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优秀的民族志
2019-08-01史婧
史婧
摘 要:刘明先生主编的《迁徙与适应: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民族志》是国内出版的有关塔吉克民族迁徙问题的一部优秀作品,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该书基于人类学和民族学理论,立足于生态建设和移民搬迁背景,从生态、生产、生活和社区四个方面入手,研究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因环境变化引起的迁徙与文化适应问题,并提供相应适应策略。
关键词:塔吉克族;民族志;学术价值
一、刘明及其《迁徙与适应: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民族志》
刘明,新疆喀什人,祖籍浙江永康。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研究。现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新疆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近年来,他在《世界民族》《甘肃社会科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新疆社会科学》《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中国图书评论》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有3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学术著作《新疆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2013年,独著),参编著作3部,主持、参与并完成国家、教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各类课题20余项,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三等奖(2012年,独著),参编著作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届“天山文艺奖”(2013年)。
《迁徙与适应: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民族志》为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出版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资助。多年来,课题组成员在帕米尔高原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重点选择了大同乡、提孜那甫乡、塔什库尔干乡)和岳普湖县境内隶属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塔吉克阿巴提镇(重点选择了塔吉克阿巴提镇一村、二村、三村、四村和五村)进行了实地调研。本书基于人类学和民族学理论,立足于生态建设和移民搬迁背景,研究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因环境变化引起的迁徙与文化适应问题。一方面,为新疆民族地区塔吉克族移民搬迁提供翔实、全面的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以高原游牧社会为典型,探讨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社区环境系统下的文化适应策略。
本书的主体部分也是本书精彩之处,即作者着墨较多的四章篇幅分别从生态、生产、生活和社区四个方面入手,研究环境变化与文化适应问题,并提供相应适应策略。作者大量列举真实的个案,并加以点评,让我们看到了新疆民族地区塔吉克族移民搬迁后的生活现状和作者身为一名学者的职责与人文关怀。当然,本书的学术价值同样不可估量。
二、《迁徙与适应: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民族志》的
学术价值
(一)首次对中国塔吉克族研究进行了学术梳理
本书第一章系统梳理了对中国塔吉克族进行研究的理论、意义与方法。在研究理论方面,从核心概念和研究对象两个层面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在研究意义方面,主要从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个层面着手探究该课题的研究价值。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采取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特别注意移民搬迁前后不同文化层面的比较研究,注重图片的采集和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二)首次对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的水文化进行了学术研究
基于第二章对当代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迁徙的原因、过程和现状的阐释,本书的第三章着重对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的水环境的变化与文化适应进行了学术探索。水作为塔吉克族文化记忆的载体,已然成为塔吉克族的集体记忆。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的水文化,是塔吉克族文化系统的一部分。在水文化的解析中,作者采用了主位视野与客位视野相结合的叙述方法,对历史文本与田野资料进行了相互印证,还原水文化的根源及其发展的脉络,这对于保护塔吉克族的文化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
(三)首次对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的农牧业进行了异地比较研究
本书第四章主要探讨农业生产环境、牧业生产环境的变化与文化适应情况。例如,山上和山下的生产方式急剧变迁。山下草场的缺失带来了家用牲畜的变化和不同的养殖模式。在山下,牧业文化骤减,打破了半游牧、半农业社会的生产平衡,传统的粗放型农业转变为精耕细作型农业,放养式牧业转变为圈养式牧业。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转型为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移民对新的农业、牧业技术的学习和适应有一个过程。
(四)对塔吉克族生活环境的变化与文化适应进行了走访和探讨
本书第五章主要论述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生活环境的变化与文化适应。在社会生活环境方面,通过对塔吉克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福利、农业劳动、婚丧嫁娶、医疗制度和学校教育等的观察和描述,有了不少发现;在宗教生活环境方面,通过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课题组从中国塔吉克族宗教生活的历史回顾、现实状况、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语言生活环境方面,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搬迁前后塔吉克族的语言使用情况、语言使用程度和跨文化交际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各种环境的变化引起了上述三方面的变化,并形成新环境中的文化适应体系。
(五)对塔吉克族社区环境的变化与文化适应进行了重点解读
本书第六章主要论述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社区环境的变化与文化适应,从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社会转型与女性社会化程度、搬迁点民族关系及交往方式等现实问题着手进行描述性研究。例如,以前大多是同民族、同区域之间的交往,现在,塔吉克族和周边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汉族的交往机会增多,需要塔吉克族在心理和行为上进行调适。
(六)在研究思路上,采用多种视角进行观察与思考
课题组成员积極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研究者配合,从具有不同文化、不同身份、不同视角的参与者身上获得大量书面和口头文字材料。课题组通过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背景的文化表达,试图勾勒出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移民搬迁与文化适应的全景,展现一幅多维、立体、真实的塔吉克人生活画卷。
移民搬迁必然导致环境的变迁,因为很难找到一个与原来完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环境变迁必将带来文化上的适应。刘明先生通过新疆民族地区塔吉克族移民搬迁这一史实,给我们建构了以下认识:
在环境变迁方面:第一,在移民搬迁前应组织生态学、人类学等多方面的专家对搬迁点的环境进行评估;第二,在移民搬迁前应由要移民的群体参与这项决策,并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第三,先选定移民搬迁点之后再讨论该地生态环境的意义不大,应将重心转移到如何治理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上,不再做无用的批评或抱怨;第四,环境变迁应当包括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社区环境等多方面;第五,环境变迁必将引发文化上的适应。
在文化适应方面:第一,应当通过环境变迁系统中各因素的变化找到文化适应的策略;第二,文化适应的实质应当是生存适应,即能否解决生存问题;第三,文化适应的对象应采取群体分层,政府工作不能搞“一刀切”;第四,环境变化必然导致文化变化,可能涉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第五,文化适应是一个过程,也需要一个过程,有不同的阶段性;第六,文化适应策略不仅需要他力,更需要自力,这样才能实现生存独立。
三、结语
全书得到以下结论:首先,一个民族的迁徙带来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社区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其文化在不同程度上的变迁,由此产生新的文化适应模式,因此,迁徙的人群中必定会有一部分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其次,一般说来,虽然基于改善自然环境的任何迁移都是以环境的好与坏为原因和前提,但这一项目的成功与否还与民族文化的适应策略有关,毫无疑问,应当对民族文化的适应策略给予较多的关注;最后,实现塔吉克族的发展不仅要具有经济实力,而且还要具有文化厚度和民族魅力,经过提炼和改造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是民族现代化的宝贵财富。总的来说,环境变迁与文化适应是辩证的,即文化适应是在环境变迁的背景下形成的,没有环境的变迁,与之相关的文化适应就没有发生的基础;环境变迁更好地体现了文化的适应能力,文化的适应能力越强,环境变迁的影响和作用力就越小,反之,环境变迁的影响和作用力就越大。环境变迁与文化适应相辅相成,在互动的过程中相互影响。
不难看出,刘明先生的这本书布局合理,内容严谨,足见其文笔功底不一般。且刘明先生在书里加入其所摄图片和个案分析,使读者在其所描绘的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中充分了解了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搬迁后的环境变迁与文化适应。一方面,提供翔实、全面的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以高原游牧社会为典型,探讨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社区环境系统下的文化适应策略。该书是了解新疆民族地区塔吉克族移民搬迁、环境变迁与文化适应的关系、民族志写法的一部好书。
参考文献:
[1]刘明.迁徙与适应: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民族志[M].北京:社會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