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后超声心动图表现1例
2021-05-11李苓俐
王 芳 李苓俐 刘 梅 唐 红
患儿男,2 岁5 个月。出生后1 个月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出生后4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膜周型),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于外院行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室间隔缺损修补+动脉导管结扎术。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随访:心室水平及大血管水平分流消失,心房水平左向右为主双向分流,可见3支肺静脉入左房,肺动脉高压。现患儿因活动后心累、气促于我院就诊。体格检查:心界扩大,心率111 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经胸超声心动图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①右心增大,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入右房;②右上肺、右下肺及左下肺静脉开口变窄;③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缺损大小13 mm;④肺动脉高压(图1)。血管成像CT 增强扫描示:心脏增大,以右心增大为著;右上肺静脉汇入右房,余3 支肺静脉汇入左房,开口处管腔变窄;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图2)。经我院心脏外科手术证实患儿仍存在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并再次行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房间隔缺损修补+肺静脉狭窄解除术。术中见:房间隔中份缺损;右上肺静脉开口于右房;右侧肺静脉开口处狭窄,可见瘢痕样组织;左侧肺静脉开口处狭窄,可见内膜增厚。术中处理:将右上肺静脉隔入左房,解除肺静脉狭窄,修补房间隔缺损。术中测得右室压力与左室压力比值30%;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修补,心房水平分流消失,右上肺静脉隔入左房,解除肺静脉狭窄,4 支肺静脉血流通畅。术后3 d 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修补,房水平分流消失,右上肺静脉血流入左房,4支肺静脉开口处血流均通畅(图3)。
图1 首次先天性心脏病术后2年超声心动图表现
图2 首次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管成像CT增强扫描图
图3 再次矫治术后3 d经胸超声心动图表现
讨论: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指部分肺静脉与左房无连接,一般为单支或多支肺静脉与体循环静脉或右房相连接,包括无名静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奇静脉、冠状静脉窦和右房等,主要为上腔静脉和右房[1]。房间隔缺损造成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导致右心容量负荷增大、肺血流量增多,肺静脉异位引流亦增加右心容量,两者同时存在时对患者右心造成较大负担,持续的右心高负荷和肺血流量增多在早期出现容量性肺动脉高压,及时诊断并矫治可将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既往研究[2]显示经手术修补的房间隔缺损及将异位肺静脉矫治入左房,可减轻右心高负荷和减少肺血流量,术后改善者达77%。若未进行临床干预,长期的右心高负荷和肺血流量增多将导致肺小动脉内膜增厚,阻力增加、血管发生重塑,从而造成难以逆转的阻力型肺动脉高压,致发生右心衰竭甚至死亡[3]。
本例患儿首次外院手术未能将右上肺静脉隔入左房,可能因术前肺动脉高压所致,由于未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加之术后4 支肺静脉出现不同程度变窄,使其右心容量及压力负荷过重,故术后6 个月超声心动图随访提示患儿出现肺动脉高压,术后2 年出现心累、气促的临床症状。文献[4-5]报道术后出现肺静脉狭窄的原因有:①解剖因素如术前单心室、内脏异位、本身存在肺静脉狭窄;②手术方式如传统手术方式和缝合方式不同。本例患儿首次术后出现肺静脉狭窄,考虑与手术方式有关,术后肺静脉狭窄导致心脏泵血减少及肺淤血,加重肺高压。
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难度较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更大,需超声医师熟练掌握操作手法,并具有清晰的诊断思路。临床工作中需注意:①当右心大小与房间隔缺损大小不匹配时,应追踪探查4 支肺静脉的回流情况,若高度怀疑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可以借助其他影像学检查确诊[6]。②关注左房大小,当左房、房间隔缺损均较小,而右心明显增大时,应分别追查4 支肺静脉回流情况。本例患儿术后3 支肺静脉开口变窄,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致使左房变小,更增大了肺静脉扫查的难度。③通过多切面扫查,寻找右房、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冠状静脉窦、无名静脉等有无异常血流汇入,以判断肺静脉是否异位引流入右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