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身麻醉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9-07-31赵姝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芬太尼下肢麻醉

赵姝

云南省楚雄州中医医院麻醉科,云南楚雄 675000

下肢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手术操作时间长,对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比较显著[1]。因此,在制定手术方案时,需要一个完善的麻醉方案,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减少对患者机体健康的影响[2]。全身麻醉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是近几年临床中比较推崇的一种麻醉方案,有学者认为,全身麻醉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干扰较小,用药量少,可减少血药浓度,确保患者安全[3]。该次研究则主要是为了明确全身麻醉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对此,研究选取了2017年8月—2018年6月期间于该院实施下肢骨折手术的70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了于该院实施下肢骨折手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差异进行分组,一组给予全身麻醉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一组给予单纯全麻,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3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年龄60~78 岁,平均年龄(66.2±1.2)岁,包括男性患者 10 例,女性患者25例,其中左下肢骨折患者15例,右下肢骨折患者 20例;常规组患者年龄 60~79岁,平均年龄(65.7±1.6)岁,包括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8例,其中左下肢骨折患者12例,右下肢骨折患者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60岁;患者及其家属同意进行该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和麻醉适应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该次研究。

排除标准:排除近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排除本身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排除合并多种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排除病理性骨折患者;排除肢体脱离躯体的患者;排除合并全身多处骨折的患者;排除患有内分泌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诱导,首先给予咪达唑仑(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5901)0.03 kg/kg静脉注射,而后给予舒芬太尼(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4656)4~6 μg/kg静脉注射,最后给予1~1.2 mg/kg丙泊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138)静脉注射,观察患者意识,无睫毛反应后,给予0.6 mg/kg罗库溴铵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188),缓慢注入,显效后,佩戴喉罩,行机械通气。术中经静脉维持麻醉,麻醉用药为 4~6 mg/(kg·h)丙泊酚,0.1 μg/(kg·min)瑞芬太尼,手术完成前 10 min 停止用药。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等,并适时调整给药量。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全麻诱导后,经超声引导实施神经阻滞麻醉,帮助患者取仰卧位,给与股神经阻滞,经超声定位患者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神经,将导针平行置入,经过肌筋膜有突破感后,给予10 mL浓度0.5%的罗哌卡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049);垫高患者患侧,给予坐骨神经阻滞,以髂后上棘和坐骨结节间连线6 mg处进行穿刺,平行进针后,感受到腓肠肌收缩,或患者出现足跖屈或背屈,固定穿刺针,若回抽无血,给予0.5%的罗哌卡因10 mL。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具体包括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瑞芬太尼用药量和丙泊酚用药量。比较两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应用MoCA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该评量表包括注意与集中、定向力、执行功能、抽象思维语言、记忆、视结构技能等8个维度共计11个评分项目,总分30分,分数越高代表认知功能越高。

1.4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

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为 (14.2±3.1)min,苏醒时间为(10.5±1.1)min,瑞芬太尼用量为(0.72±0.11)mg,丙泊酚用量为(176.7±21.7)mg,各项数据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麻醉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麻醉指标比较(±s)

组别 拔管时间(m i n)丙泊酚用量(m g)观察组(n=3 5)常规组(n=3 5)苏醒时间(m i n)瑞芬太尼用量(m g)t值 P值1 4.2±3.1 1 8.4±4.2 4.7 5 9 9<0.0 5 1 0.5±1.1 1 3.6±3.3 5.2 7 2 3<0.0 5 0.7 2±0.1 1 0.9 5±0.2 2 5.5 3 2 0<0.0 5 1 7 6.7±2 1.7 3 1 8.4±3 2.9 2 1.2 7 0 4<0.0 5

表2 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s),分]

组别 视空间与执行观察组(n=3 5)常规组(n=3 5)t值 P值3.6±0.4 2.1±0.5 1 3.8 5 9 0<0.0 5命名 记忆 注意 记忆 语言 抽象 延迟记忆 定向 总分2.4±0.4 2.0±0.1 5.7 3 9 4<0.0 5 2.0±0.3 1.4±0.5 6.0 8 7 6<0.0 5 3.5±1.1 3.0±1.7 1.4 6 0 9<0.0 5 2.6±0.7 2.2±0.2 3.2 5 0 5<0.0 5 3.1±0.2 2.3±0.6 7.4 8 3 3<0.0 5 2.9±0.3 2.4±0.1 9.3 5 4 1<0.0 5 3.0±0.7 2.3±0.4 5.1 3 6 6<0.0 5 2.6±0.2 2.1±0.5 5.4 9 2 9<0.0 5 2 7.6±1.3 2 1.4±1.5 1 8.4 7 9 0<0.0 5

2.2 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

观察组患者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评分为(3.6±0.4)分,命名项得分为(2.4±0.4)分,记忆项评分为(2.0±0.3)分,注意项评分为(3.5±1.1)分,记忆项评分为(2.6±0.7)分,语言项评分为(3.1±0.2)分,抽象项评分为(2.9±0.3)分,延迟记忆评分为(3.0±0.7)分,定向评分为(2.6±0.2)分,总分为(27.6±1.3)分,其数据高于常规组(P<0.05)。 见表 2。

2.3 两组患者患者的躁动发生情况分析

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5.71%(2例),低于常规组的28.57%(10例),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6 8,P<0.05)。

3 讨论

下肢骨折手术对麻醉操作并没有太高的要求,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机体耐受力较差,各器官功能衰退,且往往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因此,在进行下肢骨折手术时,需要对麻醉方案的设计引起重视[3-5]。避免对患者血液循环、呼吸循环等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老年患者行下肢骨折手术,首先需要考虑手术需求,其次,需要考虑到老年患者躯体的特殊性,如心血管负担、中枢神经负担等,尽可能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6-8]。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为 (14.2±3.1)min, 苏醒时间为 (10.5±1.1)min, 瑞芬太尼用量为(0.72±0.11)mg,丙泊酚用量为(176.7±21.7)mg,各项数据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全身麻醉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可以加快患者苏醒,减少药物浓度,从而避免血药浓度过高,因而其安全性也更高,这一点,在结果2.3中得到了实证。

结果2.2指出: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总分为 (27.6±1.3)分,其数据高于常规组(P<0.05)。超导下神经阻滞醉可以提高麻醉药物弥散的可控性,避免对组织周围神经和血管造成损害,且定位准确,能够减小穿刺偏差,并使局部麻醉发挥最好效果[9-10]。因而,其对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同时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彭勃等[10]在其研究中指出“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下,患者认知功能总分可达到(27.1±1.2)分,其数据较全麻更高(P<0.05)”,其研究与该研究均认为超导下神经阻滞醉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仅存在较小的数据差异。在临床指标上面,彭勃等研究指出 “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下患者拔管时间为(13.1±2.8)min,苏醒时间为(9.7±1.4)min,瑞芬太尼用量为(0.66±0.12)mg,丙泊酚用量为(170.4±16.7)mg,各项数据优于全麻,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研究结果2.2所论证的观点也可达到一致。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麻醉效果较好,用药量少,可减少躁动,且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推荐在骨折手术中积极使用。

猜你喜欢

芬太尼下肢麻醉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