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道课本习题看“阿波罗尼斯”圆
2019-08-03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中学温庆峰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中学 温庆峰
题目已知点M与两个定点O(0,0),A(3,0)的距离之比为,求点M的轨迹方程.
解析:如图1所示,设动点M(x,y),连结MO,MA,有:|MA|=
化简得:x2+y2+2x-3=0,
图1
则方程(1)即为所求点M的轨迹方程,它表示以C(-1,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
这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P124 B组,3题)的一道习题,若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从系统的高度切入,可以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推广探究,还可以分析挖掘出这道题的几何背景,题中所求出的圆,我们习惯上称这种圆为“阿波罗尼斯”圆.“阿波罗尼斯”圆不仅是具有数学文化的探究素材,而且在高考中以它为背景的考题也经常出现.
背景展示:阿波罗尼斯(Apolloning,约公元前260~170),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一起被称为亚历山大时期的数学三巨匠,他对圆锥曲线有深刻而系统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他的代表作《圆锥曲线》一书中,阿波罗尼斯圆是他的研究成果之一.
将上面的习题推广到一般形式,这就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P144 B组,2题)的一道复习参考题.
推广:已知点M(x,y)与两个定点M1,M2距离的比是一个正数m,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考虑m=1和m≠1两种情形).
解析:以线段M1M2所在的直线为x轴,线段M1M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M1(-a,0),M2(a,0)(a>0).
化 简得:(1-m2)x2+(1-m2)y2+2a(1+m2)x+(1-m2)a2=0,(1)
①当m=1时,方程为x=0,图形是直线x=0,也就是线段M1M2的垂直平分线(定义这样的直线为阿波罗直线);
几何画板探究:如图2所示,即得轨迹问题
图2
通过几何画板进行简单的几何实验,构造出了符合条件的图形,激发了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交流探究的能力.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P139)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
例1已知点P(2,0),Q(8,0),点M与点P的距离是它与点Q的距离的,用《几何画板》探究点M的轨迹,并给出轨迹的方程.
通过探究知道: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商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圆,然后就可以引发学生探究:
(1)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2)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3)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积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卡西尼卵形线.
掌握了探究方法,椭圆、双曲线的学习就会变得轻而易举了,这样以题练技,以技通法,明在阅读题目后将其翻译成数量关系,暗在学思维、找工具、找方法,培养数学思维、数据处理能力.
例2(2013·江苏卷17题)如图3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0,3),直线l:y=2x-4.设圆C的半径为1,圆心在l上.若圆C上存在点M,使|MA|=2|MO|,求圆心C的横坐标a的取值范围.
解析:点C在直线l:y=2x-4上,故设C的坐标为(a,2a-4).因为半径r1=1,所以圆C的方程是:(x-a)2+[y-(2a-4)]2=1.
设点M(x,y),则由|MA|=2|MO|可得点M的轨迹正是阿波罗尼斯圆D,即
化简整理得:x2+(y+1)2=4.
图3
所以点M(x,y)在以D(0,-1)为圆心,r2=2为半径的圆上.又点M(x,y)在圆C上,所以两圆有公共点的条件是:|r-r|≤|DC|≤|r+r|,即1≤5a2-12a+9≤9,解得0≤1212
评注:由图3可以直观地观察出两圆公共点的变化情况,当a=0时,圆C为x2+(y+4)2=1与所求圆D相切;当a=时,圆C为=1,也与所求圆D相切.这样,答案0≤a的正确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例3(2014·湖北卷文17)已知圆O:x2+y2=1和点A(-2,0),若定点B(b,0)(b≠-2)和常数λ满足:对圆O上任意一点M,都有|MB|=λ|MA|,则:
(1)b=______;(2)λ=______.
评注:解本题的常用方法是“坐标转移法”,但是条件中依然有比例,所以仍然可以采用“阿波罗尼斯圆”来处理.
例4(2008·江苏卷,13题)满足条件AB=2,AC=的△ABC的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
图4
解析:建立如图4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因为c=1,λ=,代入阿波罗尼斯圆公式得:(x-3)2+y2=8.设圆心为M,显然当CM⊥x轴时,△ABC面积最大,此时|CM|=,所以(故填答案
评注:显然这又是一例“阿波罗尼斯圆”,既然△ABC存在,说明其轨迹不包括与x轴的两个交点P,Q,由于所以CP为△ACB的内角平分线;同理,CQ为△ACB的外角平分线.这就是说,P,Q分别是线段AB的内分点和外分点,而PQ正是阿氏圆的直径.于是“阿波罗尼斯圆”又被称为“内外圆”.因此,上例又有如下的解法:
解析二:因为动点C到定点A(-1,0)和B(1,0)的距离之比为,则有|x+1|=|x-1|,整理得x2+2x+1=2(x2-2x+1),即x2-6x+1=0,解得x1=3-2,x2=3+2,所以x1=3-2为内分点,x2=3+2为外分点.圆半径(x-x)=2即为三角形高的最大值,即△ABC高的最大值是2故△ABC面积的最大值是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