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中压力导管的应用与价值评析
2019-07-29杨向东张广田王文斌戴文俊
杨向东,张广田,王文斌,戴文俊
(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心血管内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心房颤动属于常见心律失常类型之一,可能诱发卒中、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严重事件。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而我国老龄化加剧,导致本病发生率有所升高[1]。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射频消融是近20年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热点课题。为了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中压力导管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我院就收治的86例患者实施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纳入对象有完整资料,确诊满足心房颤动诊断标准[2],均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消融禁忌症、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病变、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29~74岁,平均60.5±4.3岁。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8~76岁,平均60.1±4.8岁。两组患者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射频消融治疗,不同之处在于对照组选择普通盐水灌注导管,观察组选择压力感应导管。局麻后穿刺左锁骨下静脉与右股静脉,经锁骨下静脉途径将冠状静脉窦电极(10极)置入,股静脉途径放置Swartz鞘,直到上腔静脉,从右前斜刺房间隔,静推80~100 IU/kg普通肝素,并监测活化凝血时间,使其维持250~300 s。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肺静脉单圈隔离率,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2.0处理数据,%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而肺静脉单圈隔离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效果指标 [±s,n(%)]
表1 对比两组效果指标 [±s,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手术时间(min) X线曝光时间(min) 肺静脉单圈隔离率(%)观察组(43) 123.58±13.22* 16.23±3.94* 38(88.37)*对照组(43) 178.56±12.89 44.20±6.75 26(60.46)
3 讨 论
相比正常人群,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功能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容易发生脑卒中,死亡率较高。从一些研究中看出,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要比药物治疗更优,得到广泛证实。对于心房颤动采取射频消融治疗时,肺静脉电隔离术属于基础,一旦其不彻底,则容易导致其术后复发心房颤动。传统消融导管难以客观评估导管和心脏接触度,压力感应导管作为新型导管,可在消融时实时监测压力,反馈实时压力信息,使得消融更稳定,压力也更合适。综上,心房颤动中应用压力导管进行射频消融,相比普通盐水灌注导管可更好地减少手术时间与X线曝光时间,同时可提高肺静脉单圈隔离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