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与功能

2019-07-22周敬贵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导图思维活动

周敬贵 林 杰

试论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与功能

周敬贵 林杰

(珲春市第十小学校,吉林 珲春 133300) (延吉市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校,吉林 延吉 133000)

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形成浓厚的活动兴趣、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发展综合活动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和功能。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在认识、学习和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获得进步、成长和发展。

思维导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价值;功能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行动。实践证明,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形成浓厚的活动兴趣、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发展综合活动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和功能,基于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应当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和运用思维导图,使其获得进步、成长和发展。

一、正确认识思维导图,激发活动兴趣

1.对思维导图概念的认识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来表达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东尼·博赞(Tony Buzan),他因此以“大脑先生”闻名国际。

目前,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新加坡教育部将思维导图列为小学必修科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内地,在教育界的应用最初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在学科教学方面,经华东师大刘濯源教授带领的思维可视化团队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把思维导图转化为学科思维导图。学科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基于系统思考的知识建构策略已被全国五百多所课题实验学校引入应用,继而在教育界认同和推广。近年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很多学校和教师也应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和发展学生,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2.对思维导图形式的认识

思维导图是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主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以上是最基本的八种表现形式,每一种表现形式都有其重要的作用。

(1)画圆圈:多用于定义一件事情。主要用于把一个主题(中间圆)展开,联想或者描述相关内容和细节(外部圈)。

(2)气泡图:多用于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特征。主要用于从不同的方面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整理。

(3)双重气泡图:主要用于比较和对照。作为气泡图的升级版,可以帮助学生对两个事物进行对比,找到共同点和差别。

(4)树状图:主要用于分类和归纳。通过主题、一级类别、二级类别等逐层分解,帮助学生分析和整理。

(5)流程图:主要用于分析和确定次序、顺序。帮助孩子有序地去分析和确定事物的发展、内在逻辑。

(6)多层流程图:也称因果关系图,主要用来帮助学生分析事物产生的多个原因和导致的多个结果。

(7)括号图:主要用来分析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应用较多。

(8)桥状图:主要用来类比和类推。

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因人而异,能够充分显现学生的思维个性和思考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以更好、更快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为目的选择和应用。

3.对思维导图功能的认识

思维导图是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扩散思维的展开。应用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其功能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抽象和具体的转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如杜威所说:“当思维被用来作为一种手段,去达到超乎它本身之外的某些美好的或者有价值的目的时,它就是具体的;而当思维仅被用作为达到更深层次的手段时,它就是抽象的。”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思维兴趣、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积累学生学习经验。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学习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获得都是课程的目标指向。思维导图通过点(关键词或想法)、线(辐射线)、面(局部或整体)的思维诱导与激发、发散与整理,进而形成学生更多、更好的学习经验,有利于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经验生成直接经验。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更加直观、丰富、快捷地展现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思维过程和成果,为师生提供高效的教学和学习工具,帮助师生更快、更好地完成活动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有利于丰富活动教育成果。所谓“思行合一”,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和保持良好的思维活性,更好地运用个人才智和集体智慧完成活动任务,让思维和践行过程拥有广阔的空间和成功的体验,必定进一步丰富活动的教育成果。

二、科学运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发展能力为目标取向的活动课程,因此,思维导图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科学运用也应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取向。

1.运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思维导图是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例如:主题确立课上,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后,引导每一位学生运用“画圆圈”“气泡图” 或者“括号图”的思维导图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很容易形成自己的课题网络,确立主课题和子课题。

2.运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相对复杂和同一任务的思维导图需要学生以小组、班级等集体合作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需要有领导、有组织、有分工、有评价的合作学习。例如:课题确立阶段,需要通过小组、班级运用“画圆圈”“气泡图” 或者“括号图”等思维导图合作学习来确立课题网络;方案制定阶段,需要各小组、班级运用“树状图”“流程图”“双重流程图”等思维导图合作学习,来完成班级和小组活动方案,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和集体智慧,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各项活动任务。

3.运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因此,思维导图对于发展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尤为有效。

对于小学生来说,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思维取向单一、思维方法偏少、思维范围狭窄等方面,而思维导图的可视化、多向化、深度化可以帮助学生展现和共享思考和探究成果,把枯燥、乏味的思考变得更有乐趣、更有收获,促进规划设计能力的发展。例如:活动方案制定环节,学生利用“树状图”“流程图”“双重流程图”多种思维导图来更快速、更全面、更合理的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思维导图完成活动目标的设定、活动时间的规划、活动内容的选择、人员分工的分解、活动物品的准备、活动成果的预设、预备方案的设计等各项任务,帮助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细节,再由细节、局部到整体的分析和整理,最终完成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为活动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运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展现方式分为纸质和电子两种方式。纸质思维导图运用颜色、图形、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电子思维导图有很多专业软件,主要有Edraw、Mindmanager、Xmind、FreeMind等。但是,这些软件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以操作,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应用画图工具和Microsoft Word中的“插入”文本框、图形添加文字、颜色来完成。这样,就可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小学生极易学习和掌握。与此同时,网络中还有很多思维导图模板可以参考和应用。

思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也是实践和创新的源泉。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思维工具,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科学应用对于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功能。

[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019—01—26

G623.9

A

1673-4564(2019)02-0157-03

猜你喜欢

导图思维活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六小”活动
思维跳跳糖
“活动随手拍”
思维跳跳糖
烃思维导图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