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的印记:景德镇陶溪川“邑空间”陶瓷众创田野考察笔记

2019-07-30祝真子

中国陶瓷工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景德镇创客陶瓷

祝真子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0 引 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热词,大众创业浪潮正在中国全面形成。来自全世界的“创客”们是怎样在千年瓷都的土地上,开展他们的创业创新的呢?他们的创新给这个城市的陶瓷生产文化带来了什么变化呢?带着这些的思考,笔者对景德镇当下最具活力的陶瓷众创空间进行了田野考察,聚焦于景德镇的当代陶瓷手工业文化,对这一空间展开微观的分析和研究,并通过对这一特定“情景”的描述来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变迁。

1 景德镇陶溪川“邑空间”陶瓷众创空间现状

1.1 创客发展生态链

陶溪川“邑空间”(以下简称“邑空间”)座落于景德镇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是瓷邑公司在响应国务院“双创”政策背景下,为广大“景漂”双创青年打造的创业平台和创意孵化器。作为一个新型的陶瓷众创空间,“邑空间”累计汇聚了来自国内外8345 名各类双创人才。这些“创客”们以景德镇丰富的陶瓷文化为核心,已形成“创意集市+邑空间商城+线上商城+邑客先锋+邑讲堂”的五大创业板块。

1.1.1 创意集市

汇集在陶瓷文化园区主干道和街区广场的创意集市是一个动态化的展示平台。集市由周六集市拓展到周五夜市,摊位也由最初200 个拓展到800 个申请人数从每月300 余人增加到8000 余人。品类由单一的创意陶瓷到传统陶瓷以及手工皮具、铁器铜壶等多业态模式。呈现手工艺术一片繁荣的景象,在集市中还设立了陶艺拉坯、铁艺现场制作、乐烧体验等。

1.1.2 线下商城

线下商城即“邑空间”,位于园区北门C11 建筑内,内可容纳90 个展位。创意市集中具有设计和研发生产能力的90 名青年创客会被选拔入驻“邑空间”。商城推行动态化管理和晋级模式,以设计能力、销售业绩“论英雄”,每月5%-10%更新率,每季度一次大更新。空间沿袭了美国创客空间的社区自治运行方式。每季度选拔12 名双创青年作为管理委员会成员,负责商城入驻者的日常管理、服务及申请审核等工作,极大程度提升了创业群体的黏性和创业自主性。

1.1.3 线上商城

为进一步打开创客们陶瓷创意产品的销售渠道,陶溪川以天猫、京东、微信为渠道,开设陶溪川文创线上旗舰店。在考察跟进过程中,我们发现平台的信息跟进很快,2018年上半年公司才在京东、淘宝上搭建好平台,挑选优秀且价格适合的“邑客”( 对“邑空间”创客的专属称呼)产品与其合作。下半年就邀请商家们入驻东家,拓展直播销售的概念。相关的网络销售推广的研讨会和培训讲座也在半年内频频开展,以此打开“邑客”们的电商创业视野。

1.1.4 邑客先锋

“邑客”先锋是在商城竞争中挑选出来的最具潜力的青年创客。他们可以得到陶溪川全媒体支持、销售渠道扶持、人才专项辅导、资金及产业链扶持大客户资源导入的创业扶持权益。公司每年通过“集市资料库”海选优秀邑客,招募收集申请人资料,通过对申请人及其产品、工作室、进行2次深度考察后,最终结合申请人在市场阶段的情况评估其在陶溪川的贡献值,确定10 名先锋名单进行扶持。

1.1.5 邑讲堂

为了给“景漂”青年提供创业培训、艺术设计及营销指导,培育属于他们的自创品牌,陶溪川党支部积极与街区内的艺术教育及培训机构开展合作,以每月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设计师及学者免费开展讲座教学的形式,为“景漂”开办“邑讲堂”,得到了“景漂”们的一致称赞。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年10月“邑讲堂”已举办相关讲座30 余场。仅在2019年10月在陶溪川举办的江西省双创活动周就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公开课,双创服务科,双创美学公开课等多项公开课,其次还有邀请Jeanne GAILHOUSTET(利摩日国立高等美院校长)等国内外艺术家来此交流。

1.2 “邑客”群体的发展现状分析

不同的社会组织一定根植于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在集市和商城后牵动的是8300 多名的青年创客的创业生活,几乎每两个申请者都有个陶 瓷生产作坊。为了更具体的将“邑空间”进行剖析,笔者对“邑空间”起初的项目元老冯俊,“邑空间”现负责人李林阳与“邑空间”线下商城的摊主们进行访谈,并以2018年11月“邑空间”线下商城的创客为个案,对“邑空间”商城运作模式背后的创客们进行数据分析,以期探究“邑空间”创客商城的发展现状。

1.2.1 “邑空间”的创客(简称“邑客”)群体身份背景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1)“邑客”中创业年龄大部分集中在26-35 岁之间,是最具活力的年龄,也是网络电商时代的主力军。(2)“邑客”中本科生,占61%,景德镇的另一个集市“乐天市集”的本科生比例占81%。由此可以看出,与“乐天”侧重打造艺术品推广平台不同的是,“邑空间”强调艺术品格调的同时,更加强调生产销售与大众市场接轨。(3)通过对“邑客”个人深入访谈,我们发现,他们中仅有23%的人群将自己身份定位为商人。这是因为他们大多受过系统化的艺术教育,有着实现个人价值的理想,创业目的也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艺术创业理想。

图1 2008年11月“邑客”年龄分布Fig.1 Age distribution of drifting artists in November 2018

图2 2008年11月“邑客”学历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levels for city drifters in November 2018

1.2.2 “邑客”生产及产品情况分析

(1)通过对“邑客”的工作室地址大小租金等情况分析,我们发现这些“邑客”大多把工作室选在离市区相对偏僻的民房中,规模在100 平以下的居多。通常这些创客都处在创业初期,产量主要以集市零售为主,并且使用公共窑炉资源。这样的租金都在1000元以下。创业初期存在很多困难,减少创业成本是“邑客”们首要考虑的问题。(2)调查数据显示,有50%的创客使用当地的公共窑炉,所以他们的租房要求还需要就近窑炉资源,这样会减少陶瓷生产中的运输消耗。老厂在公共窑方面的资源最为丰富;其次湘湖、唐家坞、罗家坞也都有部分公共窑炉资源。而三宝的公共窑炉资源较少,但是从调查得知,三宝的工作室数量和老厂的齐平,因为三宝丰富的是当地空旷的私房资源,租来此地的一般都是购买了气窑设备的创客,这样的工作室起步都要10 万元以上。可见“邑空间”中有一部分都已经过了创业初期,并有稳定订单资源。(3)统计显示“邑客”中有25%是独立创业,这意味着一个人独立完成陶瓷生产,制作成品。这在景德镇的传统民窑里是不可思议的。而科技的发展,技艺的变迁使这一切成为可能。陶瓷生产从以前的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变成了知识创意密集型的生产。(4)从“邑客”们的产品分类中,我们看到从事艺术瓷生产的“邑客”较少,而多数“邑客”生产手工器皿、饰品、生活陶艺这些具有当代元素的产品,产品都偏小巧。

图3 2008年11月“邑客”个人身份Fig.3 Personal statuses of drifting artists in November 2018

图4 2018年11月“邑客”工作室分布Fig.4 Distribution of drifting artists’ studios in November 2018

图5 2018年11月“邑客”工作室规模情况Fig.5 Sizes of drifting artists’ studios in November 2018

图6 2018年11月“邑客”烧窑及窑炉拥有情况Fig.6 Uses and ownership of kilns by drifting artists in November 2018

图7 2018年11月“邑客”创业合伙情况Fig.7 Forms and numberof drifting artists’ partnerships

图8 2018年11月“邑客”生产类别分布Fig.8 Distribution of drifting production in November 2018

2 陶瓷众创于陶瓷手工业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2.1 灵活的制瓷作坊

通过对这些手工作坊进行分类考察。首先,我们发现创业人群由以前江西省内周边农民来景学艺创业,转变到如今来自全国乃是世界各地的大学生。他们都受过现代教育,有现代设计思维,并且在学校学习掌握制瓷各项技术成为创意陶瓷创业的主力军。其次,陶瓷生产的程序似乎在不断简化和便捷,使之以前共72 道工序的繁复技艺,可以在一个独立空间由一个人独立完成。再次,还有血缘和亲缘的陶瓷生产关系也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发生了解体变化,由父传子的技艺变革成为父帮子业的情形。生产产品和小众化的市场,使得这里衍生的作坊全是小型的,最小的就10 平左右,最大的也就一套三层左右的私房。最后,作坊类型和 结构也都发生了变化,在当代青年创客中,没有做坯户和窑户作坊的,他们大多受过系统化的教育,也都有着实现个人价值的理想,成品的最终展示和认可才是动力。但在创业初期也会使用当地保留下来的坯户和窑户资源,这些资源正是新兴民窑业兴起时预备的一批陶瓷手工艺技艺从业者,他们的储存,给青年创客的创业成功提供了技术和人力的支持。

在创客的作坊既有成型又可以完成彩绘及烧制的。这样的人文景观发生大的改变与烧制的窑炉技术改革有直接关系。技术的变革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但这些生产者又用新的生产方式 挖掘着传统文化,带着他们时代的印记,用着他们时代的工具和视角生产着这个时代独特的陶瓷产品。

2.2 “邑客”创业的文化规则

方老师在描述樊家井时说道:“每一种文化现象都包含着一套大家或多或少都共同遵守的规则—这些规则维持着有秩序的社会生活。这些“规则”深深地嵌在人们的习惯和潜意识的心理历程中。然而人们所以遵循这些规则,是因为它们是有序社会生活的本质。”[1]那在今天的“邑空间”又存在着那些文化规则呢?是什么规则在指引“邑客”们的创业生活呢?对于此,我也做了系列调查,初步的考察内容如下。

2.2.1 开源共享的生产

在线下商城每一店铺里,你都会看到二个到三个二维码:一两个用来支付;另外还有一个用来加微信好友。通过加好友你可以看到“邑客”的日常动态,可以看见他们的产品,甚至是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样你可以了解他们的产品更新动态及优惠活动。在集市上,你也可以对大多数人的作品进行拍摄。这两种方式你都可以获得他们产品的具体信息。这也许听起来对90 后的人们来说,毫无新意。但是比较于传统的陶瓷生产,就可以看出端倪。方老师在90年代的田野调查中记录了一次她因为在樊家井进行拍摄,当快门声发出时就冲出一位“激怒的狮子”,让其交出照片。老师分析到:“独家技艺在这里就是作坊的生存法宝,所以这里的手工艺人一般都非常保守,同行们在一起绝对不谈技艺,而且有一种不成文的习惯,那就是同在樊家井开店的人一般不太互相到作坊去串门,即使去了眼睛也不东张西望地看别人的产品,以免犯忌。”[2]

而今天的我看见的“邑客”们,确是家家都设有茶席,天天都会喝茶品瓷。工作室大多都是相互开放的,我每一个提出参观工作室的请求都得到了慷慨的回应。他们新出窑的产品也会经常请其他“邑客”们提建议。

这其中行业发生的逆转性变化的原因还需要回到这些创客们的身份和他们所处的时代中去找答案。首先创客不是农民经济时代手工艺人的一种简单创业。“今天我们所说的创客他们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他们的共同特质是创新、实践与分享,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以及各不相同的特长,一旦他们聚到一起,相互协调,发挥自己特长时,就会爆发巨大的创新活力。”[3]而“邑客”就是一群陶瓷“发烧友”,他们聚在一起探索传统陶瓷文化,实践陶瓷生产,又将自己的喜好兴趣加入陶瓷创作中。

创新2.0 所蕴含的以人为本,注重用户创新、用户体验正越发凸显其价值。通过创新,企业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可以改造传统产业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可以吸收传统行业释放的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并最终为经济提供新的驱动力。从人类生活方式与文化的演进来说,信息化带来的则是一个革命性的跳跃。[4]

这个跳跃的关键就是创新2.0 所提出的,以信息的开放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环境下以用户为中心、面向服务、开放协同的创新形态演变。我们看见在这个时代有无处不在的网络、无处不在的知识。知识、教育、技艺都在一个开源的浪潮中,而保守的手工艺生产在这个时代之所不再适用,因为技艺以不在扮演主体,而产品的创新力,社会的影响力才是决定市场的主体。而要获得这一主体竞争力的方式就是开源交流。

2.2.2 信息优化的创业

互联网和交通系统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被联系在一个更大的网络中。在这个时代里传统的一些经验已经不再适用。“邑空间”作为一个众创空间,就是一个既分享和开源知识,又可在线上线下交流信息,互利互助的一个创新的生态系统。

在这一生态系统中资源的掌握和优化是立足资本。在调查过程中,我遇到很多的“邑客”,他们并不是处于创业初期,在其他街区也有展示空间,但是为什么他们还要来到这个孵化机构,和初期创业者来竞争呢?其中有一个“邑客”告诉我:因为在这里有商业、文化各种讲座、有市场碰撞绞杀促进我们不断的拓宽视野,更新优化设计。总的来说,在陶溪川中我们可以开眼界,讲文化、谈工艺,这里为我们开了一扇窗,使我们成为陶瓷文化人,离开陶溪川,就会离开了这个氛围就会脱轨,在这个最新最大的文化圈之外,自己的思维会形成定势,少了设计的动力而变得和传统生产无异。这里更注重创新类的东西,需要活力,需要新鲜的东西。设计创意在这个氛围中还是很好的、环境造就状态。这样的“邑客”们更期待陶溪川打开更多的商业平台,使他们既可以在这个氛围里,又可有自己常态化的展示。

2.2.3 个性化的需求市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安德森在《长尾理论》一书中说道:在今天“我们正在从一个大规模市场退回到分割市场,只不过,定义不同市场的不再是地理位置,而是我们的兴趣爱好”。[5]长尾理论的兴起正是这种变化的必然结果。兴趣爱好将引导新的市场,个性化需求将成为景德镇创意陶瓷的主要市场。这些就是创客们所面对的属于这个时代特有的市场。

从“邑客”们的作品调研中,我们看见只有22%生产的是艺术品,而其余的78%都是生产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日用瓷。在这些艺术化的日用瓷中,“邑客”们试图重新解读传统的陶瓷文化,用一种全 新的视角去设计制作当代日用瓷,以改变当代人对陶瓷的理解,和改变一种更美的陶瓷体验经历。有“邑客”说道:客人的质量,购买习惯需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培养他的购买习惯,培养客户对产品认知的一些提升,去有意识的提高大家的审美,这一点陶溪川还是做得很好。据悉,陶溪川每年400场的活动,平台时常带领这些“邑客”们走出去,以一个整体的形象,代表景德镇陶瓷新名片参加各种 活动,以此提升景德镇的影响力,推广陶瓷体验文化。

3 文化核心与技术的变迁

3.1 窑炉的继续改革

烧窑业原本是陶瓷生产行业中的龙头产业,在陶瓷成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行业。近两年电窑技术的推进,在梭式窑的基础上又一次降低了生产成本。去年调查时,笔者参观的陶瓷作坊中还主要是以梭式燃气窑为主,而电窑只是承担素烧或釉上彩的烧制。而今年已有几家“邑客”作坊直接用可烧到1250 ℃甚至是1300 ℃电窑烧制陶瓷成品。这一技术势必使陶瓷的发展超越地域性,减低体验或创业成本,将更利于陶瓷文化的推广和普及。

3.2 成型技术的变迁

“邑客”们创业理想大多是做适合现代化家居使用的生活陶艺,所以市场除茶具的坯户可以为其提供服务外,其他的产品大多需要依靠一个从坯户中分离出来的模具行业。在模具中这几年兴起的台湾模具区别于传统的灰石膏,更坚硬、美观、耐用。从福建浙江地区来的这些模具作坊主,通常具有很强的雕塑能力,可以将学生的设计化为实物。在采访过程中,见到一个“邑客”生产了三款大小不一的陶瓷小猪,是为参加陶溪川猪年主题设计比赛的产品。经过了解得知,他的设计是手绘了一张小猪设计稿,并未进行尺寸标注,接下来就交给了模具店,通过口头沟通尤其在模种出样时,沟通调整,最终按要求完成他所要的3种尺寸规格的模具。“邑客”将其带回作坊进行注浆生产。模具作坊简化了设计图纸实物化的过程。给陶瓷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近年来,3D 打印技术也在陶溪川传播开来,在陶溪川设有一个开放的实验空间。

目前,他们正在打造一个邑山综合体,在那里陶瓷创客们可以共享一切生产资源,制作出自己的样品,公司可以合作投产他的产品,甚至只要拿出好的设计就可以由这个综合体打样生产。可见陶瓷的生产在技术上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这一切也印证了市场上核心竞争里发生转移。

3.3 互联网+时代对销售渠道的丰富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购买方式,这些“淘宝双十一”的全胜的营业额就是证据。今天“邑客”们正在使用“微商”宣传交流交易同时,也有一些“邑客”将方向瞄准了“短视频”的巨大 流量。

4 结 论

通过以上的考察和总结,我们发现,现代性的因素全面更新了陶瓷文化的生产路径、生产人员以及销售途径。这些“邑客”身上的文化特征正是属于这个时代的陶瓷文化印记,他们正在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只不过这当中还有很多丰富文化因素有待分析,希望在之后有更深入和更高视角的探究。

猜你喜欢

景德镇创客陶瓷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小创客”有法宝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