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思想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9-07-30刘伟杰戴钰
刘伟杰 戴钰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医“治未病”思想为做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未雨绸缪“治未病”;“既病防变”,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瘥后防复”, 构建多方协调机制。
关键词:“治未病”;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6-0091-03
“治未病”思想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里“治”就是治理、管理的意思。就是说圣人不是在疾病产生后再去治疗,而是在疾病发生前进行干预,阻止疾病的发生。并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1]“治未病”思想是在疾病发生前阻断疾病的产生源头,一旦没有阻断成功,就要控制病情,不使其进一步恶化,其终极目的就是使人们达到身心健康的理想状态。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完全吻合。“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步骤,其中最重要的是未病先防。大學生群体是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新媒体的开放性、多元性和个性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益复杂化。利用好新媒体,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动向,做到未病先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中医“治未病”思想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当今社会,新媒体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不断彰显,新媒体给众多领域的发展带来很大机遇。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一定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革命性的成果。
1.高含金量的新媒体数据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新媒体时代,人们出行的路线记录、通讯记录、网站浏览记录、微信聊天记录都可以以数据集的形式储存在新媒体平台,前所未有的庞大数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一件好事。大量的新媒体信息数据有很高的含金量,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分析数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也可以更方便地掌握学生喜欢的授课形式、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等。对这些高含金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有效地改善大学生不愿和老师沟通或没机会和老师沟通的情况。大学生是新媒体教学平台的主要使用者,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深度挖掘新媒体平台大数据背后的价值,不断完善新媒体教学的教学效果。
2.多样的新媒体教育平台利于创新思政课的教育形式
新媒体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冲击很大,多样的新媒体教育平台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平台建设,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与特色网站建设。新媒体平台可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网络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现代手段呈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大大增强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与多样的新媒体平台有机结合,有效提高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实现教师与学生全方面、多层次的互动,让思想政治理论潜移默化地入头脑、入心[2]。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时适当地加入新媒体教育环节,这样使课堂的互动性更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无时空界限成为推进无差别教育的良机
新媒体拥有多样的教育平台和大量的名师资源及海量的课程,有利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全覆盖中国高校,但是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差很大。科研能力较强的高校可以将本校名师授课的内容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上传到新媒体平台,供全国所有学生学习研究,并开设在线互动平台,解答线上学生疑问,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程。我们要推进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覆盖全国各高校的,而且应该是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新媒体和网络课程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的边界,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全国各高校的教学效果。新媒体平台上不仅有海量的教育信息,还有海量的真实案例。一味地灌输理论不能很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应用新媒体平台开设情景模拟课程,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好新媒体平台上的各样数据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更加科学、更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具备了大数据的特征,到处可见新媒体数据和数据分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例如,分析学校公众号上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推文的评论和提问、留言可以分析出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教师查看、批阅在线课程的课后习题和章节测试可以发现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等。但是,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1.新媒体数据真假难辨
新媒体平台上的数据鱼龙混杂,大数据分析确实很准,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大数据分析是准确无误的,海量的教学反馈信息光靠计算机的客观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还需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工作者进一步评估。经过线下暗访和线上问卷调查不难发现,部分学生为了应付线上课程,快速获得学分,就找同学代听,网络刷课。这部分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严重失真,如算入新媒体数据中进行分析,会使分析结果出现偏差,从而误导教育工作者做出错误的教学结果评判,影响下一步的课程进展。我们应加强线上课程的监管,减少刷课现象,并设立隐性课后作业,方便辨识无效刷课造成的无效数据。教师可以参考大数据分析结果,但是不能将数据分析结果作为教学准则。
2.新媒体信息“碎片化”
近年来,新媒体教学发展迅速,各大平台上网课资源丰富,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随心所欲地浏览各式各样的学习资料,但是网络上的学习资料准确度不高,时常出现错误。新媒体平台上的教学信息过分“碎片化”,容易使学生对线下教育内容的认知出现偏差。应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大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大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部分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大学生过分依赖于“碎片化”的网络信息,而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意义的信息上,从而导致学习时间过于碎片化,学习缺乏系统整合,知识掌握得不稳固。教师如果不及时疏导学生的错误学习方法,必将会违背新媒体教学的初衷,也很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新媒体环境复杂
网络新媒体环境的复杂性会削弱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大学生刚树立起的思想观念和理想信念很容易受到新媒体中不良思想的冲击,如果不及时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疏导,他们的思想观念就会出现异化。新媒体环境是不可控的舆论网络环境,教师很难在新媒体平台控制学生接受的信息,并帮助学生过滤掉不良信息,以保证学生获取信息的纯净性,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埋下巨大隐患。新媒体环境缺少必要的自我理性环境,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导致部分学生患上“网络孤独症”“网瘾症”等心理疾病。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会使学生的价值追求发生偏离,网络的虚拟环境带给学生的成就感容易使学生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的价值观,长期沉迷新媒体和网络致使学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人际交流出现很大障碍。
三、借鉴“治未病”思想,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量应抓住新媒体的优势,学习借鉴中医“治未病”思想,规避新媒体的弊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未病先防”,未雨绸缪“治未病”
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迅速发展,新闻往往在几秒后就四处传播,人人都能准确快速地获取世界范围内的海量信息。也就是说,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数据分析,及时洞察和预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和行为的变化趋势。“治未病”思想的关键步骤就是未病先防,利用新媒体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做到未病先防。新生入学后教师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是很必要的。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对学生做线上思想调查,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调查过后教师可以查看新媒体数据分析结果,预测接受测试学生的思想动向,筛选出思想问题严重的学生并及时进行线下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将学生的不良思想扼杀在摇篮中。新媒体数据分析技术能帮助经验不丰富的教师及时、准确地预测学生思想,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做到未雨绸缪,“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
将新媒体的线上教育同理论教学的线下教育完美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线上线下教育的结合要做到结合各自教学优点,不仅要充分发挥线上教育高效、富有趣味性的特点,又要结合线下教育理论性强的特点,削弱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改变线下课堂形式固定、内容枯燥的现状。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定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测试,新媒体平台会把所有的测试结果整合成数据库,教师通过对比学生不同时期的测试结果可以及时发现大学生的不良思想和心理问题并及时教育指导。教师还可以结合新时代特点设立新媒体沟通室、咨询论坛,定期推送相关文章、热点视频,组织线上知识竞赛等活动,达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新媒体平台可以通过定期测试及时预测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跟踪问题学生的思想变化,真正意义上做到“既病防变”,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上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存在思想问题又羞于咨询的学生可以在学校开设的新媒体平台进行在线的咨询,查阅有针对性的課程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学校可以创建官方新媒体学习平台,加强新媒体课程的内容建设,重视新媒体课程的监管机制,及时把握学生在网络媒体上的关注热点,抵制新媒体平台上不良信息侵袭大学生的思想。学校要不断完善线上线下教育的综合测评机制,合理划分线上线下教育所占比重,重视实践应用,将综合测评设计得更加合理,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减少学习功利化的现象,让学生在线上线下的课程中都学有所获。
3.“瘥后防复”,构建多方协调机制
“瘥后防复”是“治未病”思想中的关键一步,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是应该贯穿人一生的教育。大学期间想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坚定的思想观念就必须拉长教育战线,构建多方协同机制,合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高校应协同社会公益机构。大学生应接受更加全面的教育,去社会公益机构实践可以让大学生学到很多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而且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最后也是要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的。因此,高校可以联合社会公益组织,利用新媒体开展一些如“网络道德讲堂”“留守儿童一教一”等有益的网络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让大学生在社会公益活动中提升自身素质,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其次,高校应当协同家长。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新媒体方便教师与学生家长随时沟通联系。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及时交流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向,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后,学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监管的意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校教师不仅应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带学生参加教学实践活动,而且要重视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3]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合理利用新媒体来分析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达到“治未病”的教育效果,与时俱进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思想端正、品行优良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2]王海稳,汪佳佳.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4):143—146.
[3]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凭栏处)[N].人民日报,2018-11-29(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