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扫描对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观察

2019-07-22张瑞玲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

张瑞玲

【摘 要】目的:探究MRI扫描对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时间段为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临床诊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使用MRI扫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诊断结果更优,疾病診出率、病变分析准确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使用MRI扫描诊断,能够有效提升诊断的疾病诊出率和病情分析准确率,及时对患者病情有了准确的了解,有利于预后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MRI;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1

近年来,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增高趋势。股骨头坏死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长时间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耗,严重的还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1]。股骨头坏死在不同年龄阶层、性别均可能出现,主要为股骨头坏死轻微改变,要预防较为困难[2]。临床上对该描述无明显意义,仅对部分手术操作产生影响。股骨头坏死要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才能更好的制定治疗方案,关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工作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本次研究中,抽取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时间段为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将其分为两组小组后,通过组间对比分析来探究MRI扫描对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抽取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时间段为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

入选标准[3]:

①年龄大于18岁;

②严格按照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诊断后入组;

③有股骨头坏死病史的患者。

诊断标准[4]:

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根据股骨头坏死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排除标准[5]:

①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结缔组织病、肾脏疾病;

②近期有严重感染、手术等应激情况;

③同时补充性激素、生长激素者;

④同时合并垂体后叶受损的患者;

⑤对激素药物过敏者。

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2.26±1.12)岁;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2.11±1.21)岁。所选取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后,结果显示P>0.05,因此可知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可行。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诊断:了解患者基本病史和身体状况后,对患者病情进行临床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尽量帮助患者进行放松,并且应确保患者在诊断前切勿服用任何药物,以免对诊断结果产生影响

观察组结合使用MRI来进行诊断。MRI检测采取GE公司生产的1.5T超导磁共振机,脊柱线圈,扫描采取失状面T1WI,T2WI,横断面T2WI,一些病例加做冠状体位,增强扫描采取Gd-DTPA根据0.1mmol/kg静注以后采取FSE T1WI序列常规进行扫描。

1.3 观察指标

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记录两组患者的疾病诊出率(诊出病症)和病情分析准确率(能够准确分析患者的病情)。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表示方法:

①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再用T值检验;

②计量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再用卡方(X?)检验。

两种数据均用 pe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以 P<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诊出率和病情分析准确率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间进行比较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股骨头坏死在临床较为常见,由于该疾病病情发展较为缓慢,因此起病时间难以确定。股骨头坏死可能导致患者疼痛、躯体不适等,时而病痛难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不能更好的参与社交活动。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方法较多,当务之急是通过临床实践寻找出治疗效果最佳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结合MRI检查可以获取病人器官、血管、骨骼、软组织等身体细节图像从而更好地做出诊断,通过减少扫描过程中的数据量进而加快MRI的扫描速度,用AI填充扫描过程中遗漏的图像。本次研究中,抽取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小组后,通过组间对比分析来探究MRI对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效果。根据最终观察的结果,采用MRI来进行诊断的患者,疾病诊出率和病情分析准确率均较高,诊断效果理想。能够对患者的病变部位准确成像,及时观察到股骨头坏死的具体情况,预防误诊漏诊。磁共振扫描速度快,显示病变的敏感性高,图像清晰。还可进行MR血管成像、水成像等技术。为医院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更加便捷、准确的技术支持,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可靠的服务。

综上所述,对股骨头坏死患者使用MRI诊断,能够有效提升诊断的疾病诊出率和病情分析准确率,及时对患者病情有了准确的了解,有利于预后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王金星,陈勇忠,卫秀洋等.髓芯减压植骨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J].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2016,3(2):83-86.

陈雷雷,陈晓波,洪郭驹等.联合高分辨率MRI和micro-CT评价桃红四物汤对兔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作用[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7,25(1):25-30.

冷晓明,姜胜攀,黄勇等.MRI测量股骨头坏死塌陷前期髋关节软骨的厚度及表观弥散系数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7):101-103.

韩晓蕊,洪郭驹,赵曼等.磁共振T1ρ和T2-mapping定量技术对股骨头坏死软骨变性的对照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7,32(8):866-869.

傅维民,王本杰.基于影像学技术股骨头坏死病灶范围、血液供应与病理变化关系:诊断性动物实验方案[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7):1086-1091.

猜你喜欢

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
超导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效果比较分析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