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关系
2019-08-02庞盈羽
庞盈羽
摘 要:自从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大发展以来,社会上就存在“机器翻译是否有一天会取代人工翻译”的忧虑,此种忧虑显然将“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两者放在了对立的位置。本文笔者将从机器翻译与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发展的角度切入,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述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相辅相成的。此外,笔者通过知网的文献检索,发现关于机器翻译与计算机辅助翻译这一主题,以往大多数的研究都着眼于“机器翻译的准确性”“机器翻译的应用”“在本科翻译教学中的应用”“CAT的技术原理研究”等等技术以及应用层面的研究,很少有研究将CAT以及机翻技术的发展和机翻与人工翻译的关系这个问题联系在一起,本文将尝试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机器翻译; 计算机辅助翻译; 人工翻译; 科技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1-164-002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翻译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笔译与口译,机器翻译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以往的纸质翻译和人工翻译面临着更大的改变。从人工智能开始发展以来,翻译界便一直存在着一种疑虑,即“机器翻译是否有一天会取代人工翻译”,在科技发展背景下,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是否对立?翻译的饭碗是否岌岌可危?笔者通过查阅知网文献与大量网络资料,发现目前有关这一疑虑的回答大多数都为猜测,或者带有较强的主观因素,缺乏实证和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论证,只是笼统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本文将通过以下实证对此进行具体论证。
一、机器翻译技术
(一)机器翻译的定义与发展
机器翻译,别名为自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将一种语言(源语言)转化为另一种目标语言的过程。机器翻译的发展道路十分坎坷,在首创过后经历了受挫期、恢复期,以及新时期三个阶段。最初提出机器翻译构想的是法国科学家G·B·阿尔楚尼。1933年,苏联科学家特罗扬斯基就设计出了语言翻译机器的模型,但是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落后,这台机器最终只处于设计阶段,并没有成功地被制造出来。首创机器翻译的时期为1947-1964年,美国乔治敦大学在1954年首次完成英语和俄语的机器自动翻译实验,向人们展示了机器自动翻译的可行性。从1950年代开始到1960年代前期,对机器翻译的研究不断上升。西方各国出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目的,都很重视机器翻译的研究,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机器翻译在当时出现热潮。
1964-1975年为机器翻译的受挫期。1966年,ALPAC(语言自动处理咨询委员会)发表了一篇题为《语言与机器》的报告,全面否定了机器翻译的可行性,建议国家及个人停止对机器翻译研究提供资金支持。这一报告的发布使机器翻译的发展陷入僵局。
1975-1989为机器翻译的恢复期。1970年代开始,科技迅速发展,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研究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开始出现并应用,为机器翻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70年代后,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导致语言障碍更为明显,传统的人工劳作翻译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量翻译的需要,迫切的需要计算机来从事翻译工作。机器翻译的发展再次被提上日程。
1990年开始至今,机器翻译发展进入新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交流渐渐频繁,传统人工翻译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各界飞快增长的翻译需求,由此,机器翻译迎来了一次全新的发展机会。大量关于机器翻译的研究开始进行,各大网络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机器翻译系统,例如“百度翻译”“谷歌翻译”等,推动了机器翻译技术真正地走向了实用。至今,机器翻译技术都在不断的发展中。
(二)机器翻译的利与弊
1.机器翻译的优势。(1)机器翻译的语料库庞大。生僻词汇、大词难词都能非常迅速的翻译过来。一个翻译员或许需要数年的学习才能建立丰富的语料库,然而机器只需搜寻匹配就能快速准确地进行翻译。机器翻译可以进行多语言处理,如果让机器翻译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互译,只需要给它输入海量语料即可。机器翻译涵盖多门外语,对机器来说,“能否学会”是一个伪命题,不管是哪种语言。比如谷歌翻译可以提供500多种语言的互译。而对于人工翻译来说,掌握两种语言已属难能可贵,更何况要达到翻译的程度。
(2)机器翻译较人工翻译迅速得多。机器翻译的最大优点就是速度快,输入一段文字,瞬间就能看到结果。一个优秀的翻译员一天能够翻译一万字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对于机器来说,无论是多庞大的源语言文本,都能迅速给出译文。并且现在很多软件还实现了对整段文字以及整篇文章的翻译,这样的速度是人工所不能比拟的。
(3)机器翻译涵盖面大,涵盖许多领域,能够适用于不同场景的翻译实践,而人工翻译,受限于译员自身知识面的限制,往往只能精深于一个或为数不多的领域或行业。机器翻译的经济效益较人工翻译高得多。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免费的翻译软件,比如百度翻译、Google翻译等等,都可以免费使用,不用花费一分钱。也有很多付费的软件,比免费软件有更高的翻译准确性。总体来说,机器翻译比翻译公司人工翻译价格还是便宜很多。
2.机器翻译的劣势。(1)机器翻译最大的劣势,就是比不上人脑思维的灵活性,目前的机器翻译,大都利用提前输入的词汇库来进行自动翻译,译文死板,又由于语言包罗万象,句法、语法变化较多,系统不能灵敏地进行变通,造成译文的错误较多。
(2)机器翻译只能翻译源语言的概念意义和语篇意义,在人际意义方面无法有效翻译。[1]机器无法理解人类的情感、喜怒哀乐,也无法翻译出一句话的语气。例如,“啊”这个词的中译英,在翻译软件中输入“啊”,译文必然是“Ah”或者“Oh”这类拟声词,因为这是“啊”的概念意义,也是最直接的译法。但是要注意的是,中文中的“啊”,随着说话者语气的不同以及语境的影响,意义也会随之發生变化。比如,当某人不小心把杯子碰倒了,受惊的他发出一声“啊!” 这里的“啊”便是拟声词“Ah”的意思,表示惊呼。但让我们看另一个例子:A:“听说小明退学了。”B:“啊?他昨天还来上课了。”在这个语境中,“啊?”则更接近于英文中“What?”的意思,而并不是“惊呼”。人工翻译可以做到翻译准确,因为人脑能够理解这种情感和语气的变化,但是依靠电脑的机器翻译并不能检测到此种变化,电脑也无法理解人类情感。
(3)机器翻译缺乏功能对等性。这一劣势常常体现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上。所谓功能对等性,就是要求译文应使译本读者拥有和原文读者一样的阅读感受,做出和原文读者一样的反应,使得作者想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能够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译文读者。但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大量的文学艺术手法:隐喻,反讽,讽刺,借代,押韵等等,机器翻译至此便遇到了瓶颈。目前的机器翻译只会按照输入的源语言字面翻译,反讽的意思又怎能表达准确?此外,文学作品中还存在大量丰富的意象,而意向往往具有模糊的特点。[2]例如《红楼梦》中对贾宝玉的描写:“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像“秋波”的眼睛是什么样的眼睛,“秋波”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就算是专业的翻译者也要推敲一二,按照字面翻译的机器又怎能翻译准确呢。“目若秋波”比喻眼睛清澈明亮,霍克斯翻译为“eyes clear as limpid pools”,准确地翻译出了“明亮清澈”这一意思,同时又保留了原文修辞的运用,而机器翻译就无法理解“秋波”是什么,更无法理解是什么意思。
(4)机器翻译无法考虑文化差异的因素,这与第三点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即西施,中国古代美人,但是外国读者大部分并不了解中国文化,也并不知道西施是谁,于是大多数译者的处理方式都是将其译为“beauty”“the fair lady”,既意思准确,又取得了功能对等性。而这种变通是电脑做不到的,经过笔者的实验,大多数翻译软件最多也只能将西施音译为“Xi Shi”。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的诞生
由上文的分析可見,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各有各的优缺点。近几年,基于这一认知,借助现代科技的发展,一种新的翻译模式诞生了——计算机辅助翻译(CAT)。这一翻译模式在近几年应用广泛,同时也被纳入高校学习的范畴,北京大学就有计算机辅助翻译这一专业。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原理和优势
计算机辅助翻译不同于机器翻译,它不靠机器的自动翻译,而是用译者翻译、机器辅助的方式完成整个翻译过程。[3]CAT翻译技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翻译记忆和自动搜索的功能,可以自动存储译者已经翻译过的内容。当下一次遇到类似或者相同的源语言文本时,便会自动给出以前翻译的结果,相似的句子则会给出翻译参考和建议。此外,该技术还具有自学能力,会随着译者的翻译,自学新的词汇、语法、句型,节约了译者翻译的时间和精力。CAT技术还拥有庞大的术语库,而专业术语正是翻译中的一大难点。实际上,所有的单词都可以被保存为术语,术语库可以在翻译中多次重复使用,不但能够提高译员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确保翻译的一致性。[4]CAT技术提供的另一作用就是校对。CAT系统可以自动扫描译文并识别错误翻译数字、简单拼写错误或标点符号不正确的地方。为提高译文准确度提供了帮助,同时节省了翻译所耗时间和译者的精力。CAT技术综合了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两者的优势,既能充分发挥电脑大容量、速度快、语料库庞大、涵盖面广等优势,通过人工参与其中,又克服了其翻译生硬、功能对等性低、不能涵盖人类情感内容等缺点,使机翻和人工翻译两者的优势互补。
(三)CAT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CAT技术综合机翻和人工翻译的优点,在提高翻译效率的同时保证了翻译的准确度和切合度,因此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除了运用于翻译工作中,大大提高了翻译效率以外,比较常见的就是CAT技术在高校翻译教学中的运用。传统高校翻译教学主要以翻译理论为为主,然后让学生翻译段落和句子来练习,学生缺少真实的翻译实践环境,在课堂中引进CAT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翻译效率。以天津天狮学院张丽娜的试验为实例:张丽娜将CAT技术引入翻译课堂,前半节课讲解传统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后半节课让学生利用百度翻译进行语料查找,检索,并对自己的译文进行校对,让学生在学会使用快捷的资料检索功能的同时,使用老师教授的翻译技巧完善译文,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翻译学习能力。[5]
目前,由于翻译行业和以往相比出现了较大的改变,不仅源语言的形式多样化(文本,音频,图案等),内容也更多,时间更紧,译者任务繁重,计算机辅助翻译凭借其以上优势,在翻译实践中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渐超越单纯的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发展前景大好。[6]
三、结论
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各有利弊。机器翻译有庞大的语料库,速度快,涵盖面广,经济效益高,但是机器只能翻译出语言的概念意义和语篇意义,无法理解人的情感,无法准确取得翻译的功能对等性,在文学文本等类型的翻译中缺陷极为明显。人工翻译虽然耗时较久,涵盖面小,但人脑的灵活性使得人工翻译能够更加贴切的翻译出源语言文本的意思以及情感态度,能够依据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文化不断推敲译文,加以变通。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强大优势和广泛应用证明了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之间并非对立,两者的关系实际是相辅相成的,最佳的翻译模式是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形成1+1[>]2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美勤,祁文慧.浅析机器翻译原理及其与人工翻译的关系[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02):143-144+208
[2]祝朝伟.机器翻译要取代作为人的译者了吗?——兼谈翻译人才培养中科技与人文的关系[J]外国语文,2018,34(03):101-109
[3]张丽娜.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百度翻译为例[J]海外英语,2018(24):26-27
[4]王立非,王金铨.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方法及其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5):41-44
[5]张丽娜.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百度翻译为例[J]海外英语,2018(24):26-27
[6]赵礼粉.浅议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0):35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