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2019-08-12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丹红内皮活化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侵蚀或破裂导致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的综合征[1]。AC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斑块破裂、受损血管内皮释放趋化因子,并诱导炎症反应,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丹红注射液具有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微循环障碍、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血栓形成等功效[3]。本研究对ACS病人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探讨丹红注射液对ACS病人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ACS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55~75(62.8±5.3)岁;冠心病病程1~8(4.8±1.9)年;ST段抬高型11例,非ST段抬高型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6例。对照组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55~77(63.1±5.5)岁;冠心病病程1~9(4.9±1.8)年;ST段抬高型13例,非ST段抬高型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冠心病病程、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表现、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ACS;病人与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内分泌疾病、急慢性感染、造血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恶性肿瘤等;既往已行血运重建术;对治疗相关药物过敏;资料不全病例。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等常规治疗,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国药准字J20130083]每次75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菏泽步长制药,国药准字Z20026866),用法:丹红注射液4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病人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晨起抽取病人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置-70 ℃冰箱待检。①炎性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试剂盒由北京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胱抑素C(Cys-C),试剂盒由武汉博迈特生物科技公司提供。②血管内皮功能: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试剂盒由上海泽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③血小板活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试剂盒由北京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④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抽取治疗前后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测定,仪器为美国Stratedigm公司生产。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变化 两组治疗前hs-CRP、IL-6、Cys-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Cys-C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IL-6、Cys-C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变化(±s)

与同组治疗前相比,1)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 两组治疗前ET-1、NO、vWF、VE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T-1、vWF、VEGF较治疗前降低(P<0.05),NO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ET-1、vWF、VEGF低于对照组(P<0.05),NO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变化 两组治疗前sCD40L、CD62p、GPⅡb/Ⅲ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CD40L、CD62p、GPⅡb/Ⅲa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sCD40L、CD62p、GPⅡb/Ⅲa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变化(±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

3 讨 论

ACS大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所致,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所需,心肌暂时的、急剧的出现缺血缺氧[1]。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S)是ACS发生的病理基础,机体炎症反应、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均可导致AS斑块不稳定[4]。ACS发病机制为AS斑块破裂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和血小板活化因子,其中炎性因子可上调促凝物质的表达,诱导血栓形成,血小板活化因子可加速血小板黏附与聚集,形成血栓,二者共同作用导致血管的急性闭塞,因此临床改善炎症反应、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等是改善ACS预后的关键[5]。

ACS属中医“胸痹”“真心痛”“心痛”等范畴,治则以活血化瘀为主,同时补气、滋阴、止痛。丹红注射液主要由丹参和红花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之功效,适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中风。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丹红注射液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功能、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过度激活、降低血液黏度、提高纤维蛋白原溶解、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抗炎等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6]。硫酸氢氯吡格雷为新型血小板抑制剂,可激活GPⅡb/Ⅲa复合物形成,选择性抑制腺苷二磷酸(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7]。

炎性反应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具有枢纽作用,可促使炎症细胞向血管内皮下浸润,加快基质金属蛋白酶合成,促进胶原蛋白分解,参与ACS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造成斑块急性破裂引发动脉闭塞的重要因素[8]。hs-CRP可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组织因子,诱导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加斑块内血管活性,是冠状动脉病变、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9]。IL-6是重要的炎症指标,在A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Cys-C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细胞外基质的动态平衡调解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和调控炎症反应过程,其水平与AS斑块的稳定性有关[1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hs-CRP、IL-6、Cys-C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ACS病人炎性因子水平。

NO和ET-1是主要的舒缩血管因子,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时,ET-1、NO分泌失衡,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其变化对预测血栓形成危险及判断病情预后有重要意义[11]。vWF可介导血小板黏附、聚集于血管受损部位,促进血栓素A2的合成与释放,导致血管内皮功能下降,其变化是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12]。VEGF是血管新生的重要调控因子,当血管内皮损伤时,纤溶和凝血系统被激活,并释放大量活化因子,引起VEGF水平的升高[13]。有学者报道,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维持ACS病人AS斑块的稳定,抑制ACS病人体内血栓形成,降低血清Cys-C、IL-6、C反应蛋白水平,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1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ET-1、vWF、VEGF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ACS病人血管内皮功能。

sCD40L是T、B淋巴细胞活化的主要刺激分子,可激活斑块中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参与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在AS及斑块稳定中起关键作用[15]。研究认为,ACS早期检测sCD40L有助于及时发现不稳定斑块,对斑块破裂的预防具有重要价值[16]。血小板膜糖蛋白是血小板膜表面和膜内特定的蛋白成分,在最初的止血、血小板黏附及聚集过程中发挥作用,CD62p、GPⅡb/Ⅲa为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是血小板活化的特征性标志物[1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sCD40L、CD62p、GPⅡb/Ⅲa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ACS病人血栓形成风险。

综上所述,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ACS病人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丹红内皮活化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丹红注射液就冠心病临床疗效及药物机制研究进展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如何积累小学生活化作文素材
丹红与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