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思想,讲究策略,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2019-08-01王利利

职业·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解放思想班级管理

王利利

摘 要:职业学校学生成长环境的复杂性,造成了学生群体中性格的多样性,不少“问题学生”常常表现得心理异常、性格扭曲、桀骜不驯,这无疑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就如何正视这一现状,从而解放思想,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班级管理 解放思想 讲究策略

民族复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传承靠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文化自信的践行者和传承者,是开启学生充满希望人生的导师。教师工作的成效关系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教师,应怀有“心系祖国育英才”的报国之志,拥有“因材施教不遗寸长”的育人情怀。作为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来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作为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坚定育人信念,端正育人态度,拓展育人思路,积极构建师生和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养真德、求真知、办真事、求真理、做真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一、认清形势,坚定育人信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稳定的家庭关系变得不再稳定。部分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单亲家庭的形成给孩子造成了情感上的缺失,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丧失了信心。父母外出务工常年不回家,使部分儿童、少年成了留守孩子,其中不少孩子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造成了人际关系上的冷漠,生活处于“放养”状态,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也由于部分家长自身素质不高,认识存在偏差,他们教育子女的方法简单粗暴,与子女交流少,对子女期望值却又高,对子女指责、批评多,说服、鼓励少,甚至个别家长对子女采取棍棒式教育,使孩子难以忍受,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导致孩子对生活丧失信心,对学习产生厌倦。此外,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学校最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是学生遵规守纪的程度,却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教化、提升。而功利、浮躁的社会大环境,又极为残忍地扼杀了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的美好心灵。社会上的一些坑蒙拐骗现象,各种缺少监管的非正规娱乐场所,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以及向“钱”看的价值观,还有一些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不良内容的诱导等,这些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负面诱导作用,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正是由于孩子成长环境的复杂性,造成了孩子群体中性格的多样性,甚至使不少学生心理异常、性格扭曲、桀骜不驯。这些现象常常让人感到理想世界的错位,虚拟世界的失范,现实世界的无奈!对于拯救学生“灵魂”的教师来说,我们越来越感到现在的学生更多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学习倦怠、交往无助,恋爱、打架、吸烟、沉溺网络、出口成“脏”、好逸恶劳、公德意识淡薄;越来越感到教育学生无从下手,即所谓:硬方法不敢用、软方法不顶用、老方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面对学生的失范现状,作为教师,特别是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要认识到这是办学机制、学生分流的必然结果;同时也要认识到学生群体中存在差异性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是由于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导致的层次感才显得教育更有挑战性,教育事业更丰富多彩。二要有攻坚克难的心理准备,学生诸多不良问题的存在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沉疴,要想成功教育转化问题学生,除了要讲究教育策略外,在时间上还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三要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高效利用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不断优化育人情绪,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从而激发育人机智。四要不断地自我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网络的便利、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多学习,多听讲座,多接触学生年龄段接触的内容,从根源了解现代学生的思想及兴趣,多接触时尚性的、比较前沿的事物,尽量消除与学生的代沟。

二、为人师表,示范引领育人

作为教师,要时时刻刻用自己的言行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信条,要深刻认识到:父母是给孩子生命的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其身上势必会留有父母的“影子”;而教师则是给学生生命艺术的人,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其身上也势必会留下教师的“痕迹”。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势必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渐染熏陶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中强调,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一句话成就一个人,一句话也能毁掉一个人,在学生教育工作中,要求老师谨言慎行,要求老师要有一种让人如沐春风的感受。育人是一种本事,是充满着智慧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不断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业务素质,端正工作态度,规范自身言行,培养高雅情趣;要时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既要注重言行,更要注重身教,自觉构筑“人格长城”,时时、事事、处处堪做学生楷模,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优化情绪,激发育人机智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教育帮扶学生时,经常会发生师生间的言语冲突,甚至是肢体对抗。对于教师来说,认为自己的苦口婆心不仅没有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而招致学生的逆反,让自己感到失落、失望,甚至愤怒;对于学生来说,认为老师对自己过于苛刻,不了解自己的内心想法,不理解自己的行为做法,反而让自己出丑,自尊心受到伤害,感到委屈,甚至产生了仇视老师的心理。其实,师生间每一个不良行为的背后都存在着不良情绪的推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注重不断优化自身及学生的情绪,在与问题学生交流前,不仅要巧妙设置教育情境,而且要预设交流后的种种结果,还要注意抚平自己激动的心情,让自己沉着、冷静;在交流时要崇尚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多“迂回”少“直接”,多“倾听”少“武斷”,多“评”少“批”,在赏识、激励中提出要求,同时注意语言的软化和亲和效力。此外,教师要想适应甚至胜任日新月异的教育大环境,还必须做到一专多能,多才多艺。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之余要多为自己“充电”,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学会感悟、提炼生活现象,要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场景、现象、活动,巧妙引譬设喻阐明道理,这样就能避免“强行灌输,食而不化”的危害,从而启迪学生心智,浸润学生心灵,让教育真正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作用。

四、崇尚公平,因材施教育人

学校是给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搭建舞台的地方。每一位学生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都承载着家庭太多的希望,无论学生的现实表现如何,在教育工作中都不应“厚此薄彼”,更不该轻言放弃。“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要说心智还不成熟的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连我们这些堪称“为人师表”的教师也会时常犯一些错误,因此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将心比心,做到换位思考,对学生不应过分责备求全,要允许学生慢慢进步、成长。教师关注所有学生的长远发展,要深刻、清醒地认识到那些性格的、情商的、心态的东西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要比成绩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身体力行崇尚教育公平,要以学生健康心理的建构为前提来指导学生工作的开展,在“爱”和“尊重”的前提下积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从而助推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教师,在育人工作中要善于发现、敏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择“长”而教,要注重保护学生的优势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育塑造学生人格的作用。人们常把孩子比作祖国的花朵,把教师比作培育花朵的辛勤园丁。面对满园花朵,作为园丁的我们看到的应是形态各异,而不应是孰优孰劣。心中有爱,眼里有情。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要“田间管理”得当,相信满园的“花朵”定会竞相开放,异彩纷呈!

五、点亮梦想,快乐扬帆起航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给予殷切嘱托:“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职业学校的孩子,缺少的是追求梦想的动力。长期的自由散漫,學习成绩不理想,让这些孩子对自己的未来越来越没有信心,甚至不再规划自己的未来。学业不精、动力不足、生活麻木、手机不离手成为了多数职中生的形容词。应深入学生内心,让学生先点亮心中的梦想,快乐地追求、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时就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应了解本班学生的生活经历、家庭结构、情感动向、兴趣爱好等,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班级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找到自信,找到努力后收获的喜悦,从而带动学生在学业上也能找到信心。

快乐的生活,愉悦的心情,会让学生更加热爱学校,热爱生活。平时就要求老师多鼓励学生,及时的表扬。不能让学习和活动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多做学生思想工作。可以借助一些口碑比较好的电视节目,比如《朗读者》《超级演说家》等,让学生在这些节目中吸收正能量,理解“越努力越幸运”,只要敢想,就能有实现梦想的可能,只要做就能取得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 2017-01-03(2).

[2]今天的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 广大教师是打造“梦之队”的筑梦人[N].新华日报,2014-09-10.

(作者单位: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解放思想班级管理
鼓励全民创业促进经济发展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拓宽思路 加强企业党员思想教育
解放思想,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如何搞好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