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9-07-31潘楚丽
潘楚丽
金华市中心医院呼吸科,浙江金华 32100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是由多种细胞组、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临床特征以气道高反应性为主,具体表现为胸闷、气促、咳嗽、喘息等。支气管哮喘具有病程长、治愈难度大、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对患者生活、工作造成了严重干扰[1-2]。沙美特罗替卡松是临床治疗哮喘的常用药,可暂时缓解病情,整体治疗效果一般,患者预后较差,往往需要联合用药。孟鲁司特属于白三烯受体阻滞剂,具有较高特异性,对EOS(嗜酸性粒细胞)迁移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有效减轻气管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对其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是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内容。鉴于此,该文纳入该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上述病例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该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以“入院顺序奇偶性”分组,分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研究组女性16例,男性24例,年龄在18~82岁,平均年龄为(50.06±5.14)岁;病程在 3~14 年,平均病程为(8.52±2.44)年;病情程度:中度、重度例数之比分别是19:21。对照组女性17例,男性23例,年龄在19~81岁,平均年龄为(50.08±5.11)岁;病程在 4~13 年,平均病程为(8.55±2.39)年;病情程度:中度、重度例数之比分别是17:23。基线资料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比研究批准;②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3]中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③可正常沟通、交流。
排除标准:①研究前接受过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药物治疗者;②肾、肝功能不健全者;③合并心衰、呼衰者;④存在认知障碍、精神分裂症者;⑤过敏体质者;⑥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⑦合并恶性肿瘤者;⑧中途从该次研究退出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入院之后均接受补液、吸痰、纠正酸碱平衡、镇静、吸氧、止咳、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予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 [国药准字H20150324;规格:(50 μg/250 μg)×60 泡] ,中度者,1 吸/次(50/250 μg),重度者,1 吸/次(50/500 μg),2 次/d,连续用药12周。
研究组: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予以孟鲁司特(国药准字 J20130053;规格:10 mg×5 s),口服,10 mg/次,1次/d,连续用药 12周。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胸闷、喘息、气短等症状消失。②有效:胸闷、喘息、气短等症状与治疗前对比显著减轻。③无效:胸闷、喘息、气短等症状无改善,部分患者甚至加重。①、②之和,除以总例数,即为总有效率[4]。
(2)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检测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秒用力呼气容积)、MVV(最大通气量)。
(3)炎症因子指标:治疗前后,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进行离心处理,3 000r/min的离心速率,10 min离心时间,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型号:PUXS-300;生产企业:南京舒普思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检测 IL-6(白细胞介素-6)、TNF-a(肿瘤坏死因子-a),试剂均由上海盈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一切操作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进行。
表2 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s)
表2 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s)
F E V 1(L)组别研究组(n=4 0)对照组(n=4 0)F V C(L)治疗前 治疗后t值 P值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M V V(L/m i n)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2 1.2 0 7 2 8.0 1 1 1 0.0 0 0 0 0.0 0 0 0 3 7.8 5 6 6 1 5.1 7 9 3 0.0 0 0 0 0.0 0 0 0 9.7 7 1 9 3.5 6 0 0 0.0 0 0 0 0.0 0 0 6 t值 P值0.7 1±0.0 8 0.7 2±0.0 9 0.5 2 5 2 0.6 0 0 9 1.3 4±0.1 7 0.9 1±0.1 2 1 3.0 6 9 4 0.0 0 0 0 0.7 4±0.0 6 0.7 2±0.0 5 1.6 1 9 6 0.1 0 9 4 1.4 9±0.1 1 1.0 1±0.1 1 1 9.5 1 4 8 0.0 0 0 0 0.8 5±0.1 1 0.8 4±0.0 9 0.4 4 5 0 0.6 5 7 6 1.1 5±0.1 6 0.9 2±0.1 1 7.4 9 1 8 0.0 0 0 0
表2 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指标[(±s),ng/L]
表2 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指标[(±s),ng/L]
组别I L-6治疗前 治疗后t值P值T N F-a治疗前 治疗后t值 P值研究组(n=4 0)对照组(n=4 0)2 4.5 3 5 7 1 8.6 4 5 5 0.0 0 0 0.0 0 0 1 8 2.6 4 7 8 8 9.2 0 1 9 0.0 0 0 0.0 0 0 t值 P值1.5 1±0.3 6 1.5 0±0.3 2 2 5.8 0 0 4 0.1 3 1 3 0.1 0±0.0 5 0.5 2±0.0 9 2 5.8 0 0 4 0.0 0 0 0 1 2 6 2.2 5±2 8.6 2 1 2 7 1.1 1±3 0.1 1 1.3 4 8 9 0.1 8 1 3 4 1 6.2 5±6.2 5 8 2 9.2 6±8.6 5 2 4 4.7 6 9 5 0.0 0 0 0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数据表达形式是(±s),计算方法是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表达形式是[n(%)] ,计算方法是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研究组15例显效、23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00%(38/40)。对照组10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2.50%(29/40)。研究组显著比对照组低(χ2=7.439 7,P=0.006 4)。
2.2 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
组间对比: 两组治疗前 FVC、FEV1、MVV相比 (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 组内对比,两组治疗后均显著比治疗前高(P<0.05),见表1。
2.3 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指标
组间对比:两组治疗前 IL-6、TNF-a 相比(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组内对比,两组治疗后均显著比治疗前低(P<0.05),见表2。
3 讨论
据调查显示,支气管哮喘人群在全球范围内多达三亿人,发病率高达20%[5]。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推进以及生活环境不断变化,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对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现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与关注[6]。支气管哮喘多见于儿童以及老年人,一般在清晨或者夜间发作,患者普遍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导致患者出现反复性的咳嗽、胸闷、气促以及喘息等,支气管哮喘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方法不当,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会出现气道重塑或者气道不可逆性狭窄[7]。
该研究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显著比对照组高(72.50%),研究组治疗后 FVC、FEV1、MVV 水平显著比对照组低,治疗后IL-6、TNF-a水平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 在陆海英等[8]研究中,总有效率观察组(孟鲁司特+沙美特罗替卡松)、对照组(沙美特罗替卡松)分别是95.9%、81.6%,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与该研究结果相近,说明孟鲁司特+沙美特罗替卡松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较高。现对孟鲁司特+沙美特罗替卡松优势做出如下分析:①沙美特罗替卡松主要由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组成,属于强效的糖皮质激素,作用在多个炎症靶点,可提高溶酶体以及肥大细胞的稳定性,参与到多种炎症基因的转录中,可阻碍白三烯与前列腺素受体合成,减少炎症介质渗出,减轻上皮细胞的受损程度,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沙美特罗可以选择性的结合β受体,对T细胞的迁移、增殖等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促使支气管平滑肌发挥长久的松弛作用,减少炎症释放,发挥显著抗炎效果。②孟鲁司特属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亲脂性,容易被机体吸收,对气道中的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组胺表达、氧化物表达具有特异性的抑制作用,防止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促使血管通透性降低,增强气道纤毛的清除作用,减轻气道阻力,促进痰液排出,可有效控制哮喘病情进展。③孟鲁司特+沙美特罗替卡松,协同作用,优势互补,可发挥显著的抗炎效果,在短期内迅速缓解病情,改善患者肺功能,弥补了沙美特罗替卡松单一治疗的不足。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纳孟鲁司特+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气促、胸闷等症状,抑制IL-6、TNF-a等炎症介质释放,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借鉴并将其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