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乡村振兴:逻辑关系与动力传导机制

2019-08-01齐欣毛粉兰杨膨宇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

齐欣 毛粉兰 杨膨宇

摘 要:乡村振兴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主旋律,是乡村全局的战略规划,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重于农业生产结构的变革与农业产出质量的提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统一。因此,探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分析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乡村振兴的动力传导机制,对其他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动力传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7-0021-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深入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和根本基础,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农村生产力的进步,也没有农民的真正富裕和农村的持续繁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和提升乡村发展经济基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乡村振兴首先要考虑农业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重要手段(朱信凯,2017)[1];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动力之源,更是实现农村农业“高质量、有效率、可持续”的发展之本(郑瑞强,翁贞林,黄季,2018)[2]。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乡村振兴,梳理两者的逻辑关系和动力传导机制,对相关研究具有基础作用和借鉴意义。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

长期以来,在城乡发展差异的结构性障碍持续作用下,乡村生产生活各方面呈现“凋敝”“衰败”的景象。2015年,针对农业生产“三高”以及农产品供需和结构失衡、价格倒挂等问题,国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针对乡村这个国家全面发展中的短板,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结合起来,指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由农业大国不断向农业强国转变。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技术应用(全要素增长率)、土地供给能力、制度引导与资金支持等方面推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以特色产业为主、其他产业为辅的产业聚集情况,进而通过产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乡村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要求。同时,发挥产业间的聚合,完成区域协同生产,提升整体产出能力,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乡村振兴。

二、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乡村振兴的动力传导机制探究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动力传导过程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兴旺的动力之源,而产业兴旺则是乡村振兴和乡村全面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上,政府强有力的干预与产业本身的扩散倾向,可以促使要素不断流向落后地区,最终促使产业在落后地区完成聚集,形成的区域互补情况使得发展特色产业成为可能。乡村作为城乡二元结构中弱势的一方,在要素边际报酬率与市场规模上均不占优势,所以刘易斯(Lewis.W.A)认为,在城市区域与农村区域并存的发展阶段,产业政策应当偏向于生产率较高的现代工业部门,偏袒城市的发展,乡村区域的作用仅仅是为了向城市区域提供生产要素,只需要支持城市发展的相关战略[3]。从较长的时间维度来看,政策的偏袒性会造成“木桶效应”,影响整体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缪尔达尔(1967)提出“循环累积因果律”的观点,解释了在只有两个部门的情况下,初始扰动在区域间非均衡力的作用下逐渐放大,形成“循环累积”效应。安虎森(2004)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突破点”与“维持点”的观点,提出了路径依赖、区位粘性的要素流动趋向,并指出,政府强有力的外生冲击可以打破原有要素流动的内生约束力量。安虎森(2004)提出西部大开发所造成的要素转移,从较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大部分仍流向东部地区。所以,单纯的产业扶持政策难以打破突破点,若改变要素流动趋向,要素流动只会在短期内完成转移,长期内仍然受“规模报酬递增”的影响,流向克鲁格曼(1991)所提出的“核心區”。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业产业改革为重点,减少行政干预,逐渐取消部分不合理的农产品补贴政策,缓解第一产业内部资源错配与定价机制扭曲的现象。实现农产品定价基本市场化,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与产业内部资源配置模式,提升农产品产出质量,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提升农业产品经济附加值,挖掘现代农业发展的多功能属性,带动农业产业做大做强。但在此过程中,只依靠市场力量与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是难以实现乡村振兴所要求的“产业兴旺”与“生活富裕”的。为了克服“市场失灵”与产业单一化的现象,政府应当发挥作用提高乡村的“交易效率”,尽可能拉平同城市的差距,实现要素的跨区流动,使农村地区拥有充分的产业要素供给;在面临的“过度去工业化”(魏后凯,2019)的背景下,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欠发达地区,加大国家的政策支持,优先布局乡村区域,建立一批先进制造业基地。结合地区实际,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路径选择,并制定相关政策,从政策层面拉平城乡差距,鼓励乡村地区探索自治新型模式,达到乡村地区人民群众认同的“治理有效”新形式。在改善交易效率的基础上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水平,要考虑地区承载能力,承接一部分产业转移,培育一部分新兴产业,提乡村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实现“产业兴旺”与“生活富裕”。在此过程中,借鉴已有经验,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布局产业,实现“生态宜居”。乡村地区的总体振兴还应当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摒弃不合理、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文化糟粕,在全民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地区特色文化,实现在精神层面的富裕,完成“乡风文明”。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乡村地区也要实现高质量的振兴。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农产品产出质量,着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承接优质产业转移,优化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兴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生态宜居”;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方式,使之适应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实现“治理有效”;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在新时代思想的指引下,创新原有文化风俗模式,实现“乡风文明”,最终推动乡村地区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高质量的“生活富裕”。在此过程中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的产出能力与商业化水平,在满足“产业兴旺”与“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下,实现农村地区产业间相互融合与渗透,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克服市场失灵,以需求为导向促进农业增收

政府应当进一步减少对于农产品市场的干预,矫正被扭曲的农产品市场定价机制,克服市场失灵,充分利用市场价格的信息传导机制,传递市场需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地方政府在出台相关措施时应当尊重农民意愿与市场需求,鼓励业态融合,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根据市场行为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严防为了追求短期政绩的行政指令。

(二)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政策与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加快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创新农户的保障制度,提振农民预期,推动“自留地”流转,解放乡村劳力,利用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农业生产营销的产业链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减少交易费用,普及应用农作物技术,提升知识的溢出效应,改变原有第一产业为支柱产业的格局。以乡村的广阔市场为基础,充分利用农地改革所释放的剩余劳力,以乡村实际需求为导向,实现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经济产出能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三)引导要素流向农村,促进产业聚集

政府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措施,达到“突破点”,打破循环累积因果律和路径依赖。通过乡村成功案例的“示范效应”、农户技能培训、小额创业贷款支持等政策支持手段,一方面引导其他地区要素的跨区流动,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进城务工农民进行创业,充分利用各种要素,促进产业聚集。

(四)充分利用乡村振兴的战略契机,全面改善乡村面貌

充分发挥农户、市场与政府三方面的作用,努力打造“强式有为政府”与“强式有效市场”(陈云贤,2019)[4],充分发挥当地政府在尊重市场规律、保障公平竞争、维护经济秩序、稳定经济发展、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有效调配资源等方面的作用。培育“新型农户”,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学技术的外溢效应,提高农业产业的全要素增长率。在各个层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地区多元化发展,在“产业兴旺”的基础上,最终实現乡村的高质量振兴。

参考文献:

[1]  朱信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46(6):12-14.

[2]  郑瑞强,翁贞林,黄季焜.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要素配置与制度安排[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17(1):1-6.

[3]  LEWIS W A.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labor[J].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1954,22(2).

[4]  陈云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为政府+有效市场[J].经济研究,2019,(1):4-19.

[5]  祁春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逻辑和决策思路[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36(4):95-104,176.

[责任编辑 柯 黎]

猜你喜欢

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基层民事检察之进路
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法律研究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