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2019-08-02曾艳雄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学价值核心素养

曾艳雄

摘 要:文本的处理凸显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力,语文教师应该从陌生化的文本阅读开始,多层面、多维度地进行立体化的文本解读,并学会不停留于自己以前的解读,不依循通常的解读途径,而能够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个性化地解读文本。

关键词:文本处理解读; 教学价值;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1-021-001

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文本核心价值的挖掘,而后将其转化为教学价值,这是作为教师对文本解读必有的认知。阅读教学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与教师对文本缺少深入的解读有着紧密的关联。

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一般应分成以下三个层次:

一、陌生化解读

很多教师拿到文本后,基本上都是先看教参,或是各种参考资料,流连于网上各种参差不齐的文本解读材料,唯独缺少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缺少教师个性化的文本解讀,教师的教学只能因循守旧,照搬别人咀嚼过的材料,唯教参是从,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洞乏味,很难真正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如果我们拿到一篇文本之后,能够抛开一切现有的教学资源,扎根文本,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深入文本,就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独有的体验。在这样的文本解读之后再来进行课堂设计,开展课堂教学,必将收获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例如苏教版九(上)《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法国小说,教参、网上的解读已经非常详细而且固化。一致的解读是通过塑造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形象,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抛开以往的思维定势,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就好像以前从未接触过这一文本的心理重新品读文本,以读者的姿态而不是教师的姿态去深入文本,我们肯定能读出不一样的感觉。比如,我们应该能体会到菲利普夫妇作为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辛酸与无奈,而这种解读,是教参没有告诉我们的。如果我们总是依照教参解读文本,课堂就会失去个性和灵动,多元解读更加遥遥无期。

二、立体化解读

所谓立体阅读,就是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观照文本,获得对文本的全息解读,处理好文本阅读中多重意义之间的辩证关系。用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容立体化的文本解读是很贴切的。一般说来,立体化的文本解读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在文体层面,从文体特征入手解读文本,使文体知识为文本解读服务;在言语层面,通过文本细读引导学生融情入境,品味文本丰富的情感蕴藉;在意蕴层面,通过自身的学识还原作品的原初语境,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创作目的与历史背景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在审美层面,注重挖掘文本独特的写作风格,体现了对文本形式的高度关注。

这四个层次的文本解读,从文本共性到文本个性,由内部解读到外部解读,由语言积累与运用到思维发展与提升,为学生带来了立体化层进式的阅读体验,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解读文本的正确思维方式。在立体化的文本处理中,彰显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例如解读《藤野先生》,我们可以先从文字层面入手,试着抓住文末的文眼“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中的“伟大”一词来做文章。巧妙借鉴藤野先生写的《谨忆周树人君》中的一段文字:“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做的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让学生从文字层面入手,找到作者叙述恩师为自己所做的几件事情,分析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藤野先生的思想性格,然后再就“看电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的叙述,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探讨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通过“伟大”一词把藤野先生对“我”的各种关照和帮助与他的“为学术,为中国”的国际主义精神联系在一起,这样由言语层面到审美层面的解读,立体化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达到教学价值的实现。

三、个性化解读

个性化解读,是指在阅读中不能简单地接受他人的解读结论,不停留于自己以前的解读,不依循通常的解读途径,而能够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个性化地解读文本。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往往是学生在教师独特、新颖的解读中与文本、作者展开深层次的交流,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没有优质的、精致的、深刻的课文研读,一定难以产生优质的课。精彩的语文课堂源于教师对文本个性的新颖的解读,而这必然要求语文教师要深读文本,读出自己的思考,品出自己的感悟。

当然,语文教师的个性化解读是立足于阅读教学进行的,其解读的新颖、独特和个性化也只是相对的。教师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应有一定的限定。具体而言,个性有界的维度受文本、语言形式、学生经验等条件的限制。教师只有充分考虑文本特征,聚焦语言形式,尊重学生经验,才是个性而有效的文本解读。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经典的散文。对于《背影》的解读,有很多的网络资源,而且从2012年特级教师韩军提出《生之背,死之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新解码之后,网上的各种争论就从未停止过。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一味地照搬网络资源,只会陷入无限的迷茫之中,文本解读不知该何去何从。其实,“父爱说”不见得是“粗读、误读”,“生命说”同样也不无道理,对于《背影》的解读可以见仁见智,只是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学情,尊重学生经验,通过个性化的文本解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审美观念,从而落实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总之,文本的处理凸显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力,语文教师应该从陌生化的文本阅读开始,多层面、多维度地进行立体化的文本解读,并学会不停留于自己以前的解读,不依循通常的解读途径,而能够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只有这样处理文本,才能在课堂设计中真正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科素养,凸显教学价值。

猜你喜欢

教学价值核心素养
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善用story time板块,提高英语有效教学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