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平面设计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2019-08-07黄璇
摘 要: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追求,各高职院校中如今已然形成了《平面设计实训》课程的开展。而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便是帮助学生得到技术与理念的优化,提高社会人才的培养,因此更需要高效的课程教学模式。然而,如今许多高职院校中的教学仍然过于传统,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果的低下,本文将浅谈高职院校中《平面设计实训》課程的教学方式,提出改革与优化建议。
关键词:高职 平面设计 课程教学 方法改革
引 言
平面设计的学习内容主要存在于较为主观性的视觉艺术,通过不同行为状态和基本造型的组合结合而成,在生活中和日常美学设计都有着一定的关联,同属于基本和高阶生活需求。高职的《平面设计实训》课程,应当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帮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且接触到如今的设计理念,从而培养出社会真正需求的高端人才,以帮助社会美学设计的理念与技术发展。
一、高职《平面设计实训》教学现状
平面设计的学习与其他科目存在巨大差异,并不能够从单科的学业成绩做到直接评判,而是对于每个个体需求的美学感官做出评价,在此过程中会形成不同评价等级的可能性。在如今众多高职院校中,却未能将《平面设计实训》真正开展成实践性的设计课程,而是过多注重于理念的培育,不但无法让学生得到基础设计技术的强化,同时可能限制了其思维想象发展的空间。在该专业,每个教师都具备自身的设计理念,因此若紧紧通过一味灌输和传导,只会形成傀儡化的传统教学体系,降低了平面设计应当具备的多元化创造能力,丢失了个性化教育和专业性培训的重要性。
二、课程教学问题形成的原因
平面设计课程的学习较为主观,而我国教育行业的整体教育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僵化和局限性,以西方教育为例,我国对于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仍然处在基础理念的早期,导致了过于传统的教学无法满足如今社会美学的发展追求。教育课程的形态过于局限,在许多高职院校中,仍然把平面设计的基础课程归根于绘画技术的培养,从而忽视了真正的设计与创造能力,导致学生无法得到相应的锻炼,而只能够形成单一的技巧循环教学。同时,整体的课程教学并不具备长期规划,过多的注重现下学生的技巧,则无法激发其想象空间的潜能,如此一来,在未来的社会设计中便会形成直接弊端[1]。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一)教学目标和计划的重置
对于平面设计而言,和时代发展的联系十分密切,对于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计划都需要紧跟着时代的脚步,其主要目标应当摒弃对于学生技术的一味要求,而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现实观察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通过个性化教学避免课程僵化,让学生能够体现出自身的思维价值和模式,通过多个领域的结合,以多元化的教学课程,让学生重新认识《平面设计实训》这一课程。该课程的内容绝非仅仅只是软件操作技能的学习,它还包含学生设计思维、独立实践操作能力的的培养和训练,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目标的重置计划中,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以及信心;制定实践设计为主的课程,能够让学生从感受到全新形式的设计理念,思考如何将设计理论转化为设计应用,实现素质与技能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观念优化与更新
在加强目标重点之后,教师应当主动退出主导地位,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以他们个人的视角去看待设计理念,从而形成个体的设计模式甚至是个人设计风格。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性格不同,会引发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设计观念,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其设计理念,而非打压其创造动力。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才能够让每一个人发挥自己最大的设计空间和创造,让学生能够形成个性化思维模式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育灌输方式[2]。
(三)加强教师职业素养
尽管平面设计需要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却更需要教师在旁的扶持与提点。对于《平面设计实训》课程而言,其基础优势于个性化创新,学生的每一个观念都能够被扩大成为整套的设计模型,而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需要做的便是帮助学生完成该项设计,师资力量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院校的师资团队建设过程中,同样应当对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进行培训优化以及不定时的检测,确保每一个教师能够具备引导学生学习提高的能力。对于高端人才教师适当的引进,也能够打破一定的模式化教育,让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更能够从人才培养方面加强教师的职业能力,从而更为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设计。《平面设计实训》课程的特殊性,在于教师不能因个人的主观因素全然否定学生,而是应当开发出其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客观的交流,让学生能够对于自身设计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思考,继而进一步形成完善。
(四)根据社会导向进行教学
平面设计每一个阶段的实效性相比于其他行业较为短暂,发展也过于迅速,若无法及时根据社会导向进行教学,便会直接导致教学内容的落后。因此,根据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和标准,以相应的美学观念培养实用性的人力资源,并且结合实际技术的发展运用,让平面设计的构成能够和其他行业形成立体化的关联,例如和电子设计技术的相互支撑,才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具备合格的社会工作能力。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便是培养社会人才,因此在根据社会导向进行教学理念更改的同时,应当同时让学生了解到社会背景下该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中的《平面设计实训》课程仍然需要不断的改革,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真正抽身,形成系统化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得到社会认可的技术支撑和思维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该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模式也应当跟随时代的步伐进行实时的优化,让教学形成社会针对性,便能够帮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身的创造意识且拥有符合社会需求的工作素养。
参考文献
[1] 周哲.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平面设计类课程“仿真化”教学模式探究.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2):68-71.
[2] 黄锐. 浅谈职业教育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科技视界, 2017(12):150-150.
作者简介:黄璇,女,( 1982年7月-),湖南省长沙人,汉族,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