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瓷与元代景德镇蓝釉白花瓷装饰技法比较研究

2019-07-30刘晓玉赵蓬绮

中国陶瓷工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吉州窑贴花白花

刘晓玉,赵蓬绮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江西自古以来是我国的主要陶瓷产区之一,在这片沃土上孕育出洪州窑、七里镇窑、吉州窑、景德镇地区等窑口。吉州窑和景德镇两座窑口发展关系密切,在古文献中有关于吉州窑工移民至景德镇的记载。

吉州窑是我国古代民间窑口,除釉下彩绘瓷外,剪纸贴花瓷也是吉州窑产品中的代表性品种。景德镇在元代出现了蓝釉白花瓷,为明代和清代景德镇霁蓝釉瓷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吉州窑剪纸贴花瓷与元代蓝釉白花瓷皆由釉色与胎色对比形成装饰效果,以如同剪影的方式在器物上呈现。虽然早在唐三彩中出现过蓝釉,但是元代景德镇蓝釉瓷器属于高温颜色釉瓷,唐三彩则属于低温铅釉陶器。在南宋吉州移民文化中,吉州窑制瓷技艺对元代景德镇手工制瓷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元代景德镇蓝釉白花瓷器也为明清时期蓝釉白花瓷器的实用功能、审美价值、制作技艺奠定基础。

1 吉州窑窑工移民的原因

在文物学中,文献资料有证史和补充历史的作用。如明代《唐氏肆考》和《庐陵县志》引《吉州太守吴炳游记》关于吉州窑和景德镇瓷业关系的记载,有窑工烧制瓷器时,“今吉安之永和镇,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宋文丞相过时,尽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遂,封穴不烧,逃之饶”①[清]蓝浦.《景德镇陶录》卷七.书业堂刊本.,“相传文丞相过此,窑器尽变成玉,遂止不烧。”②[清]程哲.《窑器说》.清道光昭代丛书本.大意为宋代丞相文天祥经过吉州,烧成的瓷器变成玉,窑工恐惧承担烧窑的责任,因此封窑逃到景德镇,“景德镇初多永和陶工”③[清]朱琰.《陶说》卷二.“说古”,乾隆三十九年鲍廷博本.,这正是景德镇在元代初年吉州人数多的原因。古文献描述文天祥在路过吉州窑时因烧制瓷器变成玉,窑工认为是不祥之兆,于是工匠封窑,逃难到饶州,即如今的景德镇。上述记载描述颇为夸张,却是吉州窑与景德镇瓷业发展关系的佐证。

宋代在政治上的特点,用一个词语概括就是民族政权的并立。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赵匡胤与其弟赵光义在几十年的光景中兼并其他的地区,局部统一五代十国。公元1038年,在北宋的西北部崛起了党项族建立的大夏国,至此形成了宋、辽和西夏三个国家政权并立的景象。女真族在中国东北部兴起,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在公元1125年,金国扩大疆域,打败辽国。公元1117年金灭宋,宋朝政权向南迁至临安(今杭州地区),被称为南宋。史学家认为,北宋至南宋过渡时期,是宋代人口第一次大规模迁移。第二次为南宋末期至元代初期,吉州地区曾在此时有大规模人口迁移活动。随着北方游牧民族崛起,蒙古族政权版图的扩大,在蒙古族与南宋的战火中,南宋被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取而代之。

宋代分北宋和南宋,在两宋交界、宋元交界时,有大规模人口迁移至景德镇。江西地区在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被人称颂的爱国英雄,南宋末期抗蒙英雄文天祥正是历史上有史实可证的江西吉安地区人士,清代《庐陵县志》中“富田文氏,隶八十二郡。其先祖由成都,徙庐陵永和镇,再由永和镇,徙至今富田。”④[清]曾璨才.《庐陵县志》.光绪十九年版.他曾欲将饶州作为战略要地,并且曾带领军队来过饶州(表1)。在元代初期宋代末期,江西吉州的文天祥受命抗击元军,“公元1276年,文天祥担任寻兼江西提刑、进集英殿修纂、江西安抚使,招募吉州、赣州民兵百余万人,为抗元战争,《文天祥集》中‘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⑤[宋]文天祥.《文天祥集》卷十九.通行本.七月七日,文天祥率领士兵从吉州出发,到衢州(今浙江衢县);八月至临安,此时他兼江西安抚大使、知平江府(今江苏吴县)”⑥李安.《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10 辑.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38-69.。元代《宋史》记载文天祥在同年曾上奏:“宋惩五季之乱,削藩镇,建郡邑,……今宜分天下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以福建益江东,而建阃于番阳……番阳取江东。”⑦[元]脱脱.《宋史》卷四百一十八.武英殿本.这段文字是文天祥关于国家战略要地的分析,建议广地将南宋分为四个防守重镇,话语中的‘番阳’适时与景德镇同属饶州,可见饶州在历史中的地位之高。

表1 吉州窑移民的相关古文献Tab.1 Historical records of migration from Jizhou

笔者在古文献中搜集到跟随文天祥起兵的烈士之一徐廷学的有关信息,清代陈梦雷在《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按开化县志,庭学,宗王郡马。同张孟传,应文天祥之募,散家财、起义兵,大战于饶、信间……”⑧[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忠烈部名臣列传二十四.“宋八”.,他是为响应文天祥号召,曾在饶州和信州与蒙军对抗,饶和信正是古代江西的饶州和信州,文天祥的军队来到饶州有古文献可考。

南宋末期,北方游牧民族与南宋皇室战争不断,生产瓷器的窑口也深受战争影响。蒙古族人与宋人的战争,南宋版图逐渐缩小,常州、真州相继降元,一些抗敌失败的士兵中有吉州窑工,他们逃到景德镇,“公元1275年,元军从鄂州顺江东攻占南宋都城,由于北方是较南方先被统一,江南制瓷业的龙泉地区没有较为严重的战事,公元1275年景德镇随饶州投降,公元1277年吉州地区受到战事影响,各地战俘和屠城时获赦工匠是元代浮梁瓷局的劳动力组成。”⑨徐文.浮梁瓷局的设置及其他.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1982(1):25.根据前文文天祥起兵的路线、时间与景德镇人员构成比较,清代《浮梁县志》中记载的浮梁人口“至元庚寅年(公元1290年)已从宋时咸淳己巳年(公元1269年),由137053 人激增为192148 人。”⑩张敏.论浮梁瓷局在元代景德镇瓷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陶瓷,2012(3):35.《景德镇陶录》曾写道“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⑪[清]蓝浦.《景德镇陶录》卷八.书业堂刊本.,景德镇因其相对安宁的政治环境,又因其地处安徽、江西和浙江三省交界地带,与杭州同为江南西路,吸引吉州具有制瓷技艺的工匠来此制瓷。

考古发掘文献报告是研究古陶瓷最有力的证据。因考古文献是经过科学考古,根据现场真实所出土的文物进行整理的文献,具有科学性、真实性。2014年载《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的《吉州窑遗址近几年考古调查发掘的主要收获》,文中“2006年茅庵岭龙窑遗迹在科学考古发掘中,发现第2 层下方的出土造型丰富的黑釉瓷器。另外,在第3 层下方的匣钵为原始状态保留,考古简报中推断发生突然性的变故使得窑工无法带走工具”⑫张文江,李育远,袁胜文.吉州窑遗址近几年考古调查发掘的主要收获.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6):20.,证明吉州移民确有其事。

2 装饰技法

从整体上来讲,元代之前的景德镇生产青白瓷,景德镇烧造瓷器的坯体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和印花等。从考古发掘资料来看,景德镇烧乐平南窑制瓷器历史从唐代晚期推进到唐代中期,改写了人们对景德镇陶业的认识。而吉州窑剪纸贴花装饰与唐代寿州窑瓷器似乎并无直接关系,又在元代景德镇填刻法的蓝釉白花瓷装饰有所彰显。

2.1 吉州窑剪纸贴花

吉州窑剪纸贴花瓷器釉色装饰技法分为两种。第一种,胎上贴花,见于黑釉剪纸贴花瓷,即在不施化妆土,素胎表面贴剪纸花纹,施黑釉后揭去剪纸图案,在纹饰处施较薄的透明釉,此类传世品装饰纹饰部分还见有剪纸和釉下彩绘装饰、剔釉工艺一同出现。第二种,吉州窑窑变釉剪纸贴花瓷,属釉上贴花。制作时在瓷坯上先施底釉,以剪纸贴花进行装饰,再施以窑变釉。

经考证,在唐代已出现剪纸贴花瓷器,印证了剪纸贴花瓷器并非宋代吉州窑所独有。唐代剪纸贴花瓷器较吉州窑与剪纸相结合的剔釉、釉下彩绘更为原始,两个朝代器物在造型、装饰布局有极大不同,现所见唐代剪纸贴花瓷器多为肩部带流执壶,以菱形或团花为纹饰,这些纹饰是仿制唐代金箔、镶嵌物,兽皮为模板,吉州窑则以纸张而非兽皮为模板。但是唐代剪纸贴花和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瓷器的共同点是吸收所在朝代手工业的特色,为自身窑口的发展而集百家之长。从装饰技法上来看,吉州窑剪纸贴花瓷出现的原因似受与剔刻相关的雕版、印染纺织等手工业影响。宋代初年,结束了五代十国长期战争的状态,君主更倾向于文治的治国之道,北宋改革了唐代的科举取士制度,开始提倡文学,因此激发有识之士求学上进,文化事业受众更为广泛,促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正是这一系列举措对雕版刻书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南宋经济中心转向南方,北方人口南迁是江西雕版印刷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宋朝以文为治理国家的基础,“而书籍一事尤切用心,历世相承,率加崇尚”⑬[明]邱濬.《大学衍义补》卷九十四.四库全书本.,统治者大力提倡碑印刻书籍,对编书者授予官职或奖励金帛,因此更激发了各方刻印书的热潮。由于雕版印刷在宋代的兴盛,江西建立了许多地方性私人或官办印刻机构,雕刻印书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和丰富的雕刻内容,江西宋代雕版印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宋代江西的书院有甲天下的美誉,在吉州范围内如嘉定时期泰和县云津书院,吉水县的白云书院和溪书院,文天祥曾就读过的白鹭洲书院等,为吉州窑剪纸贴花瓷剪纸技法、瓷器刻花方式提供良好的工艺技法基础。宋代造纸业臻至成熟,促进当时剪纸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民间出现负责剪纸的专业工匠。剪纸应用的领域更为宽广,深入到百姓生活或节日庆典中,剪纸不仅出现在瓷器装饰上,也作为刺绣纹样的样板等。

2.2 元代景德镇蓝釉白花

元代景德镇蓝釉白花装饰技法对吉州窑剪纸贴花瓷器的制作流程有借鉴关系。图1是吉州窑剪纸贴花折枝纹梅瓶,其制作是剪纸与刻划装饰共同运用的装饰技法,梅花的花朵是先贴剪纸梅花再施釉,施釉后揭下梅花再刻出枝干,花蕊部分以釉下彩绘装饰,并罩少量透明釉。

根据存世物分析,元代景德镇蓝釉白花瓷为多种综合装饰,可分为三种装饰方法:第一种,景德镇元代时期的蓝釉白花瓷器装饰方法是填刻法。现扬州博物馆(见图2)藏景德镇蓝釉白花梅瓶的龙纹,可较为直观看出纹饰与蓝釉衔接部分有积釉现象。扬州博物馆藏霁蓝釉云龙纹梅瓶制作方法分为两次上釉:先在素坯上刻划出龙纹图案,图案部分施透明釉,纹饰以外的部分施蓝釉,最后以还原气氛烧成。在《中国古代陶瓷纹饰》一书中,学者将这种装饰称为填刻法,这是景德镇在元代创新的一种装饰方法。其制作方法是先在胎体上按需要刻划花纹,施釉后再于纹饰之外填上所需色釉,瓷器经高温烧制而成。图3颐和园管理处⑭北京文物鉴赏编委会编.元代瓷器.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5.和图4⑮陆明华.中国陶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法国集美博物馆藏元代景德镇蓝釉白花龙纹梅瓶从细节来看,元代景德镇蓝釉白花瓷呈小口,口部外折;短颈,呈下粗上细的梯形;肩部与胫部曲线起伏较宋代小;平底,假圈足,足部稍有外撇。梅瓶肩部至腹部间绘有龙纹,龙身如蛇,昂首张口,龙角向后,龙须飘逸,龙爪以三足呈现,爪部遒劲有力。

图1 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折枝纹梅瓶Fig.1 Prunus vase with paper cut spray of flowers,Jizhou ware,Southern Song

图2 元代景德镇蓝釉白花梅瓶Fig.2 Blueprunus vase with white pattern,Jingdezhen,Yuan

图3 元代景德镇蓝釉白花龙纹梅瓶Fig.3 Blueprunus vase with white dragon pattern,Jingdezhen,Yuan

图4 元代景德镇蓝釉白花龙纹梅瓶Fig.4 Blueprunus vase with white dragon pattern,Jingdezhen,Yuan

另外,两种景德镇蓝釉白花的装饰技法为模印装饰和堆塑装饰,模印装饰是用刻划成纹饰的模具直接与素胎结合。堆塑装饰是采用与素坯同种性质的泥浆在坯的表面上堆出图案,这种装饰最突出的特点是纹饰凸起,有较强的浮雕感,但是纹饰整体较为圆润,不如填刻法纹饰外形有一定棱角。

3 装饰技法改进原因

笔者实地考察吉州窑剪纸贴花瓷和景德镇蓝釉白花瓷装饰技法在当代的发展与传承,亲历国家级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品三先生亲自示范吉州窑剪纸贴花瓷釉上贴花纹饰形成的全过程和景德镇传统青花瓷制作技艺——元青花绘制代表性传承人王婷女士演示元代景德镇蓝釉白花龙纹仿古瓷在当代的制作,笔者根据考察情况列出剪纸贴花与蓝釉白花装饰工艺比较表(表2)。笔者在搜集实物资料时,发现景德镇蓝釉白花填刻法的器物占同时期器物数量的比重较大。而从时间轴来看,吉州窑移民应发生在元初时,对于以填刻法为装饰的蓝釉白花瓷,与吉州窑剪纸贴花瓷装饰技法相似。以多种装饰手段呈现在同一器物上,现未发现宋代景德镇有两种釉色为装饰的瓷器,移民到景德镇的吉州窑工对景德镇蓝釉白花制作的技法有一定影响。根据表2,笔者对剪纸贴花与蓝釉白花装饰技法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在吉州窑剪纸贴花瓷纹饰除贴花外,还需要釉下彩绘装饰做辅助,如折枝梅纹花朵以剪纸贴花技法,花朵里的花蕊则用釉下彩绘技法。而景德镇蓝釉白花瓷制作的古法,如龙纹盘中龙的眼睛是毛笔蘸取钴料彩绘而成,这种技法与吉州窑贴花为主体纹饰装饰技法,辅助纹饰用釉下彩绘技法的综合装饰十分相似。当代仿古瓷中纹饰和器物两次施釉以可撕胶作为隔离,先施蓝釉后涂灰白釉的方式,虽然没有任何文献记载以何种材质对纹饰和器物分别施釉隔离,但确定的是:景德镇蓝釉白花是以两次施釉,纹饰和器物表面分别施不同釉,但可一次同时烧成,这种施釉过程与吉州窑剪纸贴花的釉下贴花和釉上贴花施釉过程是一致的。宋代景德镇陶瓷考古中未发现与元代蓝釉白花瓷相似的两种釉色为装饰的瓷器,或施釉过程与蓝釉白花一致的瓷器种类。

表2 吉州窑剪纸贴花瓷与景德镇蓝釉白花瓷装饰比较表Tab.2 Comparison table of paper cut spray of flowers,Jizhou ware and Blueprunus vase with white dragon pattern,Jingdezhen

其次,南宋在中国朝代顺序表中结束的时间为公元1279年,蒙古族的元代从公元1271年至1368年,宋文天祥(公元1236年-公元1282年)于南宋末期元代初期抗元,吉州窑工移民至景德镇属于元代初期至中期,吉州窑剪纸贴花瓷被借鉴到景德镇需要试验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钴料的使用。景德镇蓝釉白瓷的装饰工艺有填刻法、模印法和堆塑法,笔者在搜集蓝釉白花资料时发现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所藏的景德镇蓝釉白花匜,博物馆给出的生产时间范围是1320年至1350年,较同时期器物时间范围窄,更具体。这30年的时间属英宗至宁宗,元代延祐七年至元代至正十年的时间,大致属于元代末期。这件瓷器的装饰在视觉上浮雕感强烈,有堆花装饰的效果,它与扬州博物馆藏梅瓶填刻法有很大不同。有时间记号的窖藏、有墓志铭的考古发现除外,中国古代瓷器在鉴定时,辨别真伪和断代是同步进行的。虽然无法鉴别出具体的制作年份,但是可推断出时间范围。因此,元代景德镇蓝釉白花瓷器从装饰和釉色进行分析,填刻法相对贴花较早,填刻法借鉴了吉州窑剪纸贴花瓷施釉过程和剔刻纹饰。另外,在元朝的等级制度中,以征服的顺序为地位排名,色目人的地位次于蒙古人,在《元史》色目人中为回回人。回回人是以穆斯林为主体的人群,从在唐代的丝绸之路开始,因西域文化与中国内陆不断交流,也是回族在中国的历史的初步形成。伊斯兰教是蒙古和西域地区的主要信仰,西域与元代的进贡、交易频繁,伊斯兰文化对景德镇青花瓷有一定影响。蒙古族文化背景下崇尚青色和蓝色,黑色为不祥的颜色,当吉州窑剪纸贴花瓷装饰工艺在景德镇被借鉴到蓝釉白花瓷上时,仅借鉴了纹饰装饰方法,舍弃了黑色釉。

最后,吉州窑以剪纸图案贴在瓷胎上,或先施底釉、贴花,施面釉后再揭花,而景德镇蓝釉白花瓷是填刻法、印花装饰和堆塑法。这一转变过程的原因:第一,纹饰与瓷器层次关系逐渐丰富。贴花是单层次的装饰,而填刻法可以控制用刀法的力度,印花则可以在模具上直接刻出纹饰,贴塑法用泥料在瓷胎做立体纹饰装饰,相比于贴花法,这三种技法既层次鲜明,而且在器物上突出纹饰;第二,简化工艺流程。剪纸贴花瓷是先剪纸,贴花和揭花,而元代景德镇蓝釉白花瓷的填刻法需大致了解瓷胎厚度,可以徒手刻划纹饰。如果纹饰以模印的方式,只需要先制作模具,并且元代景德镇瓷器通常使用印坯的成型方式,蓝釉白花瓷印坯的装饰与制作器物形制可同时完成。吉州窑剪纸贴花瓷瓷胎以拉坯的方式为主,而景德镇蓝釉白花瓷印坯接胎的方式。因为拉坯适合制作较小而精致的圆器,元代是蒙古族文化为背景,瓷器形制需符合人们的饮食习惯,印坯这种瓷器成型方式通过接胎,较拉坯成型更容易增加瓷器尺寸;第三,节约制作成本。剪纸贴花瓷制瓷装饰工艺需要的纸张,待剪纸揭花后,难以重复使用,而印花、填刻法可以反复使用辅助工具,堆塑法用泥料堆塑即可。

4 结 语

在宋代《文天祥集》、明代曹昭《格古要论》、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等古文献中,记载了吉州窑窑工移民与景德镇瓷业关系,景德镇窑工与吉州窑移民之间关系密切,吉州窑窑工移民至景德镇确有古文献可考。吉州窑剪纸贴花瓷是南宋时期吉州窑代表性瓷器品种之一,在吉州窑移民至景德镇的背景下,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瓷对景德镇元代蓝釉白花瓷的出现有影响。

元代景德镇蓝釉白花瓷与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瓷有直接继承关系,其在继承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瓷基础上,又进行了因时制宜的简化。

南宋吉州窑窑工将民间剪纸艺术与瓷器相结合的装饰技法,常与剔釉、釉下彩绘相结合,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装饰技法随吉州窑工移民来到景德镇。因此,元代景德镇蓝釉白花瓷装饰技法常与釉下彩绘装饰相结合成综合装饰,这种装饰与吉州窑剪纸贴花相似。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瓷是器物和纹饰分别施釉,景德镇在宋代以生产青白瓷为主,以刻、划的装饰技法,器物整体施釉后入窑烧制,景德镇蓝釉白花并不仿制宋代的青白瓷整体施釉,而是直接继承了吉州窑剪纸贴花瓷的方式,剪纸贴花和蓝釉白花烧制后皆产生釉色与纹饰相对比的效果。宋代的茶文化出现斗茶,有着复杂和严格的顺序,吉州窑工借鉴宋代茶事中生成盏、茶百戏和漏影春制作出雅致的吉州窑剪纸贴花瓷。在元代由于蒙古族掌握政权,宋代斗茶在元代逐渐演变为冲泡散茶,元代茶具也随之简化。元代以印坯成型方式可使瓷器尺寸较宋代增加,瓷器风格从宋代的秀美演变为元代的敦厚,窑工将蓝釉白花瓷的器型和纹饰制作在同一模具上,印坯的同时完成瓷器的纹饰装饰,印花纹饰层次丰富,省时省力,较吉州窑的剪纸贴花法也有所简化。吉州窑窑工对景德镇元代瓷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瓷是元代景德镇蓝釉白花瓷出现的基础。

猜你喜欢

吉州窑贴花白花
甘蓝型油菜白花基因InDel连锁标记开发
吉州窑陶瓷中书法装饰的应用研究
现代陶艺领域贴花装饰技法的发展与突破
“贴花黄”是怎么回事
千年窑火耀庐陵
——吉州窑传承异彩齐放
香港苏富比历年所见吉州窑拍品
吉安市博物馆藏吉州窑黑釉瓷赏析
过年啦
焦虑
还会睡在爸爸妈妈房间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