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感染大肠杆菌病和副伤寒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措施
2019-08-08李中习
李中习
大肠杆菌病 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2~6周的幼龄鸭发病较多,发病率和死亡率因个体、治疗时机而异。
流行特点 各日龄鸭一年四季均可感染,温差较大可促使本病发生,大肠杆菌病禽和带菌禽为主要传染源,易感鸭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种蛋垂直传播。
发病情况 某场饲养600只38日龄蛋用雏鸭,3周龄前生长良好,后来畜主发现个别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水增加,腹泻,呼吸困难,继而有零星死亡,经3d治疗,死亡停止,症状消失。
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缩颈闭目,离群呆立,呼吸困难,眼和鼻孔有粘性分泌物,腹泻,排灰绿色稀便,粪便恶臭带有白色粘液或混有血丝、气泡,结痂糊肛。
剖检病变 肝肿大呈青铜色,脾肿大呈紫黑色,心、肝、气囊附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肠道粘膜呈卡他性或坏死性炎症,心包积液,全身浆膜和腹膜有渗出性炎症,腹水呈蛋黄色,肺淤血。
实验室检验 无菌取病死鸭肝、脾,捣碎,分别接种于伊红美篮琼脂、普通肉汤和琼脂上,pH7.3、37℃,培养24h。伊红美篮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紫黑带有金属光泽的小菌落;普通琼脂上形成圆形、湿润、乳白色、半透明、隆起的中等大菌落;普通肉汤中形成混浊粪臭气味的浅灰色沉淀。
治疗 饮用0.01%的新霉素水溶液,2次/d,连用3d;饲料中均匀混入止痢灵散(500g/100kg)和适量的金维他,自由采食,连用5d。
副伤寒 鸭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危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以颤抖、喘气、眼睑肿胀和运动失调为主要特征。
流行特点 副伤寒病鸭和沙门氏菌携带鸭是主要传染源,易感鸭通过接触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土壤以及饲养人员经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感染,垂直传播也是该病的重要传播途径。
发病情况 某饲养户散养600只蛋用雏鸭,20日龄时,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精神沉郁,呼吸困难,眼睑肿胀,流泪,角弓反张,“糊肛”,用药3d后症状基本消失,再用药2d,症状完全消失。
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绒毛脏乱,两翅下垂,步态不稳;或突然倒地,頭向后仰,角弓反张、痉挛;呼吸困难、眼睑水肿,眼和鼻流出粘性分泌物;脐部红肿,腹部膨大,拉腥臭稀便或“糊肛”。
剖检病变 肝、脾肿大,肝充血呈古铜色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胆囊充盈,囊壁增厚,胆汁浓稠;气囊混浊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小肠后段和直肠肿胀,肠粘膜呈出血性或卡他性炎症,盲肠有干酪样栓子;肾有尿酸盐沉积;心包积液,心肌发炎,心外膜出血;有时有肺炎,肺水肿;腹膜炎,卵巢炎。
实验室检验 无菌采取病死雏鸭肝脏、脾脏,捣碎,接种在琼脂培养基上,pH7.3,37℃培养24h,形成圆形、隆起、无色、表面闪光、边缘整齐的菌落。
治疗 饮0.04%诺氟沙星溶液,2次/d,连用3d;饲料中加入清瘟败毒散(500g/100kg)和适量的电解多维,自由采食,连用3d。
(056900)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