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和”文化融入民族团结教育的路径探究
2019-07-30陈玲俐
陈玲俐
摘要:民族团结教育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华传统“和”文化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新的时期中华传统“和”文化融入民族团结教育尤其必要性,但是这一过程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困境,为解决这一紧迫性问题需要从教育主体入手,让更多的中华传统“和”文化走进课堂、走入人心。
关键词:中华传统“和”文化; 民族团结教育;路径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教育是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华传统“和”文化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将这一思想融入民族团结教育中既有利于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但是当前“和”的思想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运用情况不容乐观,这就要求我们要探索将“和”文化融入民族团结教育的新方案。
一、中华传统“和”文化融入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中华传统和文化思想源远流长,孔子曾经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这句话中,都强调了人和人之间和睦的重要性。荀子说过“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主要说明万事万物要和谐相处才能长久地生存和生活。可见“和”文化基本内涵与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其内在的结合点,将“和”的思想融入民族团结教育教育更有利于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的民族观、国家观,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民族关系。
第一,中华传统“和”文化融入民族团结教育有助于解决民族之间存在的问题,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一般情况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是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由于长期受到本民族独特文化的影响,“在民族院校的学生中,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之间,各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巴玉玺:《对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特殊性的认识》,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月,第27卷第3期]。因此,当不同民族的学生聚到一起时,由于在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难免会产生矛盾。而“和”文化的思想对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将这些思想融入民族团结教育中有利于强化教学效果。
第二,中华传统“和”文化融入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中华传统和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可以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资源。教育者如果在传授民族团结教育的知识时只是单纯的讲授“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等方面的知识,课堂难免会枯燥乏味,如果能在课堂中增加一些有关“和”的思想的典故,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有趣,使民族团结教育的课堂更有吸引力。
第三,中华传统“和”文化融入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向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团结教育内容里面,其中的教育目的之一就是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中华传统“和”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人文价值,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积淀的民族瑰宝,在新的时代里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将中华传统“和”文化融入民族团结教育中,从而进一步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华传统“和”文化融入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困境
中华传统“和”文化对于民族团结教育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真正的将“和”文化融入民族团结教育并不是一个顺利的过程,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困境。
第一,教育者对中华传统“和”文化认识上的不足,不利于“和”的思想融入民族团结教育。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教育者自身对于“和”的思想把握的不够到位,负责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一般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以及道德修养水平,但是很可能对中华传统“和”文化的思想系统的认知不足。二是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中缺乏运用中华传统“和”文化思想。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主体在安排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内容的时候没有把“和”文化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甚至完全忽视了“和”文化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作用,这样容易导致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缺乏运用“和”文化的自觉性。
第二,民族院校“和”文化建设不足。文化环境的状况对于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状况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民族院校的学生往往来自多个民族地区,由于这些学生之间的差异相比于其他高校差异更大,也更为冲动,矛盾冲突也更多,但是现实中,民族院校中的文化环境建设中往往缺少中华传统“和”文化的内容,这也是“和”文化融入民族团结教育困境之一。
第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冲击中华传统“和”文化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当前是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依靠互联网每天各种信息都纷至沓来,这再给德育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青年学生更是一个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这也易导致青年学生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这个意识形态斗争格外激烈的时代,“民族分裂主义思潮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断泛滥,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也随之活跃。”[2][ 徐柏才:《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年第2期]当今社会里,青少年的思想很可能会由于受到西方思潮的入侵,对中华传统“和”文化兴趣不强,漠视甚至否定我国传统的“和”文化,这样就增加了中华传统“和”文化融入民族团结教育的难度。
三、中华传统“和”文化融入民族团结教育的路径
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充分利用这些途径对中华传统“和”文化融入民族团结教育思想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
首先,负责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应该树立起“和育”的教育理念。教育者要适当调整民族团结教育的教育的内容,让更多的中华传统“和”文化走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育者应在教学目标上增加学习中华传统“和”文化的内容,引起学生学习中华“和”文化的意识。其次,在教学内容的传授上,教师应该注重融入中华传统“和”文化知识的教学模式。最后,在期末考核的安排上,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与中华文化相关的题目,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的主动性。
第二,将中华传统“和”文化与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课相结合。实践课是教學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往往也是学生更感兴趣的一个环节。教师在准备实践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起这一环节与中华传统“和”相结合。在拟定实践课的主题的这一过程中,可以选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在确定实践课地点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具有“和”文化的特色作为学生实践课的实践基地。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文化,再从中感悟民族和谐,民族团结对国家每一位人民的意义。
第三,民族院校领导要提高对于“和”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首先要加强校风建设,形成具有浓厚“和”文化氛围的校园风尚,使“和”的观念走入人心。其次,还可以精心策划组织以学习中华传统“和”文化为主题的学术活动。对于中华传统“和”文化融入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来说,学校可以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为学生讲述跟民族团结相关的“和”文化的故事,或者增加举办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学术活动的次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习中华传统“和”文化,从而间接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多民族的国家里,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本条件,在新的时期里,民族团结教育更应该得到格外的重视,中华传统“和”文化的融入民族团结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我国的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和谐,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