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乐,让教育更美好

2019-08-02王美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美好民乐传承

王美芳

摘 要:京剧、民乐、书法、国画等都是我国文化瑰宝,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学校承载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以民乐文化为抓手,传承民乐经典文化,让民乐润泽学生的美好人生。

关键词:民乐; 传承; 美好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1-100-001

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创办于1904年,是为纪念昆山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卫泾而创办的一所百年老校。学校遵循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以“状元文化”精髓为引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多年来承载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以民乐文化为抓手,传承民乐经典文化,让民乐润泽学生的美好人生。

一、民乐,让校园孕育美好

学校始终以艺术文化为载体,努力营造民乐文化润泽校园的氛围,让学校成为师生心中最美的校园。每天清晨,踏着经典民歌的曼妙旋律进入校园,开始一天的工作学习,身心愉悦;音乐课时段,全校孩子们歌唱动听的民歌,吹奏简单的民族乐器;愉快的兴趣活动班时间到了,民乐社团的孩子们走向各自喜爱的天地,二胡、笛子、扬琴、中阮、琵琶、古筝……孩子们吹拉弹奏,漫步校园,耳边时时萦绕着民乐声声。走入校园,图文并茂的民樂文化廊,深入浅出地介绍民族乐器和民乐历史。漫步校园,处处彰显艺术气息,处处呈现民乐文化,润物无声中浸润滋养师生心田。

二、民乐,让课程传播美好

培养“合格+特长”的阳光儿童是我校的培养目标,旨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合格毕业生的同时,至少拥有两项艺术特长,其中一项为民乐特长。

1.坚实根基

1993年至今,以“卫泾”命名的民乐学院本着“传承民乐文化,润泽美好人生”为目标,历经20多年,积累了课程实施的基础。二十多年来,卫泾民乐学院排演的节目先后获苏州市、昆山市文艺汇演一等奖,多次蝉联昆山市第一名,民乐队受邀参加北京、江苏卫视等电视台演出,并接到澳大利亚音乐学院的演出邀请,1000余人次通过了各级别的民乐考级,150多名学生考入专业艺校和高等学府。

2.文化传承

我校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我校“十三五”课题定为《小学民乐文化课程的整体建构与实施》,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让传统优秀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民乐文化课程”是中华传统美育课程,是文化素养课程,是艺术实践课程。本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参与感受中培养自身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启迪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塑造崇高的理想和健康人格,并在对民乐文化内涵的理解中培养文化自觉,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3.课程实施

为了植入传统文化基因,通过“一吟一唱一学一讲一练”为抓手推进课程建设,践行美好教育,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

“一吟”:一二年级吟诵民歌民谣;“一唱”:一至六年级学唱多首民歌;“一学”:一至六年级每人学习一至二种民族乐器;“一讲”:中年级讲讲民乐励志小故事;“一练”:卫泾民乐学院培养有音乐天赋的学生,练就一技之长。

学校通过“课程普及”的方式让所有的孩子走进民乐。学校编撰了4本民乐校本教材《民歌民谣》《基础民乐》《卫泾民乐》《民乐小故事》,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一技之长。全校学生学习《基础民乐》,通过音乐课教授民歌,使得所有的孩子都会唱民歌;通过音乐课学习民族乐器,一二年级学习口琴,三四年级学习竖笛,五六年级学习巴乌,每个孩子都能熟练使用一两种小型民族乐器。

学校通过“兴趣提高”的方式鼓励那些有较好音乐天赋的学生,遵循自愿参加的原则参加卫泾民乐院学习。学院开设二胡、琵琶、中阮、笛子、扬琴、古筝等器乐社团,通过外聘专家教师授课辅导和学校音乐教师训练等方式来促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培养学生自主积极的态度、合作的意识和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学校教师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探索民乐渗透教学新模式,成就高效课堂,如:“民乐+语文”:将民乐与语文教学融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表达和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民乐+书法”:将民乐与书法教学相融合,美美与共,在优雅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书法,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民乐+美术”:借助水墨画作品烘托民乐所传递的意境,依托水墨画技法感受民乐蕴含内涵,运用水墨画笔触展现师生对民乐的理解。

三、民乐,让师生享受美好

学校每年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民歌民谣节、器乐合奏赛、绘画、书法、手抄报、讲故事等比赛,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民乐艺术才能,为孩子的人生抹上一道亮丽的底色。长期以来,我校的民乐社团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在互动中和社会人士建立起亲密情感,为石小艺术教育赢得良好的声誉。学校被评为苏州市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民乐)学校、苏州市艺术特色学校等,获得了苏州市器乐比赛二等奖,古筝伴奏的朗诵队在昆山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小学生组获得最佳表演奖,每年有50余人次的学生参加民乐考级顺利过关。

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经过多年的教授,每位音乐教师从不会民乐演奏到自发学习民族乐器再到精通两三种民乐乐种,成为民乐的行家里手,为学校传承民间艺术提供了人才支撑。1名老师被评为昆山市音乐学科带头人,两位年轻的音乐、美术老师在昆山市艺术基本功比赛中分获一等奖。通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很多老师不自觉中转型为民乐课程的研发者,在民乐系列课程丛书的编撰中,《民歌民谣》《民乐小故事》很好地与语文、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教学等深入地融合,学科间教师因为民间艺术的一脉相承作了深度的探讨和合作,教师群体因为民乐收获成长!

罗曼·罗兰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专业的民乐普及教育不仅意味着更专业的技艺,更意味着更专业的艺术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更加注重艺术教育为孩子心智、性格带来的积极变化,引导孩子们真正地爱上艺术,爱上民族音乐,民乐让教育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美好民乐传承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从《幸福蛋糕店》中浅谈人性
以诚信立身以友善待人
过一种“美好”的语文学习生活
金钟奖首涉民乐组合茉莉花民乐组合和圣风组合共获金奖
我,民乐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