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实践
2019-07-22
温州市农合联
“三位一体”撬动农村改革的盘子
“三位一体”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点题、亲自破题的一篇大文章。2006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构建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构想。2006年12月,全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现场会在瑞安召开,习近平同志亲自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部署推进“三位一体”改革工作。十年多来,温州市一以贯之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型合作”思想,充分把握温州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机遇,不断深化“三位一体”合作改革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着力健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促进为农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和农民合作经济持续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温州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历史背景
“三位一体”改革在温州落户开花,有其物质与文化的基础,特别是温州独特的经济模式,为农民的联合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温州地处浙南,境内“七山二水一分田”,历史上交通闭塞,自然灾害频繁,抱团合作搞发展是融入温州人民血液中的禀性。同时,温州人民改革创新求发展的意愿特别强烈,温州永嘉燎原社是中国最早探索“包产到户”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克服小农户发展的不足,温州农民从自发联合到专业合作再到联合会,层次由低到高逐步提升,合作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大致经历了四次飞跃。
第一次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和民营经济发展后。改革开放让饱受土地资源稀缺之苦的温州农民能够大胆发展民营经济,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离土离乡、办厂经商的路子。与此同时,这些农民的承包土地开始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原则流转经营权,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随之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应运而生。这种农户间的联合实质上是土地联合。
第二次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稳定发展,而90年代后期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则使广大农民吃下了定心丸,更加放心地流转土地经营权,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入了持续稳定较快的发展轨道。同时,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缺少信息、资金、技术、销售等服务的问题日益突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崛起的新型服务主体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经营方式。这种专业合作社更多是农户间的服务联合,而龙头企业则主要是企业与农户间的服务联合。
温州农民合作组织经历的四次飞跃
第三次发生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发展后(2005年后)。2004年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和2006年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相继颁布,有力推动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全市合作社从2006年591家增加到2016年1.2万家。与此同时,随着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规模化、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以分散、弱小合作社及龙头企业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服务领域、功能、方式等方面的局限性日益暴露,龙头企业、合作社走向联合发展势在必行。2006年以来,温州市通过引导合作经济组织多种形式的联合发展,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一是培育规模大、实力强的合作社,让合作社拓展服务功能。如瑞安上绿蔬果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种业、技术、农资、销售等服务,为社员的7000多亩花椰菜提供产销全程服务,年交易量5万吨、交易额1.2亿元。又如,全市56家有条件合作社通过组建资金互助会,拓展资金互助服务。二是组建合作社联合社,让联合社发展专业化服务(同类合作社联合)或综合化服务(异类合作社联合)职能。去年,全市有各类合作社联合社70家。三是引导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拓展服务功能。如,全市有9个县级供销合作社设立了农信担保公司,为合作社和涉农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四是组织产业协会,让协会聚合全产业链服务功能。如瑞安市组建蔬菜、粮食、铁皮石斛、林果四大产业联盟,发展全产业链服务。上述四种联合主要是合作组织间更高层次的服务联合。
第四次发生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且成为农业经营主要力量后(2011年后)。上述四种联合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仍不同程度存在着服务领域不全、功能不强、效率不高、竞争无序等问题。2011年以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服务组织(企业)联合起来,组建层次更高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由农合联来提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服务。同时,为了确保农合联有人办事、有钱付薪,市、县两级农合联依托同级供销合作社组建理事会执行委员会,而乡镇农合联则由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合作社联合社、基层供销合作社、产业协会等负责日常运行管理。目前,全市构建了由市农合联、11个县级农合联、124个乡镇农合联组成的农合联组织体系,8300多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服务组织(企业)加入了农合联,其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近6000家。今年以来,温州市各级农合联相继进行换届,并根据省委〔2015〕17号文件要求,市、县两级农合联全面设立农民合作基金、资产经营公司,健全农合联功能。这种联合是最高层次的农民组织化,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服务组织(企业)相互间的服务联合,并为投资联合、利益联结营造了有效平台。
主要做法
自200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位一体”理念后,温州率先进行“三位一体”改革试点工作,通过整合各类为农服务资源,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促进生产、流通、信用、科技等多方面合作,不断提高农业服务综合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积极探索农村现代流通、农业生产合作、农民信用服务等方面的新路径,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户创业就业增收。经过5年的探索,2011年组建了温州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到2012年底,市、县两级农合联全部组建,乡镇(街道)农合联组建114家,会员涵盖农民合作社及联合社、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等组织1万余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市、县、乡“三位一体”组织框架,服务面覆盖了全部的乡镇及涉农街道。2017年,温州“三位一体”改革获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项目。同年6月,中农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温州市召开“全国发展‘三位一体’合作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现场交流会”,现场观摩了瑞安、瓯海的“三位一体”改革成果。
第一,不断强化保障体系。市级建立“三位一体”农民合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委农办(市农业局),市委农办(市农业局)主要负责人兼办公室主任,市供销合作社主要负责人为办公室副主任。各县(市、区)成立相应的“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负责“三位一体”改革推进。同时,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组建温州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进一步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三位一体”农村合作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三位一体”农民合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效加强了工作的指导与推进力度。2017年7月,原农业部办公厅等14个单位《关于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的批复》文件将温州“三位一体”农民合作体系建设列为农村改革试验任务,为“三位一体”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
此外,全面构建组织体系。2017年以来,全面完成了市、县(市、区)农合联的换届与组织提升工作,建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理事长、农办主任担任监事长、供销合作社为执委会的组织架构,实行了“议行分立”的“三会”制度,农合联执委会与供销合作社机关实现了相互融合。全面落实农合联农民合作基金和资产经营公司两项基本制度。市及各县(市、区)设立了11个农民合作基金,基金总规模达到2.3亿元;已组建市、县(市、区)农合联资金经营公司11家,市农合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2018年以有规模、有场所、有人员、有活动、有机制、有特色的“六有”标准,创新开展特色农业服务联合体建设,全市已组建特色产业农合联45家,初步形成了“市、县、乡(镇、街)+特色产业农合联”的比较完整的多层级农合联组织体系。
第二,不断提升生产合作。全市不断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发展。全市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万多家,积极引导开展合作社改造提升、规范建设。扩充社员数量,拓展服务功能,延伸经营领域,完善分配机制,重点培育社员数30个以上、年经营收入300万元以上、运行规范且带动明显的合作社。目前,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428家,其中国家级27家、省级78家;强化对会员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完善评级制度和年度报告制度,对属于“空壳社”“睡眠社”的合作社进行清理整顿工作。同时,通过政策、财政等激励扶持,引导合作社组建专业性或综合性的联合社,或与其他涉农经营主体组建行业协会。目前,共组建合作社联合社85个、涉农行业协会100个,有效提升了农民生产组织化水平。此外,不断健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除了传统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外,基层农合联还强化了品牌创建、市场对接、金融合作等综合服务功能。目前,全市建成现代农业服务中心47家、庄稼医院等农村各类服务站点800多家。如瑞安马屿镇农合联为农服务中心,集农资农具、种子种苗、庄稼医院、金融保险、电商服务、农技信息等服务于一体,农民可以获得从种植到销售的“一站式”服务。
第三,不断拓展供销合作。强化品牌宣传、营销推介,帮助培育老供销、“小吃汇”等特色品牌,打响楠溪嘉品、瑞安农产、苍农一品、平阳五个鲜等县域公共品牌等“一县一特色”的区域公共品牌。“瑞安农产”吸纳20多家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开出5家品牌连锁店,开设四川阿坝县名特农产品销售专区,支持东西部扶贫工作。瓯海老供销超市开出100多家门店,优选40多家合作社的绿色农副产品,签订长期供销协议,农业品牌带动合作社与农户发展的形式效果不断显现。同时,建立健全以“县城超市—乡镇商贸综合体—村综合服务社(消费合作社)”的现代消费服务格局和县域连锁经营体系,形成了以瑞安农贸城、苍南浙闽副食品批发市场等为龙头、现代物流配送为手段的农产品购销体系。今年,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109.2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农产品电商销售6.1亿元。此外,提高农业产品品质,强化放心农产品供销服务。瑞安梅屿蔬菜合作社采用供种育苗、农资供应、肥水管理、病虫防治、产品检测、品牌销售“六统一”运营方式,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生产的“三马”牌芹菜、“强绿”牌番茄通过了绿色农产品认证,产品价格比同类商品高出10%。梅屿优质蔬菜的13个品种登上“雪龙号”极地科考船。
瑞安市马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庄稼医院。资料图
第四,不断创新信用合作。农信担保公司、农村资金互助会、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业务“三驾马车”并进,全面开花,信用合作效果明显。三项抓手都是温州市“三位一体”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创新,是率全省全国之先的实践探索成果。全市由供销合作社和国有资本共同投资成立9家农信担保公司,委托供销合作社管理,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息贷款担保。全市系统实现年担保额4.5亿元,累计担保扶持1.2万户次,担保额42亿元,有力支持合作社、农业企业和种植及养殖农户的创业创新,助推解决农业小微贷款难题。面向农合联会员合作社开展信用评定、整体授信、信用贷款等措施,联合银行推出“惠农贷款卡”“三农富村贷”等个性化服务;洞头区社与金融机构合作专门推出“紫菜贷”,为紫菜农户提供低利率的贷款支持。同时,充分把握温州作为全国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时机,在全省率先试点发展农村资金互助会。按照“组织封闭、对象封锁、上限封顶”的原则和“有效控制风险、规范管理运作”的总体要求,通过部门联动、合力引导、联合自律,抓好规范指导,促进积极稳妥发展、业务稳健运行。据统计,全市农村资金互助会正式营业56家,会员3.8万户,筹资总额6.5亿元,2018年共发放5231笔7.5亿元,历年累计发放2.5万笔38亿元,形成了一定的运营规模。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实际还探索了不同的组建形式和运作方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从总体来看,农村资金互助会为广大农户会员创新创业提供了便利的资金支持,起到了帮助农户小额便捷融资、帮助降低民间融资成本,缓解了“两难一贵”问题,还通过“二次分配”增加农民资金收益,发挥了联合合作和互助互利的作用,也为这一发展阶段的农村金融起到了较好的补充作用。此外,市农合联积极参与和协调这一改革试验任务,强化推进此项工作全面铺开,省农信联社温州办事处在瓯海区试点基础上向全市推广该项业务,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全市各县(市、区)都已开展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业务,已累计发放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贷款2万户,余额达到49亿元。其中,瓯海“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已覆盖全区231个村,受理资产12类1.1万宗,发放该项贷款9200多户,金额38.8亿元。其中历史上从来没有贷过款的农民有3985户,金额共达8.6亿元,有效盘活农村沉淀资产缓解农民“融资难”问题。
主要成效
“三位一体”改革已经逐步形成良好的综合效应,成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第一,拓宽了农民增收的路子。在较高的基数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温州“两个高水平”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入股等形式,编织好合作与联合的纽带,做实做强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基金和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激发生产、供销、信用三大合作的协同效应,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比如,瓯海区“三位一体”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已经发展为“1+6”运行规模(1家总公司和6家子公司),带动全区260多家农民合作社共同发展;联合103个经济薄弱村成立强村实业发展公司,承接小微园、停车场、菜农房等优质项目,为每个村增加年收入5万元以上。鹿城区农信担保公司为该区经济薄弱村提供融资6000多万元,投入新农村开发建设,为每个村平均增加年收入6万元以上。瑞安建设上望农合联为农服务中心,为当地花菜产业提供冷库保鲜、包装销售、质量检测、技术培训、农业保险等“一条龙”服务,建立通达14个省份的销售渠道,通过抱团销售,花菜批发价从每斤0.5元—1.5元提高到每斤2元—3元,带动4000多农户增收,部分农户年收入超过30万元。
第二,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步子。农业现代化是温州“两个高水平”建设需要突破的重点领域。温州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发展特色产业农合联,以特色产业品牌整合吸引特色产品、生产主体、服务资源,延伸产业链条,聚合农业要素资源,加快推进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振兴,重点培育提升温州早茶、瓯柑、鸭舌、杨梅、紫菜、大黄鱼、瑞安花椰菜、雁荡铁皮石斛、文成糯米山药、泰顺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品牌。大力推进农合联实体化、市场化运作,为农业生产和流通载入工业化的力量、接入互联网的快车、注入金融的血液,不断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
第三,撬动了农村改革的盘子。当前,各项农村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利益错综复杂、矛盾相互交织,需要找到支点撬起来。可以说,“三位一体”改革就是这样的一个支点。全市以保障农民权益、增进农民利益为核心,紧紧抓住“三位一体”改革这个突破口,先易后难、分类有序地推进涉农部门职能转变,积极稳妥、统筹联动地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农村土地制度、农村产权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等方面改革。特别是大力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促进供销合作社创新转型发展,有机融入到农合联组织体系,让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兄弟的距离越来越近、感情越来越亲。
第四,改革进一步巩固加强了党的执政基础。“三位一体”改革,创新了农合联强村公司助力经济薄弱村、农合联带领村集体牵头创办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组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资金互助会等发展模式,试点推进了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加强了地方党委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组织领导,推动基层党组织、基层农合联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紧密联系,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乐清市农合联
深化“三位一体”助推乡村振兴
乐清,曾以“温州模式”的发祥地闻名于世,拥有“中国电器之都”的美誉,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乐清人也充分发扬“敢闯、敢拼”的精神,同样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浙江时创造性地总结为“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
乐清市供销合作社(农合联)下属8个基层社、6家企业,共有经营服务网点145处。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册职工839人,离退休人员1246人。这8个基层社按经济实力分,有2个基层社经济实力较强和基础条件较好,有3个基层社经济实力和基础条件一般,另外3个资产规模小、发展潜力不大。目前还存在包袱沉重经济实力薄弱、经营萎缩发展后劲不足、队伍老化发展后继乏人、功能缺失为农服务削弱、产权难办资产维权困难等问题。
温州、嘉兴是全省农合联组建的先行区。2012年,乐清根据温州市委统一部署,成立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2015年,省委出台了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若干意见,乐清市社按照区域调整,织密农合联组织网络,实现“1个市级农合联+24个镇级农合联”组织全覆盖(不包括城南街道),共有农合联会员2022人。其中,个人会员649人,团体会员1373人。
合作历程
第一,萌芽——“三位一体”合作模式的起始阶段
在发展过程中,乐清的一些农业专业户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一套较为完善的种植及养殖技术和相对固定的销售渠道,并逐步在行业中崭露头角,因而吸引周边的专业户,来寻求他们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当销售出现供不应求时,从其他销售渠道不畅的专业户中进行收购。随着发展,这些专业户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他们为其他专业户提供种苗或其他生产资料,并在其他专业户资金周转困难时,为他们提供赊欠服务,或在农户向银行贷款时提供担保,待农产品上市时收回。这就形成了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的雏形。
第二,成长——“三位一体”合作模式的发展阶段
乐清的“三位一体”合作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同时在乐清市政府的大力引导扶持下,迅速成长。尤其在2006年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提出了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改革新思路后,这种合作模式更是得到规范、有序地迅速发展。
1.体系建设夯实合作架构格局。
分管副市长担任理事长;分区域建立乡镇、街道农合联;设置了一处三部(秘书处、供销合作部、农信合作部、技术推广部);配备了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农药残留检测等基本器材。目前,已培育省级以上示范性专业合作社28家、创建现代农业服务中心7家、特色产业农合联9家、城乡商贸综合服务中心2家、经营服务综合体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2家、农民资金互助会6家、全国首家水产专科新型庄稼医院1家。
2.惠农政策助推产业规模发展。
域内农业包括农业“两区”建设、组织化产业化奖励、农业机械补助、农动力素质培训、综合开发扶持、春季农资供应、农信融资担保……域外农业则包括:一是示范区建立时给予10万元运转经费补助,在每次复评通过后再给予5万元补助。观察点给予3万元的资金补助。二是增加信贷额度,降低贷款门槛,简化放贷手续,由市农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予以担保。三是专项经费中提取30万元,设立救灾慰问基金。
近几年,乐清市共出台惠农政策33项,虽供销合作社(农合联)在其中占比不大,但影响力日益提高。近期,乐清市社拟定出台“支持农业产业提升发展”政策,比如,若是农合联团体成员,其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的包装盒,市农合联给予总额80%补助,根据行业不同制定每家每年不超过5万元、10万元、20万元的封顶金额,包装由市农合联负责监制;在农信担保贷款方面,给予评级为AAA的农合联会员减免50%担保费用,AA的减免30%,A的减免20%,费用差由市财政予以补足。这些政策已上报市府,并通过初期部门协调会。
3.政府搭台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一直是农户的一大心病,增产不增收现象时有发生。为防止类似情况发生,乐清市坚持“政府搭台,产业唱戏”的思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宣传引导,促进渠道畅通。近几年,乐清市社积极组织、参与市政府各种文化节,(原市政府只有葡萄节,现在有枇杷节、杨梅节、梨文化节、竹笋文化节、茶叶文化节以及各类农产品采摘节等),每个节日都参与前期筹划,制定方案,节后乐清市社还根据规模大小予以适当资金补助。同时,乐清市社积极发挥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作用,加强农产品销售中介组织队伍建设,800余人取得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4.多方合作打造信用合作体系。
一是积极发展内置金融组织,探索农村资金互助模式。目前,已成立农村资金互助会6家。其中,4家创办主体为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为村经济合作社,会员863人,入会资金合计1225万元,累计发放互助金188笔发放金额1821万元。与农业部门组建合作社信用部13家,会员928人,入会资金1291万元。
二是充分利用外置金融资源,开展农信融资担保服务。市供销合作社和国资委共同组建农信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与农商银行、中国银行达成合作,专门为涉农企业、合作社及农户提供担保服务,重点支持铁皮石斛、茶叶、养殖业等乐清市特色农业发展,并积极为乐清市域外农业提供担保(每年约2000万元)。2018年办理担保业务290笔,担保额达1.1亿元,获得各级风险补偿资金300多万元,涉农贷款担保金额名列温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第一名,今年预计办理担保业务300笔,担保额1.4亿元。
农合联下辖合作社在收购番茄。资料图
三是扩容提质普惠金融覆盖,发挥办贷效益提高。去年,市农合联和农商银行联合,在全市农合联会员中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和授信服务,评级授信数达577家,被评为一星、二星、三星的农合联会员,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授信额度。
第三,硕果——“三位一体”合作模式的现状及成果
1.组织架构基本完备。当前,乐清市各级农合联组织体系已全部建成,24个乡镇、街道农合联全部完成民政注册登记并进入实体化运作,共有农合联会员2022个(其中团体会员1371个,占67.8%),28家省级以上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9个产业农合联逐步发挥作用。
2.服务体系初成格局。合理布局建成具有生产技术指导培训、农产品展示展销、测土配方、农药残留检测、农资供应等基本功能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7家;建成全省首家新型水产庄稼医院,城乡商贸综合服务中心2家;占地约58亩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即将全面投入使用。基本能满足乐清市农民生产的需求。
3.供销平台日趋成熟。雁荡山铁皮石斛和雁荡毛峰成功注册为全国地理标志品牌,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每年开展的各类农产品博览会、特色农产品采摘节、文化节开办统一由市政府集中安排;倾力打造的“乐耕清耘”区域公共品牌已即将进入推广宣传阶段;全年12场次的优质农产品进社区活动在积极筹备之中;电商网点布局逐步完善。
4.信用合作供需平衡。市农信担保公司注册资金从2006年最初的500万元扩增到现在的1亿元,总担保额达10亿元;6个农民资金互助会运行平稳;市农商银行将在原基础上增加涉农贷款10亿元,并针对已评级授信的农合联会员降低利率标准。在乐清,农合联会员只要经评级授信的,贷款、担保需求基本能得到满足。
5.乡村振兴初显成效。乐清市社将“三位一体”改革与乡村振兴实行紧密对接,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并初显成效。北塘果蔬专业合作社流转了周边三个村1300亩土地,年产值约2000万元,使北塘村年收入从2万元增长到400多万元,并配套开展河道整治、村庄规划、道路拓宽等一系列组合拳,成为美丽乡村的样板村。聚优品石斛产业园整合了下山头村等周边近3000亩土地,打造田园综合体,使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山村成为AAAA级风景区。
合作历程
萌芽:“三位一体”合作模式的起始阶段。
一些专业户开始为其他人提供种苗或生产资料,并在其资金周转困难时,为他们提供赊欠服务,或在农户向银行贷款时提供担保,待农产品上市时收回。这就形成了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的雏形。
成长:“三位一体”合作模式的发展阶段
2006年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农村改革新思路后,“三位一体”模式得到了长足发展。
硕果:“三位一体”合作模式的现状及成果
组织架构基本完备、服务体系初成格局、供销平台日趋成熟、信用合作供需平衡,“三位一体”改革与乡村振兴实现了紧密对接。
几点认识
第一,如何厘清与涉农部门职责交叉的问题。“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牵涉到供销合作社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涉农部门职能转变等多项事宜。一个农合联成立,在运作过程中如何弱化官方色彩,如何厘清众多涉农部门的权责利?供销合作社要把好方向(为农服务)、找准核心(联合合作)、找对途径(市场化运作),只要是服务性和经营性的职能,供销合作社都应该积极参与,用改革的成效来彰显供销作社农合联的作为,为下步涉农职能的细化打好基础。
第二,如何初步解决与农民联合发展的问题。总体上看,供销合作社从上到下还没有与农民真正建立起组织上、经济上的紧密联系。在组织上,农民对供销合作社还缺乏足够的认同感、归属感。在经济上,我们还没有完全通过资本的合作来形成紧密的链接,首先是因为基层社自身的问题,基层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年龄老化,创新意识不强,企业负担较大,不可能拿出较多的资金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其次全市专业合作社处于初创阶段,运作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在农业生产高风险的情况下,基层社不敢参股。
第三,如何破除体制机制,使基层供销合作社与乡镇农合联融合发展的问题。融合发展根源还是在思想,从乐清目前的情况看,8个基层供销合作社主任都兼任至少一个乡镇街道的副理事长,有的甚至兼2个、3个职务。去年,市社把对基层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考核同乡镇农合联实体化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挂钩考评。比如,会员信用等级评定排摸工作,按区域会员数占比,乡镇农合联得多少分,那么,基层供销合作社也得多少相应分,这样促使双方加强合作,共同做好“三位一体”农合联工作。
第四,如何解决农产品“销”的问题。供销合作社作为农村商品流通的主导力量,在网络发达的新时代,我们要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流通本是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主业,也是核心优势所在。供销合作社要把握机遇,在优化流通网络布局、培育壮大流通主体、改善流通基础设施、创新流通方式手段等重点环节上下功夫,自身有实力的,可自身办、合股办,做大做强线上线下的流通企业,没有实力可以引、可以借、可以去培育,要逐步解决好农产品的流通的流通问题,真正成为保供给、稳市场、惠民生的主导力量。
温州瓯海区农合联
打造“三位一体”新样板 犁出为农服务好路子
瓯海是全国首先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生产合作社——燎原社的发祥地。作为较早启动“三位一体”农合联体系建设的地区,瓯海深度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发展,加快形成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共建共享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经过几年来的持续改革探索,瓯海“三位一体”农合联体系建设成效明显。2017年,“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被列为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任务,凰桥综合服务中心和温州花城项目被列为“全国发展‘三位一体’合作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现场交流会”现场参观点,多次被评为全省农合联建设先进单位;温州花城成功举办2018年浙江(温州)花博会。
瓯海是“温州模式”的发源地之一,60年前诞生的燎原社率全国之先实行“包产到户”,比安徽凤阳小岗村早了22年,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瓯海区“三位一体”工作在“首创精神”的鼓舞下,创新了独具特色的运营方式,给农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
“三位一体”改革的做法及成效
第一,不断完善“三位一体”农合联组织体系建设。2012年,瓯海区完成区级、涉农镇街农合联组织体系建设。2014年成立了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由12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组成,实现农合联区到镇街到村到户全覆盖。2016年—2018年,两级农合联进行换届选举,修改章程,实行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农合联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为“三位一体”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第二,积极组建实体运营公司。2015年,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供销合作社、农商银行共同出资1000万元在全省率先组建“三位一体”合作公司——瓯海农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三位一体”改革的深入推进搭建运营平台。公司经过五年多的开拓经营,共发展了9类项目公司共13家企业,其中全资子公司4家、控股子公司5家、下属控股公司4家。通过主抓实体项目,“三位一体”公司逐步构建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等三大服务体系,促使资产不断保值增值,带动全区2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新增5000多个就业岗位。
第三,全力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大服务体系。生产、供销、信用三大服务体系是“三位一体”的基础,通过服务体系建设,将三者融合在一起,做到信息共享,共同发展。
一是积极构建生产合作体系。通过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农村综合服务社、组建经营综合服务体等举措,积极引导“户转场、场入社、社联合”,协助指导规模经营主体增强综合服务能力。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0多家,带动农户3.5万户,联结基地4.33万亩,培育发展家庭农场61家,分别创成全国级、省级、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3家、12家、34家;服务人口19万余人。此外,为加强生产合作体系建设,瓯海区于2018年成立了杨梅和瓯柑产业农合联,以产业为纽带,强化各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联系。
二是全力构建供销合作体系。2015年,农合实业公司成立以“老供销”命名的全资子公司——瓯海供销超市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后,依托“老供销”之名,注入市场经济元素,重新焕发基层供销活力。通过大力打造“百村百店百站”工程、全面改造原出租供销合作社、在瓯海农商银行网点进行扩容等方式,全面铺开供销超市网点建设。为确保产品质量,在全区200多家专业合作社中筛选42家绿色安全的农副产品种植养殖合作社,与其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订单形式,打通生态蔬菜与超市销售渠道网络。老供销超市还创新性地将农产品与百货销售、网上代购、金融服务等八大服务功能融为一体,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等全方位服务,使之成为农民心目中的普惠“驿站”。目前,共有网点139家。其中,直营店25家,加盟店114家,覆盖瓯海区各个镇街。截至2018年,老供销超市含3000多种销售单品,年销售额(直营店)达2500多万元。
三是稳步推进信用合作体系建设。
1.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等级评定。在温州市率先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对授信企业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发、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贷款形式,对信用达到A级及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保障融资需求,并给予利率优惠。2018年,对全区2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最终审核评定158家。其中,信用等级AAA级4家、AA级8家、A级21家和B级125家。
瓯海区老供销超市。资料图
2.大力发展农村资金互助会。按照会员制、全封闭、低利率、公司化运作模式,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内部资金互助合作,提高农民闲散资金利用效率,有效缓解农户季节性生产、小规模扩大生产以及灾后恢复生产等资金短缺问题;区政府设立2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截至2018年,全区已经建立5家资金互助会,运行平稳,累计发放投放金2974笔,发放金额8.63亿元,贷款不良率只有0.7%,低于银行规定最低不良率标准。
3.创新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瓯海区依托“银社合作”,创新推出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业务,全面移除制约农户融资无担保物、无财产评估、利息高“三座大山”。农合公司作为银行与农民之间的贷款中介,承担着搭桥牵线的“红娘”和农民准资产“评估师”的角色,有效盘活了农民手中的无证资产。该项改革可盘活资产300亿元,惠及农户达10万户。截至2018年,已覆盖全区226个村,贷款余额超过40亿元,贷款不良率为0.12%,仅为当地农商银行贷款不良率的1/10。这项改革先后获得中央农办、原农业部等相关负责人的专项批示肯定,要求予以完善推广,2017年被14个国家部委列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
4.建立农民合作基金。瓯海区已建立农民合作基金,基金规模为3000万元,资金使用方式以公益性与投资性相结合,每年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项目贴息和补助。基金本金保持不变,利息和收益主要用于公益性项目、为农服务项目和镇街农合联建设费用,同时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投资性使用。
第四,创新强村富农模式,全力助推农村农业发展。
一是搭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平台,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成立温州瓯海强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推进强村工作实体化运作。强村公司总股本为3000万元,农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瓯海区老促会、薄弱村分别出资780万元、200万元、2020万元(村集体占67%股份)。首批20个薄弱村的建设项目已启动,项目总投资2539万元,争取到省财政资金1900万元,是温州地区唯一的省级试点。此外,针对薄弱村入股资金短缺问题,由瓯海农商银行给予每村60万元的优惠利率融资贷款,并由区财政对股本金贷款利息进行贴息,最大限度地降低薄弱村经济负担,2016年全区经济薄弱村100%实现摘帽,2017年强村公司接管梧田北村小微园物业管理和菜农房施工建设等政府优质项目,2018年完成菜农房建设182间,总投入约为181.5万元,月租金约为300元,低于周围出租房。
瓯海农合实业公司投资建设的“菜农房”。资料图
二是打造“三位一体”为农实体产业项目。
1.建设温州花城项目。联合温州侨乡花卉专业合作社等53家专业合作社,吸纳1000多户花农,共同打造温州花城项目。该项目被列入2017年温州市重大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000亩,总投资5亿元,其中主体项目工程总用地面积近40亩,投资2亿元,预计2019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浙江(温州)花博会于2018年5月在温州花城举办,花城成为浙江花博会永久会址。项目建成后,将推动花卉产业产业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和融合化,预计拉动花卉交易产值从之前的2亿元增加到10亿元。
2.加快泽雅北林垟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
该项目规划范围涉及瓯海区泽雅镇6个山区行政村,总规划面积13.86平方公里,核心规划6.67平方公里,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按照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要求,建设重点项目5个,涵盖田园、农业休闲、农养禅院、农业科技等。该项目被列入2018年度市级田园综合体创建单位,同时也被纳入瓯海区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带,今年3月份已与温州时代集团签订了总投资88亿元的框架合作协议。目前已经完成发改立项、规划调整、初步设计等基础性工作,完成潘岙片122户旧房拆除和一期周转房47间交付使用等实质性工作。
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激发“三农”发展新活力,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今后,瓯海区将进一步夯实农村合作体系发展基础,进一步强化政策引领和示范推广,纵深推进“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温州市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推进县域供销电商由跨区域合作到一体化发展
当下,国家正在实施振兴乡村发展战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紧紧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提升农业品牌,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升级的需要。
那么,谁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公司大有可为。长期以来,我国多数地方的乡村产业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但是,随着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产业主要还是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又以小农户经营为主。因此,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生产的有机衔接,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是供销合作社义不容辞的责任。供销电商公司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组织网络和服务优势,加快建立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联合合作、产业带动、流通引领、科技服务等多种形式,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能力,拓宽小农户增收空间,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供销电商公司是参与牵头组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的主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产业化公司,开展适度的规模经营。供销合作社电商公司作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将发挥特有的上行渠道的重大作用。
在“农产品上行”销售方面,供销合作社电商公司和乡镇供销合作社一起优化农产品主产区、集散地、主销区农产品市场布局,推进“一县一品”农产品品牌打造,强化冷藏仓储、冷链物流等功能,提升供销合作社的辐射带动和集散吞吐能力,促进县域农产品顺畅销售,加快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帮助农民把更多更好的农产品收购回来,卖出好价钱。在“日用品下乡”方面,供销合作社电商公司加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适应乡村振兴和农民消费需求升级的新要求,推进乡村流通网点信息化改造,推动农村物流资源整合,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加大优质安全商品供应,营造便利、安全、实惠的消费环境。
目前,供销电商公司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发展成效不明显,覆盖面不广,经营方向不清晰;
自身体积偏弱,难以突破走出去的发展;
社会认知度不高和外部条件不优,导致了公共资源利用少;
上行很难,下行不畅和村级服务站自身造血能力,经营很难自保。
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农村、搞好农村经济,供销合作社拥有了再次发展的良好契机。借助供销合作社的综合改革,成立供销合作社电商公司来带动农村向前发展。2015年开始,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就部署这项任务,推进供销合作社电商公司设立。将供销合作社的为农服务功能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对接“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及农资下行”的关键节点。电商公司成了各种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和新技术推广的载体,对农产品的信息汇聚,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商公司举办的“快闪集市”为县域品牌农产品搭建了产销对接的平台。资料图
当前,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已进入了新阶段,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引领与指导下,在全系统的大力推动下,综合改革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坐在家中,通过供销合作社电商平台,农民群众就能把家中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足不出村,在供销合作社的综合服务中心,农民群众就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便捷生活服务;外出务工,借助供销合作社的土地托管服务,农村群众就能做完耕地播种、浇水喷药、庄稼收割等农活。近年来,供销合作社带来的贴心服务,让广大农民群众欣喜地赞叹:曾经熟悉的供销合作社又回到了身边!为供销合作社这个老系统带来巨变的,正是全系统全力推进的综合改革成效。
目前,全国已经有了近80%的县级供销合作社都成立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基本健全以“供销e家”县域运营中心为核心,县级联合配送中心为支撑,“县域超市+乡镇商贸综合体+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为载体的城乡日用消费品统一配送网络和连锁经营体系。当下,全国各地供销合作社系统电商发展四年多来,大家一直在探索经营发展和盈利模式,由于各县域电商公司资源不同,实力不同,经营方式也不同,互联网发展也从大平台购物逐步转向社交平台发展,新商业模式已经更新换代,不进行社交裂变,就会被市场无情淘汰。
为了能更好让全国各地县域供销电商公司找到一种“切入快、效益好、能运作”的经营模式发展,推村社、建渠道、走产品、做服务是未来县域供销电子商务发展必走之路。通过供销合作社电商公司的发展,未来,基本实现以县城为运营中心,乡镇商务区、村级服务社为纵向支撑,推动实现“农产品进全国”和“消费品下乡村”的双向流通体系,努力打造供销乡村大联合“一张网”,更好地服务城乡居民。
温州市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自2015年6月份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供销电商公司跨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以960万温州人对农产品输入的需求,2016年3月份对接全国总社供销e家电商平台后,全面推进“社区供销合作社”建设,该项目作为温州市供销合作社向温州市委、市政府承诺的2016年度“亮点项目”实施,设立20个社区服务便民中心。其中,鹿城、龙湾、瓯海、洞头分别完成8个、5个、3个和4个“社区供销合作社”建设。以供销e家O2O体验馆为纽带,以销售全国生态原产地农产品为主,实现生鲜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利用供销合作社60多年的老品牌,应用供销电商新网络,使之成为推介全国生态特色精品农产品展示销售以及农业企业、合作社品牌推介的公共服务平台,吸引更多的市区市民到现场体验、网上订货、品尝推荐等服务。为进一步推进县域品牌农产品体系流通跨区域供销合作,解决“农产品上行”的难题和困境。
实践与思考
近两年来,温州市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发展从“虚”到“实”的转变,从“多”到“精”的质变,从“大”到“小”的突破。利用供销e家电商大平台,实现“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在“引进来”方面,以温州农产品需要的大市场优势,建立了全国原产地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社区杂粮小铺等“供销e家”线下实体店,陆续举办了“供销东西部扶贫中秋网络购物节”、原产地特色农产品专场推介活动、“快闪集”进社区展销会等专题展示展销。这些线下销售专场助推了各地特色农产品销售,还是提升了区域品牌。
为了给区域品牌农产品产销搭建对接平台,让市民了解、品尝和购买本地和对口帮扶地区的优质农产品,2019年温州市供销合作社(农合联)以“快闪集市”的形式在全市各社区举办百场“快闪集市”区域品牌农产品进社区活动。该活动旨在能成为更多的年轻市民消费的体验场景,培育“80后”“90后”年轻化市民认识温州市的区域品牌农产品,成为区域品牌农产品消费的主力军,开启新时代新营销的消费新概念,让广大市民又能真切感觉到“供销又回来啦”!同时,通过“快闪集市”平台搭建与农民利益紧密联结的桥梁和纽带,让老百姓从中受益,重新认识供销合作社、信任供销合作社、依赖供销合作社,从而真正达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另外,“快闪集市”走进社区活动也是从农产品田头到市民餐桌“最后一公里”的浓缩。市民哪里有需要,供销合作社快闪集市就会“快闪”到哪里去,不仅带来了优质的农产品,还有优惠价格,满足消费者对价廉物美产品的需求。每场逢周六、日就组织了10家以上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企业,共百种区域品牌农产品参加,每场销售额均达到10多万元。截至今日,已经连续举办了32场。
2018年11月11日—13日温州市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承办第八届温州特色农业博览会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展区,以供销e家电商平台实行线上线下互动。除了展区介绍了这3年来温州市供销合作社在电子商务发展成果和运营模式外,还邀请了黑龙江汤原县尹家原种大米、大兴安岭木耳,西藏嘉黎牦牛肉松、陕西延安宝塔苹果、湖南永州五色大米、福建福鼎白茶等东西部扶贫、革命老区等具有地方优质特色农产品来参加展示展销。现场交易额50多万元,网上合同成交额189万元。在温州市对口支援的新疆拜城县展馆内,飞出了在本届农博会上“网红”农产品——来自天山下的野生飞鸽,3天共销售出1万只。问及这3天的展销情况,新疆拜城县供销合作社主任吴群有笑逐颜开,“这次带了两卡车60吨的特色农产品来温州,数十箱新鲜的红提当天就售罄了,好在野生飞鸽备了一万多只。”12号上午,来自革命圣地的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供销合作社在现场进行了“延安苹果”推介会,让温州市民真正品尝了真味苹果,得到了市民的一致认可。他们所带来的陕北小米,一售而空,还让很多市民空手而归。
2019年5月25日—27日,陕西省榆林市供销合作社在联合温州供销合作社电商公司举办了“陕西榆林农特产品温州展销会”,共组织63家榆林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加。现场销售100多万元,电商平台订单金额达150多万元,双方企业签订合作意向协议总额突破了5000多万元。本次展销会初步实现了跨区域合作发展的实效,榆林农特产品进入了温州市场,让温州百姓可以在家门口买到陕北的名优特产。
“快闪集市”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资料图
在未来,公司将全国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助力全国各地县域品牌农产品发展,着力提升供销合作社“为农、务农、姓农”的服务品牌和“乡村振兴、供销先行”的国家发展战略;集县域品牌、汇百家特色,不断丰富县域品牌农产品的内涵和外延,聚焦关键及品牌提升,全面营造供销互联互通多元化、大平台功能聚合、模式创新活跃的打视野、大格局发展;聚焦县域供销电子商务发展和服务“三农”的模式创新,加快推进全国县域品牌农产品成果转化和产业布局,培育新型运营主体,打造高度耦合的供销合作群,实现集群集聚发展;整合政府、供销合作社和社会资源,着力建设面向“长三角”区域供销的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成为在给予全国各地县域品牌农产品发展、产融结合、数据孵化、人才交流及智库建设等方面的策源地;组织举办“县域品牌农产品发展高峰论坛”、开展评选“长三角”区域市民最喜爱的十大县域品牌农产品,讲好县域品牌农产品发展故事,挖掘天南地北供销人故事等供销文化宣传,塑造新时期供销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