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适宜班本课程 助推师幼全面发展

2019-08-02徐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程建构班本课程全面发展

徐芳

摘 要:“班本课程”是一个地方的本土特色,是园本课程的一部分,应在挖掘本土资源的基础上,多维创设构建适宜幼儿发展的课程,让师幼成为课程发展的主人,班本课程的内容来源要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围绕幼儿的兴趣、问题展开,根据幼儿的发展,调整课程内容。呈现的是经验预设、发现问题、分析探索、反思提升的过程。以《我们的“藕”遇》为例,本文从建构适宜的班本课程为思考,可以提供给广大幼儿教师借鉴。

关键词:适宜; 班本课程; 全面发展; 课程建构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1-132-002

在开展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中,要真正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关注幼儿班级活动,及时发现突出问题,建设适宜自己的班本课程,有效地促进园本课程的开发,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虞永平教授说“适宜性”是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追求适宜性也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价值指向。从幼儿个体、经验、兴趣、班级情况出发,建构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班本化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探讨班本课程的有效建构,有利于教师深入挖掘本土资源,释放幼儿天性,提高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活力,促进幼儿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关注幼儿,确立主题

(一)内在需要:幼儿兴趣

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每时每刻都在生活中发生着,教师就是要善于观察幼儿,能敏锐地捕捉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和幼儿一起演变成有趣的教育价值。从而支持幼儿的学习,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将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生成为可探究的教学活动内容、游戏内容等。

在晨间谈话问幼儿们喜欢吃的蔬菜时,大多幼儿能说出自己喜欢吃的蔬菜的名字,并知道长在哪里,当有个幼儿说喜欢吃藕时,我追问:“你们知道藕长在哪里吗?”

恬恬:长在地里的吧?

泽航:长在树上的,我看到过的。

睿睿:好像是长在水里的吧?

对于幼儿来说,要给予他们有生活经验的东西,比较让他们好接受。幼儿们都吃过藕,但可能不了解藕的特点。《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们就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抓住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愿意尝试探索的欲望,再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抓住时机,抓住特点,设计了本次班本课程——我们的“藕”遇。

(二)外在需要:社会需要

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无一例外地都要进入社会,素质是高还是低,不是家长说了算的,也不是学校说了算的,跟“分数”、“名次”、“学历”、“学位”并不画等号。而是要接受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的检验和评估。社会生活、社会实践才是对一个人最公正、权威的检验和评判。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孩子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

二、立足班级,合理规划

(一)创设营造班本课程氛围

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更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说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在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能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班本課程实施的过程中,创设恰当的环境,提供适当的材料,也能激发起幼儿操作、游戏的兴趣,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在开展《我们的“藕”遇》班本课程时,我们在课程前期进行了以下环境创设:

1.班级大环境创设,整个班级以莲藕进行环境布置;2.利用社区和家长资源;制作完成了藕的调查表展板;3.自然角:种植了盆栽莲藕;4.幼儿园种植地开辟了小池塘。

(二)制定适宜有效的课程内容

班级主要由教师、幼儿、家长组成,他们之间相互依托、相互信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全面发展幼儿内在潜能,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结合班级幼儿的行为要素及教师的自身特点,创投各领域班本课程内容,将幼儿园教育内容更直接、更具体、更便捷地贯穿于每日的活动中,真正体现“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班本课程的实施内容非常广泛,它涵盖了五大领域、多元智能教育等内容,同时也具备教育生活化的课程特点。因此,在实施班本课程之初,数师首先针对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家长问卷调查的形式得以全面了解和具体掌捉,然后制定丰富又适宣的班本活动内容。如:

课程设计思路:本次活动从认识藕的外形到了解藕是在哪里生长的,到品尝藕,再到藕在各个区域的融合等。让孩子们能够深入了解藕的生长环境、内外部特征、食用价值等。本活动是以观察藕为主线,整合了科学、社会、艺术、健康等教育目标,让孩子们自主地认识藕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的关系,让他们用真善美的心灵去和藕游戏,获得情感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使他们获得多元的发展。

预设幼儿能获得的五大领域关键经验:

三、着眼发展,科学调整

在每个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都会出现有些课程内容的制定低于或高于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教师要及时进行适当调整和规划,而这样的调整是应该基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在充分观察幼儿的发展情况、分析幼儿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适宜的、科学的调整,使幼儿在探索中成长,尝试中发展。例如我们在开展美术活动《藕片染色》时,大多幼儿都能很快的掌握这一技能,很多幼儿在染色第3片或第4片时,兴趣明显减弱。于是,我们在第二次活动时,加上了染色拓印。调整后,幼儿的兴趣持久性明显提高。

在制作美食糖藕活动后,幼儿们在合作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品尝了自己亲手制作的糖藕后,激发了很多幼儿对其他藕制品美食的探究欲,于是我们增加了亲子美味“藕”遇活动。

活动不仅展现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互协作力和配合力,同时加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与和谐,让孩子们亲身体会到父母每天为孩子做饭、做家务的辛劳与不易,也锻炼了孩子们动手做家务的能力,见证了父母和孩子们同心协力、分享快乐的温馨时刻。

四、总结提升,持续发展

《我们的“藕”遇》实施过程中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鼓励幼儿之间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幼儿一起发现问题,再由孩子们亲自操作动手,解决问题。孩子们在此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自我发现问题,还学会了解决问题,构建了多领域中的知识经验,身体心理均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教育家佐藤学按照课程性质将课程区分为“登山型课程和阶梯型课程”两种样式。班本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生的课程,属于登山型,其特征在于,以大的主题为中心,准备好若干学习途径。在登山型班本课程实施中,因为其开放性,鼓励学生通过尝试多种途径通达目的地,重在探索和体验。班本课程恰恰是从幼儿生活中寻找主题。即使因为学力不同,部分幼儿并没有达到山顶,但他们同样参与了课程实施,增强了体验,这就是收获。

在今后的班本课程中,更要站在“儿童”的视角,把儿童看作儿童,让他们在参与、探索、尝试、感悟等活动中切实感受课程的魅力,自主地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来;让“儿童成为儿童”,要让学生在参与课程体验活动中,玩中学,学中乐,乐中获,在体验活动中主动学习,发现自我,并成为最好的自己。班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多样化、独特的过程,涉及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规范和优化班本课程应成为我们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

[2]邱学青.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建构[J]早期教育,2000年11期

[3]虞永平.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早期教育[J]2005年,6-8

猜你喜欢

课程建构班本课程全面发展
农村幼儿园课程建构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儿童语言表达力培育的班本课程实践
高中生领导力培养课程群的开发与建设
特色龙城,润养课程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课程园本化背景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