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罗默剥削技术性定义模型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019-08-01赵雅丽李海涛
赵雅丽 李海涛
摘 要:通过阅读由罗默所著作的《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基本了解了罗默用经济的思想对于剥削的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更加丰富了马克思对于剥削的解释。通过对罗默关于剥削技术性定义模型的分析学习,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并将之与我国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模型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得到一些启发。
关键词:罗默;剥削技术性定义;模型;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7-0012-03
一、关于罗默剥削技术性定义模型的分析
以罗默在《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中第二章的两个模型来进行分析,我们暂且称为模型A与模型B。罗默在这一章中建立了一个只生产一种商品的简单经济模型,在这个模型当中有几个基本的前提条件:(1)整个社会中只有一千个成员;(2)只有一种消费商品且只通过投入劳动和玉米种子就可以得到玉米(工厂劳动和农场劳动);(3)每个人都具有相同的关于种植玉米的技术、知识、能力等;(4)整个社会中的成员在满足了消耗需求后不再劳动,即具有相同的时间偏好;(5)每周都要保持初始的玉米储备;(6)玉米的成长周期为七天。
(一)模型A
首先是第一种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罗默提出了两个假设。假设一:初始成本为500单位的玉米储备,即每人1/2个单位玉米储备;假设二:存在两种生产玉米的技术,即农场技术、工厂技术,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公式表示,其中农场技术表示为3天劳动+0单位玉米种=1单位玉米,工厂技术则表示为1天劳动+1单位玉米种=2单位玉米(总)或1单位玉米(净)。在这两个假设之中有一个均衡解,罗默对于这个均衡解的定义是,每一个成员的工作时间总共为2天,其中1/2天在工厂,3/2天在农场。罗默所给出的均衡是自给自足的,是不存在交易的。
1.第一种假设
假定每人每周消耗1单位的玉米,那么每周的需求总额为1 000单位的玉米,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 000天,在这个均衡解之中,每一个生产者的劳动都恰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中对于工厂技术和农场技术每周各生产500单位的玉米,即各占总需求量的1/2,带入之前假设的公式可以分别得到利用农场技术和工厂技术的均衡解,它们分别是:农场技术是3/2天农场劳动+0单位玉米种=1/2单位玉米;工厂技术则是1/2天工厂劳动+1/2单位玉米=1单位玉米。
2.第二种假设
接下来做第二种假设,假定每人每周的消费需求变成2单位的玉米,那么每周的需求总额则为2 000单位的玉米。其中500单位的玉米净产品仍然可以使用工厂技术利用500个劳动日来生产出来,那么剩下的1 500单位的玉米就必须利用农场技术来完成,所需投入的劳动日为4 500天。所以生产2 000单位玉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两种技术所花费的劳动日的总和为5 000天,那么每人每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变为了5天。其中工厂技术的均衡解是不变的,仍然是1/2天工厂劳动+1/2单位玉米=1单位玉米,相对于农场技术的均衡解则变为:9/2天农场劳动+0单位玉米种=3/2单位玉米。
3.第三种假设
接下来是第三个模型社会,在这个模型社会中,假定每人每周只消耗1/2单位的玉米,那么每周的需求总额则变为500单位的玉米,所以这些玉米只用工厂技术就可以生产出来,此时的均衡解变成只有工厂技术生产的1/2天工厂劳动+1/2单位玉米=1单位玉米。
模型A中所特定的均衡解都是自给自足的,但在其成员之间确实需要交易的经济中——特别是当一些人雇用其他人的劳动时,还存在其他均衡的方式。这是就产生了模型B。
(二)模型B
在这一模型中,在其前提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罗默给予了这个模型3个假设:(1)整个社会成员之间存在劳动力交易部分人雇佣另一部分;(2)存在两组人,H组750人为雇佣劳动者,S组250人为出卖劳动力者;(3)H组成员(雇佣者)通过付出工资购买S组成员(出卖劳动力者)的劳动,报酬为3天1单位的玉米工资。在这些假设条件下,均衡解之下的每个成员的劳作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仍为2天。
在这一种均衡之中,对于S组的成员(出卖劳动力者)来说,每个人首先需要花费1/2天的劳动以工厂技术用完他自己的有形资本,而后在周末生产出1/2单位的玉米净产品。此外,他们还需要通过付出总数为3/2天的劳动来挣得剩下的1/2单位玉米的工资,这样算下来,他们每个人将工作两整天来挣得1单位的玉米。
那对于H组成员(雇佣者)来说,其成员每人每周消耗1单位的玉米,从自身角度出发,他们將其拥有的二分之一单位的有形资本利用S组来生产出1单位的玉米总产品。在这1单位的玉米里面,其中1/2单位要再生产其资本,还要为1/2天支付每天1/3单位玉米的工资,所以得出雇佣劳动力的利润为:生产出1单位玉米-1/2单位玉米种子-1/6单位玉米工资=1/3单位玉米利润。因此,必须要利用其他的生产方式来挣得所需要的2/3单位的玉米。这时就利用了农业技术来生产,即2天农场劳动+0单位玉米=2/3单位玉米。这样一来,也是在2天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再生产出有形资本,并且可以余下1单位的玉米用来消费。
B模型中存在两个完全不同的阶级,而且也存在明显的社会劳动分工,在模型B中我们可以很明确看到S组和H组成员分别只在工厂和农场劳动生产玉米。但是,不管存在怎样的劳动分工和阶级,根据有形资本的消费和投入的劳动来说,其劳动付出的总量都是相同的,收获的成果也是公平的。
二、罗默的剥削技术性定义模型的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点
罗默在分析过程中认为,对于剥削的内涵,马克思主要是通过对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揭示,以及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来进行阐释,进而成为实现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依据。而罗默则认为,不必像马克思那样对剥削的内涵及其产生的根源的揭示。首先,罗默肯定了剥削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的不平等分配,他用西方经济模型来证明剥削是“与财产所有权不平等相关的不平等的结果”。他还指出,剥削的形式随着财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财产权在不同的社会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然而,罗默的理论并不是基于剥削,而是仅仅阐述了剥削的根源是生产资料最初所有权所表达的不平等关系。所以,罗默在本书中,通过对一些简单模型的分析来实现对于剥削内涵的理解与分析,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让我们通过一种新的方式来了解和学习关于剥削的内涵。
(二)不足点
缺乏客观实在性与直接现实性。罗默认为,剥削的根源在于初始资产占有的不平等,并未看到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的作用。罗默所揭示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和非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剥削是一种没有具体内容的关系现象,并没有认识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客观存在。
另外,罗默的模型只是处于一种假设状态,所有条件都是设定好的,处于一种最优状态,没有结合现实中的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假设的模型没有以资本主义的实际生产状况为基础,没有对现实的资本主义社會进行考察。
而且,在罗默假设模型中,各方的选择完全是自愿的。罗默认为,工人可以自由选择工厂技术和农场技术,并且这两种技术的转换没有成本。但这完全是一个理想化的假设,不符合现实。此外,实际生产中的劳动效率和劳动强度并不像预先假设的那样固定。因此,失业和饥饿的威胁为资本家强迫工人进行剩余劳动和利用他们的剩余价值提供了可能性和条件。基于此,罗默的模型不能有效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性质。
三、此模型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于罗默的关于剥削技术性定义模型的分析和学习,我们不难发现,罗默对于剥削的定义有了新的理解和探析,也让我们从另外的崭新的角度重新理解了剥削的技术性定义,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时的经济大背景是资本主义社会,而罗默提出剥削的技术性定义也是为了解释当时的剥削现象。
通过对于罗默的剥削技术性定义模型的研究,结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一些启发。
对于政府来说,应多制定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鼓励政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完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保障机制。政府还要大力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鼓励高校设立并培养相关专业人才,鼓励高校和相关企业合作,形成人才、培养、就业、保障一体化的体系。
对于企业来说,应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企业劳动人员的福利保障力度,并且设立相关的员工素质培养机构,大力鼓励劳动人员积极参加相关机构培训,提高劳动人员的相关素质,培养劳动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的成功转型打下基础;也要积极与相关高校合作,提供相关人才岗位,为相关技术人才提供到岗就业一体化的机制。
对于劳动者或个人来说,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相关技术知识;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提升自身能力,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懂得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分析罗默的剥削技术性定义模型,通过该模型假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罗默剥削技术性定义模型,理解其本质。通过分析模型,我们可以发现,该模型不仅对当时的经济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今天我们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模型,而且对我国的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约翰·E·罗默.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导论[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 孙俊.罗默非劳动价值论剥削理论探析[D].长沙:湘潭大学,2017.
[3] 徐萍.马克思剥削理论与罗默剥削理论之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5):13-14.
[4] 呼晓娜.试析约翰·罗默的一般剥削理论[D].沈阳:辽宁大学,2017.
[5] 王印华.约翰.E.罗默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探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5.
[6] 聂文军.约翰·罗默“一般剥削理论”的伦理意蕴[J].哲学动态,2011,(5):42-47.
[7] 苗春荣.约翰·罗默剥削理论的伦理蕴涵——以马克思理论为视角[J].知与行,2017,(7):17-22.
[8] 于文龙.约翰·罗默剥削理论分析[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4.
[9] 全鑫.约翰·罗默的剥削理论评析[D].沈阳:辽宁大学,2016.
[10] 鲁婷婷.约翰·罗默的剥削理论探微[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1.
[11] 林晖.约翰·罗默的方法论及其在剥削理论中的运用[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1,(8):175-188,411.
[12] 段忠桥.约翰罗默的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3):97-105.
[13] 蒋南平.怎样看待约翰·罗默的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J].当代经济研究,2007,(10):17-22,73.
Based on the enlightenment of Romers technical definition model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ZHAO Ya-li,LI Hai-tao
(Marxism College,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By reading the introduction to Marxist Economic philosophy without Freedom,written by Romer,it is basically understood that Romers economic thought has made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exploitation.It enriched Marxs explanation of exploitation.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tudy of Romers model of technical definition of exploitation,some inspiration is obtained,which is combined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s inspired by the model.
Key words:Romer;technical definition of exploitation;model;economic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