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问开启思维
2019-07-21潘文彬
潘文彬
问,一个很有意思的汉字。说文解字对它解释是:问,讯也,从口门声。常言道,言为心声。人开口说话了,心门自然就打开了。儿童是天生的好问者,问,是儿童接触陌生事物的第一反应,也是他们探究未知世界的基本方法。对于儿童来说,问,本身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我以为,问则是思维最美丽的花朵。普列汉诺夫说得好:“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标志就是善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对于儿童来说是最为重要的思维品质,是最为有效的学习经历,是最具活力的核心素养。
问,作为动词,是质询,是发问,是提出疑惑,以求解答。这样的问,既是一种思维过程,也是一种求教做法;既是一种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活动;既可以指向自学,也可以指向求学。问,作为名词,是问题,是话题,是以问题为发端,开启儿童的心智,驱动儿童的学习,使儿童获得生长的力量。這样的问,不是肤浅而简单的问,而是一种富有思维的张力和探究的魅力的问,是一种能够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问,是一种引发儿童展开深度而有意义学习的问。
问,其实有着不同思维层面的指向。
一是指向客观性层面。这是关于事实、外部现实或者印象的问,为的是得出结论。这一思维层面的问,是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把握,问的是“课文到底写了什么”这样的问题。这是其一。其二,是让学生尝试与文本实现“视界融合”,问的是“这个字怎么读”“这个词语什么意思”“这一段说了什么”这样的问题。这一思维层面的问以能否感知、理解文本内容为标志。
二是指向反应性层面。这是唤起个人对信息反应的问。这一层面的问,与个人感受、情绪、记忆、联想息息相关,是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展开思绪之流: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些地方最能拨动我的心弦?哪些地方最令我难以忘怀?我的头脑中出现了哪些画面?哪些地方最能激起我的情感,引发了我的共鸣?这些地方让我想起了什么?等等。这一思维层面的问以能否怦然心动和产生共鸣为标志。
三是指向诠释性层面。这是挖掘意义、价值、重要性、含义的问。这一层面的问,是让学生围绕文本不断追问:课文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我从中获得了什么启发和收获?我对这篇课文有什么深入的理解和感悟?等等。这一思维层面的问以能否理解和感悟文本意蕴为标志。
四是指向决定性层面。这是引发解决方案、结束讨论、促使个人或者团体就未来做出某一决定的问。这一思维层面的问,重在让学生思考、叩问文本的阅读对思想认识的提升、对言语智慧的习得、对语言文字的运用等方面对自己的触动,以反思学习过程,梳理学习方法,理性地审思学习行为对自己的生命成长的意义。这一思维层面的问以能否迁移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智慧为标志。
问,是儿童在学习语文历程中绽放的最为灿烂的思想之花、智慧之花和创造之花。语文课堂,让儿童大胆地问起来吧!
(潘文彬,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小语会学术委员,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