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2019-08-13陆晓兰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复习课有效性小学数学

陆晓兰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在小学的数学教学当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尤其是在复习课方面,教师更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利用课上时间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学习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课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164-01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在听课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出现溜号走神的现象,从而会导致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够牢固。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们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将复习课纳入教学环节当中,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夯实基础,查漏补缺,在脑海中对所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篇文章主要论述的便是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1   现阶段小学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1.1 对学生起点不准,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

教学目标是教学环节当中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理清教师的教学思路,使教学活动更具有目的性,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复习课当中,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只是笼统的将知识点以单元的形式进行复习。甚至一些教师忽视了复习课的重要性,在复习过程中只是走了一遍过场,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效益[1]。这样的教学观念不仅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觉得艰苦,同时也不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时间下来,还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复习课产生排斥心理,非常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1.2 梳理知识的环节过于简化,忽视了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复习环节当中,其作用不仅仅是夯实学生们的基础,还是学生对知识进行疏通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牢固的掌握,同时还要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然而现在很多老师在复习过程中只是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复习,根本不会对习题编排的规律进行深度发掘,在复习过程中缺少相应的逻辑性,从而使复习课的效率得不到提升。

1.3 课堂练习环节设计层次不清晰,对知识点的提升不到位

在复习课的课堂当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教师一定明确练习的目的,不能只是机械的做题。教师要确保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对此类题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积累解题经验。现在很多教师在进行复习课的过程中教學模式比较单一,缺少一定的新意,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复习课的效率,甚至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下降。

1.4 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主观意识

复习课不同于不同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对所学知识的整理,所以很少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因此在教学环节当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也就更加显著,很少会考虑到学生的主观意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复习内容进行思考,分析难题,从而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效率的具体措施

2.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当中,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都能够提高课堂中的教学效率。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2]。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稳定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情绪,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环节上。

虽然复习课不同于新知识的教学,但是良好的学习兴趣同样很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景教学,使学生融入到情境当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复习内容的印象。

2.2 预设有效的复习目标,提高教学环节的目的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整体结构,对知识内容进行归类划分,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有效的复习目标。在教学环节当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学习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疑惑,对知识的理解产生误区,但同样也会出现创新的思维火花。教师要把握住这一特点,顺应学生的思维,对其做出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在脑海中对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认知。

比如,在复习《立体图形体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整理各种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提出相关的问题“为什么不一样形状的立体图形,面积会是一样的?”小学生对此类问题都会很感兴趣,必定会引起激烈的讨论。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再找出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针对学生所阐述的内容教师再加以指导,这样的教学方法要远远好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2.3 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构建相关的知识框架

复习的过程不等同于重复的过程,复习主要是指在某一单元或全部内容教学完成之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毕竟不同于新知识的教学,复习课中的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需要的是让学生夯实基础,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利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才是关键。

比如,在《常见的量》这一课时当中,其实是内容比较繁多,通过复习课便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在课堂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学过的计量单位进行统计。在讨论结束后,再由小组人员对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派出代表人员对讨论结构进行阐述。教师在聆听小组人员阐述的过程中,就可以了解到该小组内成员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指导,帮助该小组内成员完善知识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3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顺应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需要广大教育者的不断实践与探索。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当中努力学习,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同时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金莉.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265.

[2] 朱孟兄.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J].读书文摘,2016(4):158-159.

猜你喜欢

复习课有效性小学数学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