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确分类标准 依序分而治之*
——例谈固定一个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分类问题

2019-07-24郭源源

中学教研(数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顶角等腰三角边长

●郭源源

(金陵中学西善分校,江苏 南京 210005)

在数学中,当问题所给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就要根据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然后逐一研究,汇总结论,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分类讨论[1].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往往能使复杂问题条理化、繁琐问题简单化,是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和缜密性的关键,同时也是提升学生问题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初中数学中,分类讨论占有很高的地位,它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常见的数学逻辑方法.

几何中等腰三角形的分类,因其图形的直观性和其边角特征的常用性,成为了经典分类问题,也是历届中考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固定两个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分类问题通过以两个顶点为圆心、线段长为半径分别作圆,并连出垂直平分线,从而利用3个轨迹即可有条理地解决这种分类问题,即“两圆一线法”.但固定一个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分类问题,无法用这种方法解决,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分类意识和读图构图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所得,以近些年的中考题和其变式为例,谈谈这类问题的解法策略,与同仁交流、分享.

1 以“顶角顶点”和“腰的位置”分类

例1 在一张长为7、宽为5的矩形纸片上,现要剪下一个腰长为4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矩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其余的两个顶点在矩形的边上),则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数学中考试题第16题)

分析 本题对于剪下的等腰三角形,不明确的点有两处:其一是与矩形顶点重合的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顶点还是底角顶点,因此需要分类讨论,分类标准可以按顶角顶点来分;其二是长为4的腰具体位置并不清楚,需要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可能的位置,因此也需要分类.故本题用二级分类可有条理、不重不漏地解决.

解 1)当重合顶点A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顶点时,等腰三角形的构法如图1所示,则

图1 图2 图3

2)当重合顶点A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顶点时,因为4小于矩形的两条边长,所以一条腰只能在矩形的边上,可分为边AD和边AB两类:

①长为4的腰在边AD上,构法如图2所示,则

②长为4的腰在边AB上,构法如图3所示,则

例2 在一张长为16、宽为8的矩形纸片上,现要剪下一个腰长为9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矩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其余的两个顶点在矩形的边上),则这样不同形状的等腰三角形有______种.

分析 本题基于例1的分类标准,将腰长改为9,因为腰长介于矩形的长和宽之间,所以矩形重合顶点的这条腰的位置可能在边上也可能在矩形内部,这样画出的等腰三角形就会更多.故更加合理的分类标准是有条不紊地画出所有图形.

图4 图5 图6

解 1)当重合顶点A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顶点时,等腰三角形构法如图4所示,△AEF为所求.

2)当重合顶点A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顶点时,因为9介于矩形的长和宽之间,所以AE这条腰可能在矩形的边上,也可能矩形的内部:①若腰AE在边AD上,等腰三角形构法如图5所示,则△AEF,△AEF′,△AEF″为所求;②若腰AE在矩形内部,等腰三角形构法如图6所示,则△AEF,△AEF′为所求.

综上所述,画出的等腰三角形有6种,形状不同的有4种.

点评 等腰三角形的分类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等腰的二级分类一直是学生解题中的难点.此类题型注重思想方法的掌握,突出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想象和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因涉及的结果较多,图形的构法较活,且基于不同经验下学生的分类标准可能不同,这就造成了此类题解法过程混乱、没有条理,最终容易出现漏解或重解的情况.笔者认为解决此类题,切不可一上来就陷入一个个具体图形中,不要急于关注结果有几个,而应从大局出发思考结果有几类,明确分类标准,再分而治之.

2 以“顶角顶点”和“腰底大小”分类

例3 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请画出以A为一个顶点,另外两个顶点在正方形ABCD的边上,且含边长为3的所有大小不同的等腰三角形(要求:只要画出示意图,并在所画等腰三角形长为3的边上标注数字3).

(2015年江苏省南京市数学中考试题第25题)

图7

分析 本题的等腰三角形,不明确的点仍有两处:其一,顶点A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顶点还是底角顶点?其二,长为3的边是等腰三角形的腰还是底?基于这样的条件分析,确定分类策略是以“顶角顶点”和“腰底大小”为标准的二级分类,如图7所示.

解 1)当A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时:

①若3为腰,小于正方形边长4,故长为3的腰只能在正方形边上,如图8所示;

②若3为底,由正方形的对称性,知3为底的图有两种,如图9所示.

2)当A为等腰三角形底角的顶点时:

①若3为腰,小于正方形边长4,故AE这条腰只能在正方形的边上,如图10所示;

②若3为底,由数据分析知AE这条底只能在正方形的边上,如图11所示.

综上所述,画出大小不同的等腰三角形有5种.

图8 图9 图10 图11

例4 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以A为一个顶点,另外两个顶点在正方形ABCD的边上,且含边长为4.1的所有大小不同的等腰三角形有______种.

分析 本题在延续上述二级分类标准的前提下,将等腰三角形的边长改为4.1,因其大于正方形的边长,故长为4.1的边不管为底还是为腰,都必须在正方形的内部,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结果,分类构图如图12~图15所示,共画出7种大小不同的等腰三角形.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点评 在明确分类标准、依序分而治之的策略下,解题过程呈现条理化和层次化,从而突显出思维的结构框架.这种方法的渗透,不仅仅是在教学生如何解题,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此题在掌握了分类策略后还可以继续往下研究,所给边长在什么范围内等腰三角形有5种?什么范围内有6种?结果可能有8种吗?等等.

3 以“腰底大小”和“腰底位置”分类

例5 在边长为8的等边△ABC中,以A为一个底角顶点,另外两个顶点在等边△ABC的边上,且含边长为7的所有大小不同的等腰三角形有______种.

图16

解 1)当7为腰时:①若腰AE在边上,则等腰三角形构法如图17所示,△AEF,△AEF′为所求;②若腰AE在形内,如图18所示,无法构出符合要求的图.

2)当7为底时:①若底AE在边上,则等腰三角形的构法如图19所示,△AEF为所求;②若底AE在形内,则等腰三角形构法如图20所示,△AEF,△AEF′为所求.

综上所述,画出的等腰三角形有5种,大小不同的有4种.

点评 本题将基本的载体图形由正方形变成了等边三角形,因图形性质的不同,就会造成所给数据边的位置分析不同.当AE的长介于等边三角形的高和边长之间,会有两种可能位置.针对这一现象,还可以将本题中的A为一个底角顶点改编为A为一个顶角顶点,那么结果就更多了.但不管怎么变,此类题的解题策略始终是先高位思考,明确分类的标准,再依序分而治之,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最后汇总归纳.这种化繁为简的思维恰恰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综上,固定一个端点的等腰三角形分类构图问题看似虽小,没有繁琐的计算和复杂的推理,但其实质却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整个过程涉及到分类策略的运用、数据条件的分析、图形位置的推理、识图构图的方法等,思维含量很高,对提升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全面性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分类思想的形成,不仅来源于教师教学时的方法渗透,还来源于学生解题时的回顾反思.一种思想方法的掌握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平时教学和解题中不断沉淀、逐步完善的一个漫长过程.根据几轮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对于初中学生分类思想的培养大致需经历以下4个层次:

1)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很多分类讨论的题目,学生的错误不是因为解错,而是因为漏解,压根就没想到还有别的情形.故解题教学时要紧抓审题环节,并不是解完题再想有无别的可能,而是审题中对“模糊条件”和“分类信号词”的捕捉,让学生在审题环节就能意识到这是一道分类题.

2)引导学生制定分类的标准.意识到分类就不会漏解了吗?如本文中的分类,若没有清晰的分类标准,解全答案并非易事,因此一个合理的分类标准至关重要.教学时,最合理的分类标准不是教师直接告知的,而是学生由各种标准之间对比产生的.基于学生理解,思路最清晰,结构最简单,就是好标准.

3)指引学生破解各类情形.通过分类标准,将一道题分解成具有并列关系的几个子问题,然后依序分而治之.这类子问题的解法,往往方法和思路如出一辙,只要学生解题有序,会解一个,就能通解一类.

4)带领学生回顾分类的过程.波利亚解题四步骤中最后一个步骤是回顾反思,它是提炼方法和感悟思想最好的时机.没有经历回顾反思的题只是一道题而已,有了回顾反思“一道”就能变成“一类”,解题就能从“无限”的题走向“有限”的思想方法[2].

最后,分类讨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它的渗透和运用需要一定的意识习惯和经验积累,而意识和经验的积累都必须在解题实践中获得,只有在实践中锤炼的思想方法才是学生真正能留得住、带得走的数学财富.

猜你喜欢

顶角等腰三角边长
探讨一般三棱镜偏向角与棱镜顶角的关系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怎样构造等腰三角形
“两圆一线”巧算等腰三角形
凉亭中的数学
大楼在移动
“潜伏”在平行四边形中的等腰三角形
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
顶角为100°的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一个关于三角形边长的不等式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