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塑造“工匠精神”

2019-07-29蒋卫军唐宏杨庆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塑造工匠精神

蒋卫军 唐宏 杨庆

【摘 要】本文论述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工匠精神”的塑造,分析“工匠精神”及其重要性,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培养“工匠精神”的环境、课程培养方案和教材落后于社会发展、实践训练安排不合理不科学等现状,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情怀、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与生活、在实践中培育“工匠精神”、建立“学徒制”弘扬“工匠精神”等方面提出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工匠精神”的塑造路径。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  塑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C-0110-02

“工匠精神”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追求完美以及极致的体验。“工匠精神”的培育,对于职业教育非常重要,可以说职业教育的生机,正是依靠大力培养“工匠精神”来实现的。然而,与“工匠精神”相关的理念并未在高职院校中得到普及。作为职业学院中专业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该专业更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实现学生毕业与学生就业的无缝对接。本文试从“工匠精神”及其重要性出发,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情怀、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与生活、在实践中培育“工匠精神”、建立“学徒制”弘扬“工匠精神”等方面提出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工匠精神”的塑造路径。

一、“工匠精神”及其重要性分析

一般而言,“工匠精神”是指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进行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工艺成果。“工匠精神”对于国家经济产业的塑造与发展有重要意义,将“工匠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职业精神纳入职业教育的培养范围,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传承、实践这种精神。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进入经济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对于高素质、高专业水平的技术型人才需求提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职业教育中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离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企业的期望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许多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理想,技能运用不够熟练,在工作中三心二意,不能发挥有效的创造力。

在职业教育中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对职业教育的本质进行更加清晰的理解与认知,能够帮助教师与学生认识职业教育的本质。同时,培养学生“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是一项战略性的选择,也是塑造中国“大国工匠”形象的必要选择。在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助于帮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形成健康、长远的认知,认识到自己的技术不仅是今后养家糊口的本领,也是一种口碑、一种品质。而对于教师而言,也要认识到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是教学的战略选择,也是对艺术劳动技能的尊重,这也是职业教育的特殊价值所在。

二、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在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中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企业的需求与呼唤。推动“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改革,也将成为经济转型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在职业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虽然职业教育已经经过多年的发展,但是许多企业甚至某些学校自身都不能很好地区分职业教育以及本科院校学历教育的根本区别。其实,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上,很多职业教育学校与本科学院的課堂安排区别很小。如在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文化课程占据绝大多数的课时时间,反而在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技术课程上缺少篇幅,有些职业学院甚至在最后一年才允许学生离开学校进行艺术设计的实习实践。除此之外,某些职业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规划缺少合理性,往往是盲目跟从社会的热点方向,然而社会需求千变万化,如果一味跟从市场需求,学校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育。

(二)缺乏培养“工匠精神”的环境。“工匠”最普遍的特点是钟爱自己从事的行业,并对自己的专业有非常热烈的热爱与兴趣,有崇高的理想以及职业境界,并且对于工作有非常强大的耐心和恒心,在工作过程中追求精益求精的境界。然而,在职业教育学校中,许多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往往只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理论、艺术历史知识的培养,同时传输相关的技能,而并不是很重视学生对于艺术设计是否存在浓厚的兴趣,一味地填鸭式教学。一些学生也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理进行学习,在此环境中,难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三)课程培养方案和教材落后于社会发展。目前,很多职业技术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培养方案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轨,学生在毕业后往往从事服装设计、室内设计、自由设计等相关职业,学校中学习的技术知识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很多学校使用的教材一直不变,并不能够紧跟时代潮流的发展,导致学生的眼界较为狭小,难以产出高价值的作品。这也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难以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四)实践训练安排不合理不科学。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学制时间普遍较短,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实践训练主要集中在学校的最后一年,主要有两种训练模式。一种是在校内完成设计。由于校内设备较为陈旧,实践的环境往往落后于现实的工作环境,导致实践训练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但没有取得与之相匹配的成果。另一种实践训练是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实习。由于学生拥有的专业技能较少,实习实践时间很短,很多企业并不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指导学生开展工作,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往往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提高。实践训练安排的不合理、不科学,不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专业,学生难以对专业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就更不用说培育“工匠精神”了。

三、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工匠精神”的塑造路径

(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情怀。职业情怀是指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习的专业、今后从事的职业具有发自内省的喜爱。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工作硬技能的培养,还要通过各种课程以及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自己职业的情怀。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自己从事的专业有足够的热爱,学生才会沉下心来努力钻研工作要求,做出精美的产品。在现实教学中,艺术设计类的职业教育不能满足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在培养“工匠精神”情怀的过程中,不应该放过任何的细节积累,从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例如,保持宿舍、教室等私人区域以及公共区域的清洁与整洁,注重个体卫生以及言行举止,积极参与到学校老师开展的实习实践活动中,“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在逐渐的积累中将“工匠精神”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

(二)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与生活。艺术设计专业的职校学生在校主要针对艺术课程展开学习,因此,应将培育“工匠精神”贯穿艺术课堂教育过程中。职业技术学校应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在专业课堂教学中弘扬“工匠精神”。一方面,在理论课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名人伟人的“工匠精神”案例,如齐白石以木匠学徒的身份逐渐转变成为一代伟大的画家,具有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在这些专业名人的实际案例中,学生更能够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存在。另一方面,在进行实训以及实践练习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设计时间,鼓励学生前往企业、乡村、自然进行采风、寻找灵感,在设计中不断打磨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而非一味地完成任务。

(三)在实践中培育“工匠精神”。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教育而言,实践是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学生培养环节中的重要渠道。对于学校而言,将工匠精神和学生实际的学习以及工作实习实践环节联系在一起,学生才能真实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本质,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追求。引入专业的艺术设计器材,开设更多的精细化课程,构建与企业实际仿真的工作环境,是进行校内实习实践的良好选择。然而,尽管很多职业技术学校拥有仿真的设备器材,但构建的虚拟环境都是暂时的,并不能完全代替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想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仍然需要鼓励学生主动前往企业,融入企业的文化与日常,近距离与企业中优秀的“匠人”进行学习交流,刻苦钻研工作的需求,提高对自己的要求,精益求精,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实习活动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四)建立“学徒制”弘扬“工匠精神”。“学徒制”是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中有重要的作用。何为学徒制?学徒制的核心要素指向某一技艺/行业、工作本位学习、有一定的报酬、有一定年限、有协议约定等五个方面,只有基于以上要素,我们才能将学徒身份与在校学生、普通实习生、企业员工区别开来。换言之,学徒制一定是由企业作为主导,选择或引入行业、业内公认的国内外职业标準进行培养,以工作本位与学校本位学习相交替,并支付一定比例报酬,有一定年限的培养模式,缺一就很难形成真正的现代学徒制。如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物流专业与英国政府、机构合作并在国内率先开展现代学徒制,引入英国国际标准,并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对现代学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由此可见,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学生从原本单一的角色化身为学生与学徒的共同体,同时,学生的学习地点不再是学校的教室,而是跟随教师前往企业生产地,传统的理论学习模式转化为了“工学结合”的模式,传统的教师打分也变成“教师+师傅”综合评价。因此,“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出现对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有重要帮助。

总之,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应当崇尚并弘扬“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写入到学生培养体系中,不断探索有效的培养方案。对于艺术设计职业学生而言,塑造“工匠精神”是传承、改进与创新的基础。职业院校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满足我国对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曾勇.基于传统“工匠精神”的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明日风尚,2017(12)

[2]赵俪.传承工匠精神加强高职艺术设计类 学生的职业理念教育[J].统计与管理,2016(12)

[3]骆萌.基于“工匠精神”的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4)

【作者简介】蒋卫军,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专任教师,专业负责人,讲师。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塑造工匠精神
全人教育理念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当前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简述中国戏剧语言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
应用型理念下创意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