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教育理念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11-30刘韬

戏剧之家 2016年22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江苏省

刘韬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艺术设计人才的教育与培养。目前,江苏省内的一些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着授课方式缺乏针对性、教育目标功利化、实践环节表面化等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此,应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打造精品化教学;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转变教学理念;强化产研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江苏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全人教育理念;江苏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94-02

江苏是我国东部沿海省市中工业化程度较高,职业教育亦较为发达的省份。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迈入中高端,企业的品牌意识的增强,创意产业迎来了如火如荼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创意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更高要求,艺术设计逐渐成为高职教育中的热门专业。但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体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模式过时、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亟需以新的教育思想引领教育改革。全人教育是欧美等地的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广泛采用的教育指导思想,对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功不可没。本文即从全人教育理念出发,分析了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优化路径,希望对高职教育的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全人教育理念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一)全人教育的基本内涵。现代意义上的全人教育最早是由美国的教育学家隆·米勒提出,后经过世界各地教育界专家学者数十年不断研究、拓展,逐步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教育理论。全人教育思想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强调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帮助受教育者发展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受教育者智力、情感、社会性、物质性、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的全面挖掘,在于受教育者道德与精神境界的体验与提升;其不仅关注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还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互动。

(二)实施全人教育是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后工业时代产业边界的日渐模糊,社会生产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愈来愈高,智能化的机器设备、生产工具也在不断取代传统的低端人类劳动,因此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已经不仅仅是培养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更重要的是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其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吸收运用高新技术成果、创新创业的素质和能力。艺术设计是一项集艺术性与专业性于一体的生产实践活动,既要求从业者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修养,也需要从业者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因此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必须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为根本,以培育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同时兼顾学生的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而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对内在的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挖掘正是全人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由此可见,实施全人教育是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授课方式缺乏针对性。从客观条件来看,由于江苏是我国人口密集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高职教育生源广阔,加之近年来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入学人数的持续增加,使得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设备捉襟见肘;主观方面,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本质差异,教学方式仍然沿用中学时期的模式,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得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授课普遍缺乏针对性,表现出规模化的特征,课堂教学学生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

(二)教育目标功利化。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提升本校在招生方面的吸引力,过度追求毕业学生的就业率数据,导致了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实践中的功利化特征明显。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部分高职院校一方面过于注重对各类设计工具的熟练运用,过于注重对实用性知识的教授及考核,往往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专业教学深度和广度不足;另一方面过于追求专业与岗位的对口,在专业划分和教学内容上割裂了关联专业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三)实践环节表面化。首先,由于江苏省学生实习实训平台建设不完善,艺术设计专业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能够给学生提供的实践锻炼有限;其次,受限于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不足,在校学生实地参与企业一线艺术设计工作的机会不多;最后,部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停留在实习报告、实训总结、书面评分等纸面化考评上,导致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呈现出表面化的特征。

三、全人教育理念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

(一)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打造精品化教学。全人教育思想十分重视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挖掘,艺术设计也对人的创意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高职教育领域,学生个性的发展只有通过个性化教学来实现,创造性的培养则有赖于启发式教学和宽松的学习氛围,这都要求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朝着精品化方向发展。当前高职院校授课方式规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师资力量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投入,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增设一线教师岗位,适度引入社会性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应鼓励教师积极进修、参与培训,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为打造精品化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二)提高认识,转变教学理念。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虽然在现实中,教育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功利色彩,但教育者工作者应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尽力避免功利主义因素对教育的负面影响。就高职教育中的艺术设计专业而言,相关教育工作者首先应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职业发展,不应过度追求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短期的就业率,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上应加大人文学科的比重,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内在基础。

(三)强化产研融合,校企合作。全人教育强调人与社会的协调互动,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高职院校强化产研融合,校企合作不仅仅能提升办学水平,有效提高教育质量,还能极大地提升自身的技术服务能力,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一,高职院校要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建立健全有利于产研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从制度层面保证两者工作的顺利推进;第二,高职院校要着力拓宽与有关制造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设计公司等以创意服务为主的各类社会经济组织的合作渠道,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产研融合,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三,高职院校要努力做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校企合作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张俊竹.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8).

[2]吴良勇.新时期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现代装饰(理论),2014(2).

[3]徐娜子,万礼.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

[4]邱德昌.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方法之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9).

[5]王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6).

[6]李小燕.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美术大观,2011(3).

作者简介:

刘 韬(1979-),男,汉族,重庆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工业设计、设计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江苏省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中以项目教学促产学研结合的策略研究
应用型理念下创意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