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临床治疗
2019-07-22孙振刚魏富鑫范金山
孙振刚 魏富鑫 范金山
【摘 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 月于本院行PK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而接受治疗49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年VAS 评分、Cobb 角及椎体高度丢失比。通过对比得出PKP 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治疗,PKP 较保守治疗可快速解决疼痛,并在对椎体高度的恢复、维持,Cobb 角纠正上优势明显。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再骨折
【中图分类号】R2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02
骨质疏松症特征是骨量减少、骨小梁、微结构退化、骨脆性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疼痛迅速得以应用。随着行PKP治疗患者的增加,PKP术后发生的相邻椎体再骨折,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5%~36.7%[1],脊柱外科医师开始重视对邻近椎体再骨折治疗方案的研究。
1 我院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 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PKP治疗OVCF患者相邻椎体再骨折并接受治疗49例,均获得超过12个月随访。28例疼痛症状轻,或病人拒绝二次PKP术,行保守治疗;21例接受再次PKP治疗。保守治疗组28例,男8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67.32±11.62)岁, 再骨折平均时间(3.37±1.43)个月。PKP 组21 例,男5 例,女16 例,平均年龄(71.49±10.34)岁,再骨折平均时间(3.93±1.04)个月。
1.2 术前检查 采用我院OSTEOCORE-XR600 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MEDILINK 公司,法国)测定骨密度T值,测定部位为腰椎(L2~L4)及股骨部,观察骨密度值及T值。根据骨质疏症的诊断标准[2],T 值<-2.5SD判定为骨质疏松症,本组49 例患者的T值分布在-2.56SD~-4.35SD,均确诊为骨质疏松症。
术前所有患者常规行病椎X线正侧位、MRI及CT检查,以排除椎体占位性病变、椎间盘病变、椎管狭窄等致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疼痛,所有患者均无椎管内占位和神經损伤表现。
1.3.1 PKP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体位垫固定复位,腹部悬空。均局部麻醉。X线正侧位透视定位患椎。经双侧椎弓根同时穿刺建立工作通道,采用威高公司(中国,威海)生产的微创器械和特制球囊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密切观察球囊扩张和骨折复位情况,两侧依次球囊扩张约2-3.5ml,当加压后球囊压力值停止回落时停止操作并取出,调和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待固化成“牙膏状”时全程透视下缓慢低压注入椎体内,约4-8ml,观察5min,双下肢活动感觉正常,生命体征平稳,手术结束。术后平卧2h翻身,胸腰部支具固定下地活动,术后给予钙剂及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3-5天出院。出院医嘱3周内每次下地时间约10-30分,每天累计时间小于3小时,3周后逐步增加下地时间,支具固定共3个月。
1.3.2 保守治疗 患者绝对卧床3~4周,疼痛时口服止痛药物,1周后行适当行腰背肌、双下肢肌肉功能锻炼,给予钙剂及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3~4 周后佩戴胸腰部支具下床活动。约3-4周出院。
2 结果
2.1 VAS 评分 两组治疗前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周,PKP 组VAS 评分比保守治疗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年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Cobb 角 ( °) 两组椎体Cobb 角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及治疗1年后,PKP 组Cobb 角纠正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椎体高度丢失比 两组椎体高度丢失比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周及治疗1 年后,PKP 组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平均住院时间。PKP组住院时间5-8d(平均7.1d),保守治疗组住院时间21-28d(平均25.6d)。
讨论
对再骨折的治疗可分为手术及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同初次骨折,绝对卧床3-4周佩戴胸腰部支具下床活动,疼痛时口服止痛药物,期间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本研究显示,保守治疗组椎体高度丢失、脊柱后凸畸形程度呈持续增加趋势。且患者多为高龄,多患有心脑血管及肺部疾病,极易出现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心脑血管意外、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PKP 的优点:可在局麻下完成,对围手术期患者身体状况的要求较低,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方便。因为手术在C 型臂透视下进行,可靠性较高,最主要的是止痛效果迅速,术后回归日常生活周期短;缺点表现为骨水泥外漏,损伤神经系统出现神经症状,或形成栓子造成肺栓塞等恶性后果。
PKP治疗作为成熟的微创治疗技术之一,具有对围手术期要求低,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等优点;与保守治疗比较,可快速改善再次骨折患者的临床症状,早日恢复日常生活;对椎体高度的恢复及维持、Cobb 角纠正上优于保守治疗。
参考文献
尤瑞金, 杨德育, 吕宏升, 等. 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治疗[J]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6, 24 (14) : 1274-1277.
Melton LR. Perspective:how many women have osteoporosis now[J].J Bone Miner Res,1995,10(2):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