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模拟实验的改进
2016-05-06朱昊
朱昊
1 实验的基本情况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一个实验。此实验为模拟实验,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该实验用含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用NaOH溶液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由于酚酞遇到NaOH变红,可通过观察琼脂块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了解NaOH分子扩散进入细胞的过程。测量NaOH分子扩散进琼脂块的深度,并计算在相同时间内NaOH扩散进入琼脂块的体积与琼脂块总体积之比,从而反映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
2 该实验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针对该实验的改进大多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有的用淀粉代替酚酞,碘液代替NaOH;有的利用电导率法测定物质运输效率;有的用不同大小的鸡蛋模拟细胞,含有碳素的清水模拟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溶液;有的用含石蕊的凉粉块代替琼脂块,食醋代替NaOH;有的用凉粉、米豆腐、马铃薯代替琼脂块,用碘—碘化钾溶液代替NaOH;有的利用模具制作,总结了含酚酞琼脂块的制作方法;有的考虑到细胞接近球形,用琼脂球代替琼脂块等。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该实验存在以下问题:一次性制作出不同规格的琼脂块并且满足一个班级的需求量,存在一定的难度;NaOH具有腐蚀性,增加了学生及教师潜在的心理负担,进而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基于以上不足,笔者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3 实验的改进
3.1 实验试剂的改进
由于NaOH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应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再加上用量较大,会给实验带来一定的危险性,能否换成安全一点的溶液呢?根据本实验的原理就是利用分子扩散来模拟细胞的物质交换,利用有颜色的反应来确认物质扩散的深度,笔者想到Na2CO3溶液显碱性,遇酚酞也变红,比NaOH溶液安全,因此用Na2CO3溶液代替NaOH溶液。
3.2 琼脂块制作方法的改进
通常实验室采用搪瓷盘、冰箱里的制冰盒或者合适大小的方形饭盒来制作琼脂块,但是这些方法制备琼脂块都有一定的缺点:搪瓷盘四周较低,四角弧形,不易切割出正方体,用小刀切割出1 cm3的立方体更加困难,容易划破手;用方形饭盒,需要用刀切割出1 cm3、2 cm3、3 cm3三种规格的立方体比较困难,同样存在安全隐患;而冰箱里的制冰盒都是大小规格相同的立方体小格子,无法一次性制备出体积不同的琼脂块。利用模具制作琼脂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图1所示是由高强度工程塑料制成的“鱼形模具”,该模具上有3×3×3 cm、2×2×2 cm、1×1×1 cm3个小室,操作简单,既节约实验材料,又节省教师课前的准备时间。
4 改进后的实验方法
4.1 仪器与试剂
模具,直尺,吸水纸,烧杯,电炉,玻璃棒,塑料勺,一次性手套,琼脂粉,蒸馏水,塑料餐刀,酚酞,无水乙醇,碳酸钠,长方形铁饭盒等。
4.2 方法与步骤
(1) 配制酚酞试剂:取0.5 g酚酞溶于100 mL体积分数为95%无水乙醇中。
(2) 配制Na2CO3溶液:取10 g无水碳酸钠粉末溶于1 000 mL蒸馏水中。
(3) 配制琼脂溶液:称取5 g琼脂粉放入烧杯中,加入200 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加热沸腾至琼脂粉完全溶解,澄清,加蒸馏水定容在500 mL,加入1 mL酚酞试剂(酚酞试剂与琼脂液的体积比大约为1∶50即可),混匀。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以免底部烧焦。
(4) 待含酚酞的琼脂溶液冷却至60 ℃时,将其缓慢倒入鱼形模具中,高度为刚好浸没模具的顶端为宜。在室温下冷却,琼脂凝固即可。
(5) 待琼脂块完全凝固后,取出琼脂块。将1、8、9 cm3的琼脂块同时放入装有Na2CO3溶液的长形铁饭盒中,用塑料勺不时翻动琼脂块。
(6) 10 min后,戴上一次性手套将其取出放在吸水纸上,将其表面的溶液吸干,将琼脂块切成三等份,取中间的部分进行观察,测量切面上Na2CO3溶液扩散的深度并记录数据。
(7) 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计算。
5 实验注意事项
(1) 由于琼脂块体积不同,完全凝固的时间就不同。因此,需等所有琼脂块都凝固后再一次性取出,否则容易破碎。
(2) 用鱼形模具取琼脂块的时候,不能使劲敲扣,以免琼脂块磕坏,最好把模具背后的一条黑色塑料条取下来,然后轻轻磕扣模具,琼脂块就自然滑下来了。
(3) 将冷却的琼脂溶液倒入模具的时候,一定要刚好没过模具的顶层,可用吸水纸吸干多余的溶液,否则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6 实验创新点
(1) Na2CO3溶液无腐蚀性,能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2) 在网上购买“鱼形模具”价格便宜;用该模具制作琼脂块,操作简单,方便,一次性可以制作出不同规格的琼脂块,保证了实验课的高效性;同时学生拿着小鱼从它身上取下“细胞”不免会增添几分乐趣,开阔了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