考复习的效率。

2.展示题例

做一题懂一题是方法,做一题会一题是佳法,做一题通一类是妙法。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体例,比如近三年的全国高考试题,其目的是通过课堂解题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并形成思路,總结规律和答题技巧。同时教师需指导学生养成答题的规范性并培养答题方法。最好在学生答题时进行错误和正确的对比,加深学生印象。

3.基础知识回顾

通过解题的过程,与学生共同回顾解决体例需要掌握的相关的基础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辨析等方式来进行回顾。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将基础知识设计成系列问题,有步骤、有层次地再次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难点,拓展生长点。

4.总结归纳

教师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形成知识网络,并且教师要阐明知识点(包括重难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点框架,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要理顺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解题能力。

5.题例拓展

选择或设计合适的课堂练习题对本专题复习的知识点加以巩固。但是同样要注意几点:①以涉及本专题知识为主,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要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及相关技巧、方法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②题目难度要适中,问法要有梯度,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参与各个水平阶段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③题型可以有变化,多题型相互搭配,但同时注意控制课堂时间以10~12分钟为宜。

6.课外跟踪训练

课外跟踪训练要有“步步为营”,避免在同一层次上简单机械重复,坚决摒弃“偏”“难”“拐”“怪”的题目,讲究实效。题目设置要规范,符合高考要求;题材要新颖,要与日常生活、新工艺生产、新科技等相关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一般来说,课外跟踪训练以30-40分钟为宜,包括8~10个选择题,3~4个解答题;从题目梯度来说,按照容易∶中等∶困难为3∶5∶2进行编写,同时可设置1~2个附加题,帮助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

三、题目式课堂教学实施后的感悟

1.增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由于学生在课堂上针对问题展开回顾、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在教师指导下形成规律。这种自我总结归纳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并运用规律,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2.增强了教师的学习意识

题目式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体现在题目的选择上,以及在课堂实际应用中对学生的引导上。因为整个教学活动都是使用教师编辑好的材料,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堂(包括课下)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充电。虽然教师很辛苦,但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堂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郭志东.基于学本课堂的高中化学问题导学案设计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

作者简介:贾海东(1978—),男,汉,安徽省芜湖市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高中化学教育。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设计流程感悟
初探VHDL语言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参与研究型”模式的反思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微课程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的设计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