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标准化护理在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观察

2019-07-22王杰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股骨骨折术后康复

王杰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标准化护理在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手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骨折内固定手术,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04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患肢髋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手术后患肢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骨折术后患者标准化护理的实施, 可以有效地缓解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术后疼痛, 缩短下地时间, 减少了患者患肢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升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关节康复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标准化护理;股骨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康复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2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科老年人常见而多发的骨折, 好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 约占全身骨折的1.4%[1]。临床资料显示,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伤后3个月内死亡率最高[2]。由于现在手术治疗技术的提高, 先进的医疗仪器、配合标准化护理的实施, 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本科在汲取传统内固定方法经验的基础上, 自行设计了与股骨近端结构相适应的解剖型颈干加压锁定钢板, 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 目前已在本科临床应用, 2009年10月~2014年10月应用患者208例。因此, 本研究着重探讨标准化护理在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骨折手术后的患者康复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4年10月本科收治股骨转子区骨折老年患者208例, 均适用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 其中男90例, 女118例。入院后做骨密度(BMD)测量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均是中度以下骨质疏松老年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0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 术后均安全返回病房。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的术后护理宣教进行指导:术后24 h内平卧位, 肢体制动。术后3 d开始行足趾与踝关节的主动运动及股四头肌、臀大肌的静止收缩等锻炼。具体护理如下:①术后1周内(第一阶段):术后当日, 待患者麻醉清醒后, 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 并指导患者对患肢的踝关节、趾关节做主动屈伸运动, 术后6 h, 要帮助患者每2~3小时翻身1次, 护士站于患者患侧, 患者取仰卧位, 双膝之间放一软枕, 嘱患者患肢膝关节稍微屈曲, 健肢伸直, 护理人员拖住患者膝部和髋部, 将其向健侧翻转, 呈侧卧位, 躯干部用长枕支撑, 呈60°。术后第1天, 即可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收缩5 s、放松3 s), 5~10 min/次, 5~6次/d, 其后可逐渐增加运动频率和活动次数。②术后1~2周内(第二阶段):患者在进行第一阶段康复训练基础上, 逐渐加大活动范围, 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③术后2~4周(第三阶段):患者可进行扶床站立、学步架行走、负重训练, 注意负重前拍片检查, 确保内固定稳定, 健肢活动正常。对于稳定性骨折患者, 术后2周进行训练, 对于不稳定骨折患者, 则在术后4周进行训练。④术后2~3个月(第四阶段):以逐渐恢复到伤前独立运动功能为目标, 在安全范围内, 让患者进行上下楼梯, 自行如厕、穿衣、穿袜、日常生活等。并鼓励患者走出家庭, 融入社会生活, 恢复正常生活。⑤术后6个月后(第五阶段):院外随访和定期复诊相结合, 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最多随访时间12~24个月, 平均随访15-2个月。

2 結果

2. 1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患肢髋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早期并发症, 观察组出现2例(1.9%)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对照组出现9例(8.7%) 并发症, 其中DVT 6例, 肺炎2例, 褥疮1例, 两组术后均未见感染、神经损伤。晚期并发症, 观察组未见假体松动、下沉、脱位和髋内翻发生;对照组中有4例出现髋内翻, 1例股骨干骨折。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 随着独居老人不断增多, 各类跌倒或摔伤及车祸引发的外伤, 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 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本研究证实, 良好的护理方法是对精湛手术治疗的一种补充,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目的是早期负重活动, 尽快恢复伤前活动能力, 减少并发症和内科合并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通过术后标准化护理康复指导, 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促使患者早期进行标准化功能锻炼, 促进患肢局部血液循环, 从而缩短患者下地行走的时间。

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 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标准化护理指导实施应用, 能按照患者各个术后不同阶段循序渐进、有计划的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功能锻炼, 有利于患者较快恢复髋关节功能, 为患者早期负重作准备。本研究显示, 两组患者在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说明对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骨板内固定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这不仅能迅速恢复患肢功能, 而且患者能早期负重行走, 减少患者长期卧床所致的全身和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 标准化护理可加快髋关节肌力恢复, 减少肢体肿胀, 缩短患者下地时间, 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 是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术后理想的护理方法, 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贺建军, 葛建忠.股骨转子间骨折10年国际发展趋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22):4151-4158.

周静.人性化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中国保健营养, 2012(6):1223-1224.

邝英桂, 牟玉华.延续护理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机体康复影响.广东医学, 2013, 34(16):295-296.

猜你喜欢

股骨骨折术后康复
常规护理及临床护理路径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对比研究
心理干预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解剖钢板结合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LetenneurⅢ型Hoffa骨折
围术期全期护理对肛肠外科患者术后康复及自护能力的影响观察
标准化护理在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观察
心理干预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