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日记:见“微”知著
2019-07-21高洁
高洁
儿童的习作素养是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素养形成的必要因素之一, 而在小学语文中,“作文”一向被认为是语文学习中的难点。
一、析微察异:为什么有“微日记”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研究之前,需要析微察异,仔细观察、辨别学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所执教的二年级班级44人(男21人,女23人)中进行了一个“我的习作小问号”的调查,情况如下:
我的习作小问号
存在的问题 可能的原因
无话可写。 要求写的内容没有经历。
写不多,只能写几句。 写了大概意思,就不知道该写什么了。
写的不是我的心里话,有时会写“假话”。 我写的内容老师可能不喜欢。
由此可见,低中年级学生从写话过渡到习作,正处在习作起步的初级阶段,大致有不会写、不愿写和写不好几个问题。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较差,具体形象的思维占优势。对周围环境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求知和发问的欲望特别强。观察不精准,往往只注意整体。
基于此特点,笔者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结合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运用“微日记”这个习作载体,在班级中展开实践探索。
二、知微知彰:什么是“微日记”
什么是“微日记”呢?在实践中,我发现:“微日记”中的“微”表现为时间上自由、内容上自由、表达上自由,具有以下特点:1. 篇幅短小,切入点小,用时也少;2. 学生不必受到字数的限制,不必强调篇章结构的完整;3. 有时口语化。
但“知微知彰”,“微”中还有深层内涵,那就是:从开始时的低门槛,到逐步在语言的浸润中,让学生得到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习作素养是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习作是学生提炼信息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和必不可少的一种素养。对小学生来说,要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进而能够达到具有个性化、有创意的书面表达的习作素养。
三、积微成著:怎么写“微日记”
在开始实践“微日记”时,应当多鼓励学生养成每天记“微日记”的习惯,笔者形容这个过程犹如“上台阶”,是一个“积微成著”的过程,经过长时期积累,儿童的习作素养就会逐步提升:
1. 台阶一:一句话“微日记”。在开始实践“微日记”时,应当多鼓励学生养成每天记“微日记”的习惯,所以在二年级时,我对学生“微日记”的要求是:写一句话日记。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记录下当天的生活,表达出当时的心情或感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甚至用什么笔来写,也由自己选择!
【片段一】
① 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 阴转小雨
放学了,我很快跑回了家,又出去了一趟,结果一关门,突然想起来了钥匙忘带了,惨了,我只好到卓子健家写作业了,呜呜呜……
② 2018年1月4日 星期四 雪
今天下了今年来的第一场雪,中午看了窗外的雪花飘飘,好美呀!
③ 2018年1月14日 星期日 晴
今晚妈妈带我去吃羊肉泡馍,我把饼一点点地撕开,然后放到汤里,有点胡椒的味道,很美味呢!
“片段一”中,借助“微日记”这个展示平台,学生明白了:生活中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以拿來写一写,而“观察”在写“微日记”的过程中也凸现出来。这样一来,就消除了学生对习作的恐惧和畏难情绪。此阶段,我在批改“微日记”时,也不拘泥于书面语的表达,恰当的口语化表达方式也能突出儿童活泼的习作特色,毫无保留地彰显了儿童世界的天真无邪,这也正是“微日记”所应提倡的“用童眼看世界”的特点。
2. 台阶二:有个性词的一句话“微日记”。正所谓“微言大义”,虽然“微”小,但我尝试鼓励学生在微小的语言里也要包含深刻的含义。此时对学生的“微日记”要求逐渐提升为:在每天的一句话中有一个属于你的鲜活的词语,即可评价为“优”。如:
【片段二】
① 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因为下午的一件事从高兴瞬间跌落到不高兴状态。
老师评语:“跌落”让我看到了你心情如过山车般,变化很大!
② 2017年12月21日 星期三 晴
南京二桥是我最熟悉的桥,它像一条巨大的龙卧在长江之上。
老师评语:“卧”写出了你眼中南京二桥的样子,活灵活现!
“片段二”中第一处,这位学生的“微日记”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下午的一件事”对他的心情影响之大、影响之快。“跌落”就是属于他的鲜活的词语。而第二处中的“卧”则十分形象地写出南京二桥的宏伟形态,可谓活灵活现。
在新课程改革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里的“真情实感”,并不是教师所认为的真情实感,而是学生习作时的态度是否为真情实感,字里行间是否渗透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正因如此,学生在“微日记”中大多写的是自己的话,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写出了富有自己“标志”性的语言,学生的个性习作素养也得以初步彰显。
3. 台阶三:几句话的“微日记”。在学生进入三年级上学期时,我向学生提出了高一些的要求:写几句话日记,几句话之间要有连续的表达和联系。如:
【片段三】
2017年5月9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晚饭可丰盛了!红彤彤的西红柿鸡蛋汤。西红柿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这么多人看着她,有一点不好意思呢!牛肉妹妹正准备“洗澡”呢,可一下去,只听“嗞”的一声,她的身体就红透了!
这篇写自己晚饭的“微日记”很接地气。可以看出,作者是一气呵成,有不少修改的痕迹,而这正符合“微日记”的另一特点:口语化。我也惊喜地发现:此时大部分学生所写的“微日记”内容虽然不多,但是由于有了“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记录下当天的生活,表达出当时的心情或感受”这个提示,此时,学生的“微日记”内容正是“具体而微”:已大体具备,只是规模较小。
4. 台阶四:几段话的“微日记”。在学生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笔者尝试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几段话;而对于习作素养较好的学生,可以有一两处细节描写。这样一来,从低层次的基础要求,“爬坡”到高层次的提升要求,学生逐步有了习作素养的提升。在接下来的“微日记”实践中,笔者积极鼓励全班学生进行多元的“微日记”创造,也进行了阶段性的主题式尝试:课文仿写、儿童诗、古体诗等。如:
(1) 课文仿写。俗话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朱熹曾言:“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毫不夸张地说,模仿是习作走向成熟的前提,也是提升的一个必经的阶段。
【片段四】
2018年10月2日 星期一 雨
“哗啦。”外面下雨了。
雨点像珠子一样落下来,很快连成线,落在人们的头上,落在地面上,也落在路边的草丛里。不一会儿,路上的人们都撑起了伞,整条街都成了伞的天下。红的、黄的、蓝的、花的……
顶顶伞花盛开,真好看!
“片段四”中,这位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一个下雨天,仿照了之前课本中出现的现代诗歌《伞花》,创作了这篇以“伞花”为主题的“微日记”,是自己真实观察到的雨天的感觉。尤其对雨点落下来时的样子做了细节描写,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读来感觉充满童真、童趣。在学生对习作从畏惧转为有兴趣之后,继续引导他们,在自己的心情感受、细节的关注上下功夫,通过“微日记”引导学生学会品味和推敲语言文字甚至标点符号。
(2) 诗歌创作。诗是语言的艺术。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也有自己成为诗人、作家的冲动。而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这正好成了锻炼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好机会,逐步提升儿童的习作素养。
【片段五】
2018年9月24日
中秋(一)
月圓于此时,
天下团圆聚。
游子望明月,
思念远故人。
2018年10月1日
天安门
天安门下花团簇,
天安门上礼花飞。
广场门前人如海。
广场门后故宫壮。
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 小雨
小雨滴
小雨滴,它像珍珠;
小雨滴,它像水晶。
小雨滴落在叶子上,
悄悄抚摸了它的脸;
小雨滴落在我头上,
像给我戴了一顶珍珠皇冠,
我是小公主啦!
这几篇“微日记”十分有趣,尝试以古体五言、七言小诗以及现代诗歌形式进行创作,内容选取的也是自己真实的生活中的素材,充满了儿童的天真无邪。作为教师,此刻在“微日记”习作中,重要的就是保护儿童这种写作的自信和创作的激情,燃起儿童心中“习作”这把火。同时,在主题式的微日记中,锻炼学生尝试推敲一个字、一个词的感悟与区分,提升儿童习作素养中遣词造句的能力。
四、造微入妙:从小处入手的“微”修改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习作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一道重要工序。通过小处的修改,使文章的思维更加严谨周密,语言的组织表达更加清晰准确,最终达到“造微入妙”的境界。
1. 课堂师生、生生点评。教师在浏览和批改“微日记”后,可以在课堂、自习等时间进行点评与展示。在点评环节,加深学生对习作语句、词语、标点使用的准确度。一个学生在“微日记”中写道:“我的同桌长得矮矮的,瘦瘦的,黑黑的。”笔者引导学生把原句改成“身材不高,黑黑瘦瘦的”。这样,在反复讨论中,学生的表达会更清晰。
2. 收集制作成册,激发写作热情。每学期结束时,教师可以组织和指导学生将一阶段内的“微日记”收集起来,打印成册,甚至编写成精美的日记册,也可按不同的主题收集编写,如:植物天地、动物乐园等不同板块。这对每位学生来说,都会是一份美好的童年记忆与宝贵的礼物。
每位学生的“微日记”册各自彰显了儿童不同的个性,他们的写作热情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班级进行展示的时候,更好地提升了儿童的习作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通过互相传阅,进行对比学习,取长补短,提升习作素养。
综上可见,从“微日记”这个载体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使习作真正成为儿童内心的自然流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引导儿童感受习作的乐趣,引导其感受习作内容的多样性,他们才会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其实习作可以很快乐、有趣;同时也让他们重视习作,消除害怕习作的情绪,提高习作能力,并逐步养成好的习作习惯。通过培养学生每天的“微日记”习作,使平时的习作模式得到优化,逐步如爬台阶一般,使儿童的习作素养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南京市立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