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注射联合中西药治疗Hp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2019-08-06钟招梅李建军钟淑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4期
关键词:肝郁脾虚健脾

钟招梅 李建军 钟淑红

(萍乡市中医院内科,江西 萍乡 337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la,FD) 是指有慢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主要包含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及早饱感[1],但其临床表现无法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来解释的身心疾病。近些年来大量的临床分析显示,FD患者Hp患病率不低。Jaakkimainen等[2-5]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F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Hp感染的OR值为1.6(95%CI 1.4~1.8),亚洲人群中FD患者的Hp感染率高达约60%。Hp可能是通过影响胃部炎性反应、胃酸分泌、胃肠激素等途径引起FD症状[5]。根除Hp治疗后慢性胃炎、反流性胃炎、FD等疾病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6]。实际上,欧美等国家均强烈推荐根除Hp作为消化不良的一线治疗,有高级别证据支持,疗效确实[5-7]。现为观察穴位注射联合中西药对Hp的根除率及其对Hp相关FD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纳入80例肝郁脾虚型Hp阳性的FD患者来观察其临床疗效、Hp根除率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萍乡市中医院内科诊疗的肝郁脾虚型Hp阳性FD患者80例,将患者按就诊次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1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0.6岁。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0.0岁。经t检验,t=0.226,P=0.822,2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 х2检验,F=1.27,P=0.26,2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症状总积分经t检验,t=0.689,P=0.4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和FD中医证候研究进展[9]中肝郁脾虚型FD的诊断标准:主症:胃脘胀痛或不适,纳少便溏。次症:脘腹胀痛,烦燥易怒,失眠多梦,嗳气反酸,食后腹胀,神疲乏力,便溏不爽,舌质胖大或淡红,苔薄白或白厚或白腻,脉弦或细或弦滑。

诊断:凡具备主症和任意2项次症,即可诊断为FD肝郁脾虚证。

1.2.2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2006年最新修订的FD罗马Ⅲ诊断标准[10]:(1) 确诊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2) 近3个月症状必需满足以下1条或多条:①餐后饱胀不适;②早饱感;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3)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包括经胃镜检查)。

1.3 排除标准 (1)有严重肝、脑、肾、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患者;(2)妊娠、哺乳期患者;(3)有胃部或消化系统手术史患者;(4)胃镜见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者胃粘膜中度以上的糜烂,或者粘膜活动性渗血,病理检查提示重度异型增生者;(5)对研究中药物曾有过敏或不良反应者[11]。

1.4 研究方法 2组患者均给以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1220)20 mg,每日2次,早晚餐前30 min服用;枸橼酸铋钾胶囊(丽珠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20098)0.22 g,每日2次,早晚餐前30 min服用;阿莫西林胶囊(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0867)1 g,每日2次,早晚餐后服用;克拉霉素胶囊(广东隆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087)0.5 g,每日2次,早晚餐后服用。

治疗组另加灯盏细辛注射液(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60848)穴位注射足三里和疏肝健脾方(党参20 g,白术15 g,茯苓15 g,柴胡6 g,枳壳10 g,白芍15 g,甘草6 g,鸡内金15 g,丹参10 g,黑枣15 g,牛膝15 g) 穴位注射1周1次,中药汤剂1日1剂,分2次在早、中餐后2 h服用,中药均由我院中药房配药。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1个月后再测幽门螺杆菌碳14尿素呼气试验观察Hp根除与否,治疗前1个月及入组过程中、随访时期禁服其他药物且对患者进行心理、饮食、生活引导和健康教育。

1.5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11]制定标准:本研究设计的肝郁脾虚型FD中医症状分级量表主要包含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灼热、胃纳减少、嗳气、泛酸、咽部梗阻感、精神疲乏、四肢无力、烦躁易急、情绪抑郁、大便便溏、失眠。症状评分0级0分,I级3分,Ⅱ级5分,Ⅲ级7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х2检验,非参数资料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肝郁脾虚型Hp阳性FD患者治疗1周、2周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组间比较,2组治疗1周后的症状总积分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t=3.015,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周后的症状总积分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经t检验,t=4.04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1周与治疗2周后的症状总积分的相比较,经配对t检验,均P=0.00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脱落1例。见表1。

表1 2组肝郁脾虚型Hp阳性FD患者治疗1周、2周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分)

表1 2组肝郁脾虚型Hp阳性FD患者治疗1周、2周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分)

?

2.2 2组肝郁脾虚型Hp阳性FD患者停药1月后与治疗前、治疗2周相比较 2组停药1月后症状总积分经统计学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经秩和检验,Z=-5.15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停药1月后症状总积分经统计学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但2组治疗前、治疗2周与停药1月后的症状总积分相差值d均属于正态分布,经配对t检验,均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周与停药1月症状总积分相差值d属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t=-1.544,P=0.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肝郁脾虚型Hp阳性FD患者治疗2周、停药1个月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分)

表2 2组肝郁脾虚型Hp阳性FD患者治疗2周、停药1个月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分)

注:*P<0.05

?

2.3 2组肝郁脾虚型Hp阳性FD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 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症状积分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提示2组患者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灼热、胃纳减少、嗳气、泛酸、精神疲乏、四肢无力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对胃胀、嗳气、烦躁易急、情绪抑郁、大便便溏、失眠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4 2组肝郁脾虚型Hp阳性FD患者Hp根除情况 疗程结束并停药1个月后对2组患者均行C14呼气试验复测,结果显示,治疗组Hp的根除率为92.3%(36/39),对照组为82.1%(32/39),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2组肝郁脾虚型Hp阳性FD患者Hp根除率的比较 (例)

2.5 2组肝郁脾虚型Hp阳性FD患者药物不良反应 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反映服用抗生素后出现口苦,对照组出现1例患者服用本研究中抗生素后出现全身皮肤瘙痒而停药导致病例脱落,治疗组1例患者出现服用雷贝拉唑后自觉头晕、乏力而换药导致病例脱落;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心、肝、肾相关的功能损害。

3 讨论

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凭相关调查,全球FD患病率11.5%~14.5%,国外FD患病率约19%~41%,FD占胃肠病专科门诊患者的50%,当代研究表明胃十二指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胃酸、H.pylori、精神心理因素和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是FD发病的重要因素[1]。西医治疗方面暂尚无根本性的特效治疗突破,主要是对症处理,短期疗效尚可,但难以根本解决该病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虽不会导致患者致死率,但其反复发作的症状如腹胀、嗳气、呃逆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严重降低其工作效率,降低其生活质量。而在传统的医学里,FD归属“胃脘痛”“痞满”“嗳气”“泛酸”等病证之属,多由于饮食、情志、劳倦、寒温失调、本质体虚等要素造成脾胃气机升降异常。病位在胃,与肝脾两脏紧密相关,以肝郁脾虚为基本病机。辨证分型以肝郁脾虚为主,从而临床治疗FD以疏肝健脾为法显得尤为重要。面对疾病的变化多样,近年来,许多医家根据大量的临床经验和实验研究观察,辨证运用古方加减或自拟方药或配合中医外治法以满足临床需求,并且在临床上治疗FD显示出显著疗效。穴位注射疗法是将穴位、针刺与药物的三重作用结合起来,以传统经络理论为依据,用于临床治疗的方法。足三里穴既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又是胃的下合穴,有疏通经络、健脾和胃、理气导滞的作用。疏肝健脾方中:党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以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柴胡疏肝解郁,透邪外出,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现代研究表明[12]柴胡能有效加强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枳壳行气宽中除胀,有研究表明[13]枳壳水煎剂对小鼠胃肠运动有促进作用。鸡内金健脾消食降逆。现代临床药理表明[14]鸡内金服用后,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及消化力三者均见增高,《药性论》中认为半夏“开胃健脾,止呕吐”[15],法半夏顺气健脾,浙贝母化痰散结,有研究表明[16]浙贝母促进胃溃疡愈合和缓解疼痛作用,牛膝、丹参活血通经,清心除烦,有研究表明[17]活血通络药可促进胃粘膜细胞增殖,修复损伤的胃粘膜;黑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以上中药复方共奏益气健脾,疏肝解郁之效,在临床上治疗肝郁脾虚型FD取得显著疗效,而且有研究表明[18]中医疏肝调胃类中药有促进胃排空,抑制胆汁返流及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调节作用和临床运用四君子汤配合四逆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肯定。

有研究表明Hp可通过诱发炎性反应、调节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而诱导黏膜上皮增殖和凋亡异常,其代谢产物也可直接损害黏膜引发疾病[19]。Jakimainen等[20]相关研究表明FD患者中Hp平均感染率为55.2%,根除Hp可使1/12~1/5的Hp阳性FD患者的症状获得较长时间的缓解[21-23],这一疗效优于其他任何治疗[24]。而且2014年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7]提出根除Hp作为消化不良处理的一线治疗不仅疗效相对较好,且可以预防消化性溃疡和胃癌。随着Hp耐药率提高,标准三联疗法(如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根除率已低于或远低于80%[25-27],铋剂+PPI+2种抗菌药物组成的铋剂四联疗法成为国际推荐根除Hp方案,并疗效得到确认[21,27-29]。雷贝拉唑能持续性的抑制胃酸分泌,与适当抗生素联合清除治疗Hp可取得满意的根除率。阿莫西林是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克拉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阻止多种蛋白质表达而阻断细菌繁殖,两者与PPI、铋剂结合使用可以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中采用穴位注射联合中西药治疗Hp相关FD较单用西药组相比,尽管两组患者的症状均得到了改善,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更明显,特别是对于患者精神心理、不良情绪和大便、睡眠质量的改善方面,可见穴位注射联合疏肝健脾方既可改善FD临床症状,又可以缓解根除Hp治疗西药的不良反应,且Hp的根除率也高于对照组,由于本研究病例有限,值得临床进行更大样本的试验与推广,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饮食健康教育可有益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肝郁脾虚健脾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