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意外”而精彩*
——记一次染色问题探究的奇幻之旅
2019-07-24盛耀建
●盛耀建
(湖州中学,浙江 湖州 313000)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它是超出教师课前教案设计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如果我们能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
笔者在最近一次主题为“多面体顶点染色问题”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解答中出现的多种意外,使得笔者在解决意外的过程中,带领学生经历了一次探究之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 部分课堂实录
例1 如图1,从5种颜色中选出3种颜色,染在四棱锥S-ABCD的5个顶点上,每个顶点上染一种颜色,并使同一条棱上的两端点异色,求不同的染色方法种数.
作为一个范例,笔者先让学生思考若干分钟时间,然后与学生一起总结出该题的一种有效染色方案: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具体分析如下:
变式1 从5种颜色中选出4种颜色,染在四棱锥S-ABCD的5个顶点上,每个顶点上染一种颜色,并使同一条棱上的两端点异色,求不同的染色方法种数.
1.1 几种答案产生
变式1以学生自主思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进行合作探究.
师:从题意分析可知,选出的4种颜色必须要染完.有没有同学能依据例1的解决方法,设计一种合理的染色方案.
(思考片刻后,教师请学生代表发言.)
(360种不是笔者想要的答案,“课堂意外”开始萌芽.)
师:生1的答案是360种,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生2:生1的答案不对,应该是300种!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2:生1的方法包含了点A与点C同色且点B与点D同色的情况,而此时仅用了3种颜色,不符题意,故需除去这种情况.而例1告诉我们仅用3种颜色的染法有60种,因此变式1中不同的染色方法种数仅需在生1回答的360的基础上减去60即可,应为300.
(300种也不是正确答案,“课堂意外”得到蔓延.)
师:好像有点道理,还有不同意见吗?
坐在角落的生3欲言又止,笔者观察到了,请其回答.
生3:我跟前两位同学的答案都不一样,我算出来只有240种(笔者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我是这么想的:共5个点仅4种颜色,从图形结构分析可知,分点A与点C同色(点B与点D不同色)有
或点B与点D同色(点A与点C不同色)有
故不同的染色方法种数为120+120=240.
(一道题竟然得出了3种答案,“课堂意外”达到顶峰.)
顿时,班级里像是炸开了锅,笔者顺势将学生以前后桌4人为单位分成若干组进行讨论,到底哪个答案正确?
几分钟后,从小组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小组认为240种是正确答案.
师:很好,240种是正确答案.生3的做法中注意到了有5个点却仅4种颜色,故必有两个顶点同色,从点A与点C同色(点B与点D不同色)和点B与点D同色(点A与点C不同色)两个角度进行分类,得出不同的染色方法种数为120+120=240(称其为法1).
1.2 错误原因分析
师:生1的答案“360种”明显是错的,那么生2为什么也错了,问题在哪里?
(纠错,找出错解原因,将探究活动推向高潮.)
生4(自言自语):仅用3种颜色的染法有60种是对的,因此360种肯定不是用3种或4种颜色染色的染法种数,这里一定有问题!我们可以先求出用3种或4种颜色染色的染法种数!
笔者借用生4的话给全班学生作了些许引导,不一会儿生5用间接法求得:
师:生5采用间接法求得用3种或4种颜色染色的染法种数果然是300,因此用生2的想法做此题应该是300-60=240.
师:生1的做法能否通过改进得出正确答案呢?
笔者话音未落,生1举手了.
全班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3 问题本质揭示
为什么生2不能将生1得到的360种作为用3种或4种颜色染色的染法种数?
为了能够说明问题,揭示问题本质,笔者在课堂上又举了两例:
例2 现有4种颜色,染在四棱锥S-ABCD的5个顶点上,每个顶点上染一种颜色,并使同一条棱上的两端点异色,求不同的染色方法种数.
例3 现有5种颜色,染在四棱锥S-ABCD的5个顶点上,每个顶点上染一种颜色,并使同一条棱上的两端点异色,求不同的染色方法种数.
犯了杂揉(一方面要求4种颜色都要用,另一方面将仅用3种颜色的染色的情况也考虑进去了)的错误.
修正错误后可得:
2 课后反思
2.1 课堂意外的认识
课堂意外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课中生成性资源,是教学的瑰宝,值得每一位执教者珍惜,处理得当会使原本平淡的课堂大放异彩,处理不得当也会使精彩的课堂走向平庸.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活”的过程,千变万化,谁也无法阻止“意外”的发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2.2 错误资源的利用
课堂中实时产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带领学生探讨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归纳总结,以防再次犯错.整个过程中,学生在不断地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同时,也在对比、感悟、思辨、总结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这也加强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互助,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育人的目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贝恩布所说:“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没有大量错误作为台阶就不能攀登上正确结果的宝座.”[1]
2.3 面对意外的处置
课堂意外在所难免,作为教师面对意外应有正确的心态,要认识到课堂教学是服务于学生的.当学生有意无意地跳出教师设计的思路时,千万不能不知所措,也不能硬着头皮按原计划上课.教师应冷静对待,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机智,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把课堂意外转化为“教学资源”,使意外成为课堂教学中“无法预约的精彩”.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在本节课的实施过程中,课堂意外随3种答案的依次出现被一步步推向顶峰,面对课堂中出现的一波波“意外”,笔者并没有自乱阵脚,而是做到了“让学生把话说完”,并以问题的形式顺势将“意外”抛出引导学生将其推向顶峰,最终利用纠错环节,将“意外”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