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解致敏原,选对化妆品—化妆品中常见致敏原

2019-08-12贡晓燕

中国化妆品 2019年7期
关键词:乳化剂苯甲酸性皮炎

文/贡晓燕

发痒、红肿干屑、水泡、紧绷、麻木、肿胀,易敏体质的你,是否常常苦恼,选用什么化妆品,既美又健康。了解你的致敏原,轻松选对化妆品。

化妆品过敏类型

化妆品引起的过敏在医学上称为化妆品皮炎,国家标准中称之为化妆品接触性皮炎,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免疫反应(IV型变态反应)引起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也称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此类过敏反应较为迟缓,具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一般不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如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才会出现过敏现象。引起ACD的致敏原多是相对分子质量低的物质,通常为半抗原;另一种是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ICD)也称“即发性过敏”,皮肤接触致敏原一次或多次后即出现刺痛、红肿、红斑、脱屑等过敏反应。ICD的皮损形态可分为急性或亚急性两种形式。急性过敏反应主要为接触强刺激物(如酸、碱等),短时间内皮肤发生强烈反应,亚急性过敏反应为反复使用几次后皮肤出现过敏反应,通常为红疹、瘙痒等症状。化妆品的安全性测试,包括体外生化实验以及人体斑贴试验,大多数化妆品为保证产品的安全性,适用不同肤质,其刺激性成分含量都较低,因此化妆品中出现的过敏反应多为亚急性过敏反应,部分化妆品在添加量较高情况下,皮肤敏感人群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等症状。

化妆品中的致敏原

由于每个人的肤质、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个人生活饮食习惯不同,导致不同的人对化妆品的敏感程度不同。

同时化妆品中易致敏物质也是“成分党”和“敏感肌”人群最关注的,从化妆品成分分析,致敏系数较高的是防腐剂、合成香料香精、乳化剂、油脂等,此外,化妆品中常用的多元醇以及一些功效成分在不同剂量下也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致敏现象。

1.防腐剂

酚类:化妆品中常用的酚类防腐剂有苯氧乙醇。

苯氧乙醇因预期配伍性较好且具有一定的乳化作用,在化妆品中应用较多。苯氧乙醇具有芳香气味,其防腐机理是破坏微生物膜的通透性使其内容物渗出,抑制细菌。苯氧乙醇的致敏性较低,但是其涂抹于皮肤会产生灼热感,当其添加量较大或部分敏感肌人群还会出现刺痛感。为减少苯氧乙醇的灼热和刺痛感,多采用苯氧乙醇与对羟基苯甲酸酯复配。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又称为尼泊金酯,对于酵母、霉菌、细菌等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常见的有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羟苯乙酯等。此类防腐剂刺激性较小,但也存在过敏风险。

甲醛释放体防腐剂:甲醛是一类效果极好的化妆品防腐剂,但其致敏、致癌率极高,安全性能很低,因此被禁止应用,从而出现了一种功效及安全性能相对较高的代替品—甲醛释放体类防腐剂。甲醛释放体类防腐剂是一种通过缓慢释放甲醛抑制微生物生长,确保化妆品产品在较长时间内免受微生物的侵蚀,保证产品安全的广谱防腐剂,其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均有抑菌效果,并且对霉菌和酵母菌具有选择性抑制的效果,对假单胞菌效果较好。

这类防腐剂常见的有:DMDM-乙内酰脲、季铵盐-15、咪唑烷基脲、双咪唑烷基脲。美国化妆品成分审核(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及欧洲化妆品和非食品消费者科学委员会(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OSMETIC PRODUCTS AND NON—FOOD PRODUCTS INTENDED FOR CONSUMERS)对甲醛释放体的安全评估报告均明确表示,在目前的研究数据支持下,甲醛释放体在法规允许使用限量下安全无毒、不致癌、不致畸。其中使用含咪唑烷基脲成分化妆品时,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易引起皮肤刺激。

对于甲醛释放剂类防腐剂不必谈其色变,其在限定使用范围内是安全的,但此类防腐剂刺激性相对较大,敏感肌人群尽量避免使用。

异噻唑啉酮类:异噻唑啉酮类主要由甲基氯异噻唑啉酮(MCI)和甲基异噻唑啉酮(MI)组成,二者通常以质量比3:1再与镁的盐溶液混合以水溶液的形式用于化妆品防腐剂。此类防腐剂刺激性较大,只被允许用于洗去型配方,如香波、洗发水等化妆品中。目前法规对此类防腐剂添加量限定越来越严格,其使用较少。因此,敏感肌肤质人群在购买洗发水、香波、洗面奶等洗去型化妆品时应注意尽量避免选用含有此类防腐剂的产品。

其他类型防腐剂:除了化妆品名录中规定的化妆品防腐剂外,化妆品配方基质中部分原料也具有防腐作用,如酸类,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水杨酸等,此类防腐剂在其允许使用剂量内致敏性较低,同时其防腐能力也较弱。

化妆品基质中的多元醇类物质,如甘油、丁二醇、己二醇等,也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经常用来与防腐剂进行复配,从而减少防腐剂用量,以减少刺激性和致敏风险,但多元醇添加量较大时会引起皮肤的灼热感。

2.香精

谈到化妆品致敏原,香精香料和防腐剂不相上下,现在很多化妆品,尤其是抗敏舒缓功效的化妆品都宣称“无添加”,主要指的就是香精和防腐剂。香精香料顾名思义在化妆品中主要起到调香作用,增加消费者使用时的愉悦感,香料多为天然提取物或合成有机化合物,易引起过敏的香精多为化学合成物以及混合物,在化妆品皮炎的致敏原中香精占20%~30%。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香精香料致敏率这么高,为什么还要添加呢?首先化妆品作为感官消费品,它不是药品,感官享受也是化妆品的“使命”之一,所以香精香料可在一定程度上遮盖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化妆品原料的气味。除此之外,一些香精香料还具有抑菌防腐的作用。化妆品中常用的香精香料有肉桂醛、肉桂醇、柠檬醛、丁香酚等。

天然的肉桂醛成本高且提取杂质多,所以化妆品中使用的肉桂醛多为合成,在使用限量以内其致敏率较低,且具有抑菌防腐的作用。柠檬醛又称香叶醛,是化妆品常用香料,可用于调制花香型和柠檬香型,柠檬醛有引起过敏反应的风险,但在其规定添加量内风险较低。

3.乳化剂

乳化剂也是引起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等致敏原之一,油酰胺丙基二胺阳离子乳化剂,是一种近来报道较多的致敏原。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是一种两性表面活性剂,常在香波、沐浴露、洗面奶等化妆品中用于产生泡沫,刺激性较小;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作为乳化剂和保湿剂起致敏风险较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高。由于乳化剂多为合成化合物,因此乳化剂也是化妆品的另一类易致敏物质。

4.其他

美容美发类产品中的致敏原致敏率较高,如染发剂中对苯二胺(PPD),PPD及其衍生物是永久和半永久染发剂中的主要染色物质,也是头发染黑的主要功效物质。PPD的临床反应可能非常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似乎相当稳定。烫发剂中的巯基乙酸甘油酯易引起接触性皮炎,但更多的受害者是美发师。护发剂中也存在一些潜在致敏原如间苯二酚、遮光剂和香料等。

除了文中提到的物质有致敏风险外,部分化妆品功效原料也存在刺激和致敏的风险,但化妆品原料的安全性都与其剂量密不可分,如果你不是过敏感型的肤质,正规生产的化妆品一般不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

敏感肤质不必太“敏感”

敏感人群在购买化妆品时,尽量避开配方表中以上成分排名靠前的化妆品,此外敏感肌人群对功效针对性强,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的化妆品也需慎用。

虽然以上谈到的化妆品中的物质存在致敏风险,但也不必过分紧张,由于现在环境污染、工作学习压力、饮食起居不规律等原因,也会增加皮肤过敏的风险,因此敏感人群越来越壮大,化妆品不能全“背锅”。此外针对现在多数人存在皮肤敏感问题,许多化妆品在配方中加入了抗敏舒缓的成分以降低皮肤过敏的风险。而且防腐剂可抑制化妆品中的细菌微生物,保证化妆品的质量,所以不可一味追求舒缓而彻底否认防腐剂在化妆品中的作用,现在市面产品中许多宣称无防腐的化妆品并不是真的不添加防腐剂,大多数只是没有添加化妆品名录中归类为防腐剂的成分,以多元醇和具有防腐抑菌作用的其他原料代替,就像前面所提到的,多元醇添加量过高也会引起皮肤的灼热感甚至过敏反应。大多数化妆品引起的过敏反应为急性过敏反应,在更换化妆品时可通过分析配方成分对起致敏系数最简单的评估,此外购买前可去相应的实体店试用。

猜你喜欢

乳化剂苯甲酸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重在早预防
乳化剂丝滑口感的来源
接触性皮炎的预防及处理
气相色谱法检测分析食品中的羟基苯甲酸酯
油基钻井液乳化剂的筛选及评价
女子不洗手抹面霜造成满脸红斑
含有苯甲酸的红枣不能吃?
红枣检出“防腐剂”?
红枣里的“防腐剂”
面包中的乳化剂对身体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