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灯塔,一路修行
2019-07-19李青
李青
一条路,走着走着,也许会迷茫;一件事,做着做着,也许会困惑;一份职业,干着干着,你又不可避免地会感到糟心。若是在此时,你遇到一本书、一位良师、一盏明灯,那便是你的造化了。
我有幸看到的这本书叫《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开始我完全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修行,是很高深的一個词。何为修行,如何修行?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打开书,开启了我的“修行”之路。
书的作者是常生龙,全书共五辑,均设有小标题,每个标题都明确指向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具备的教育视野:“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虽然有些观点并非作者首次提出的,但以书籍本身与书评组合起来阐释观点,实属罕见,让那些枯燥无味的理论变得“亲切可感”。
从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发展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个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可以说是每位教者的心愿。因此第一辑开篇就收录了于永正老师“让学生喜欢的诀窍”。陶行知先生也曾说:“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这方面,于永正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于老师自己就非常喜欢玩,所以在带着孩子玩的过程中,常常能玩出新境界,让孩子在其中受益良多。教师不应该站在自己的高度去看学生,而应该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去看待他们。这一点,我想可能我们年轻教师更容易做到。
前段时间我布置了一篇作文,是个很老套的题目:《寒假里的一件事》,学生听完题目,都叹了口气,“哎,怎么又是写‘一件事?”“都写烂了!”“全靠编!我都没出门,就在家里,除了做作业,就是打游戏啊!”于是,我问学生:“那你们在寒假中最爱做什么?”孩子们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爱出去旅游,但是父母又说忙,没时间陪我们,所以我们爱打手机游戏,比如说《王者荣耀》!”我说:“那你们就写打游戏吧,能把游戏的过程说明白吗?”几乎是同时的,那些平时不爱写作的男孩们“耶”了起来,“当然可以,当解说员都没问题!”“那么你们对于游戏的输赢有怎样的看法?”接着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谈开了:
“阵容很重要!”
“有一两个大神带下可以躺赢!”
“不对,我认为团队协作很重要!这是个团队游戏。”
“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看来适当的游戏并不会耽误我们的学习,还能提高我们的自我意识。”这堂作文课因此而与众不同,我在学生的眼中也成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老师。是的,时代的进步,使学生不得不进入网络时代,面对各式各样的网络文化,连大人都无法控制自己,刷抖音,逛微博,打游戏,何况是学生呢!作为教育者、引导者,我们应该去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网络文化,在保证不耽误学习的同时,可以娱乐身心。
要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还要懂得遵循教育的规律。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时常觉得困惑:一节课应该怎么教?面对孩子反复错的题目应该怎么办?书上给了我很好的解答。比如于永正老师对学生写字的要求很高,但他的要求不是体现在一个字写多少遍上,而是体现在书写正确与否上。于是,在教学生字词的时候,我就不会一味地去让学生死记,也不会让他们反复地抄写。这样过于死板,收益不大,甚至扼杀了孩子的兴趣。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每一个字的结构特点,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写正确。要知道学生一旦写错了,后期是很难纠正的。在培养了识字写字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朗读,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体会。很多教师会忽略学生的朗读,认为读书而已,谁不会?但是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不矫揉造作,这就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足够到位。一旦他们能够融入课文之中,情感就会自然而然迸发出来。而理解文章、深入文章的过程,就是朗读的过程。我们在设计教案的时候,第一课时只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而第二课时才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就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规律。遵循规律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较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不越位。不把小学生当成中学生,甚至大学生来教,人为地拔高要求,特别是在人文性方面挖掘过深。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字认好、写好,把词语掌握好,把课文读好。二是要到位。对于小学生而言,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需要的,但比这更重要的是品味能力,尤其是对词语的品味能力。
此外,还要时刻以身示范。我从师范专业毕业,一直记得这样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当教师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才最好。这一点,相信很多同仁都深有体会。
总之,《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这本书还为我解答了不少疑惑,书中涉及了许多中外名家,他们把多年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所得分享给我,剖析给我,让我有所收获。“为了孩子的自我发展”“ 教育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课堂改变,学生就会改变”“ 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学生?”……在这些小标题统领之下,多是作者对经典著作深入浅出的解读。这对教师把握教育原则,是引领,更是感召。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是同读一本书,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这是我的感悟,也是我满满的收获。于茫茫书海中与常生龙先生“相遇”,如在漫漫教学生涯中看见了一座温暖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