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言语表现的落点选择

2019-07-19刘娟

阅读(教学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刘娟

【摘要】言语表现是言语实践的重要形式,结合文本选择言语表现的落点是设计言语表现活动的难点所在。言语表现活动的落点选择主要有:抓文本空白点,让人物丰满;抓意象还原点,让画面具象;抓语言含蓄点,让感悟沉淀;抓认知冲突点,让思维深刻;抓表达迁移点,让运用鲜活。

【关键词】阅读教学   言语表现    落点选择

阅读教学,要“得意”,启发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感悟语言的意义;也要“得言”,引领学生关注独特的言语现象,体悟表达的精妙;还要“得能”,指导学生参与言语表现活动,提升言语的智慧。组织言语表现活动,关键在于选择言语表现的落点,这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的特点,瞄准学生言语能力的生长点。

一、抓文本空白点,让人物丰满

美术创作讲究“留白”,留白之处意在引发观者的无限遐想,生发审美情趣。好的文章也是如此,作者不会把内容安排得密不透风,总要留一些想象的空间给读者,形成“召唤结构”,调动读者去建构文本意义。我们可以利用“空白点”设计言语活动,引领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让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渐丰满起来。

薛法根老师执教《九色鹿》一课时,最后向学生补充介绍了故事的结局:“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佛经故事。调达后来忏悔了,他面壁思过,最后位列500罗汉中的第157尊。”接着他布置了一个体验角色的言语表现活动:“调达面壁思过,他会怎样忏悔呢?国王听了非常惭愧,如何惭愧呢?请你选择一个人物写一段心理描写,可以这样开头:‘唉……写三五句话,注意用上‘竟然这个词。”

调达怎样忏悔?国王如何惭愧?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文中都没有写清楚。薛老师抓住文本的空白点引入课外资源,设计言语活动。提示运用叹词“唉”开头,用上“竟然”写话,都是在暗示言语表现的感情基调,助推深度表达。这样的设计,促进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基础上运用语言,人物形象便在学生心目中“立”了起来。

二、抓意象还原点,让画面具象

汉字属于表意性文字,有些文字,读者一读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生动的画面,比如“花团锦簇”“手舞足蹈”。有些文字比较抽象,需要读者根据文字展开联想并还原意象,在丰富多彩的意象中体悟情思。

《二泉映月》创作者阿炳的一生可以用“坎坷”一词来概括。王崧舟老师执教《二泉映月》时,抓住“坎坷”一词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读着课文,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看,也许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早晨,阿炳在干什么?也许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阿炳在干什么?或许他在破旧不堪的房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画面写成几句话。”

“坎坷”一词着实抽象,除了联系上下文理解,王老师还通过描述画面的方法为学生搭设言语支架。交流的时候,学生如同在讲述自己亲眼所见的一幕幕,他们已经进入了“坎坷”一词的意象世界,加深了对阿炳的人物形象与所处时代背景的认识。

三、抓语言含蓄点,让感悟沉淀

语言的美,往往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使得读者的理解与作者的意图之间似乎隔着一层薄薄的纱。这类含蓄的语言,是培养学生语感素养的重要资源。教学时,我们可以立足文本语言的含蓄点,组织言语实践活动。

《金子》一文最后写道:“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骄傲地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彼得的话说得很含蓄,理解这句话的内涵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一位教师教学这句话时,创设了一个交际情境:“其他淘金者看到彼得发财致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纷纷请教彼得发财致富的秘密是什么。彼得会怎样说呢?”为了帮助学生把语言组织得更有逻辑性,教师还提供了这样的句式:“彼得说:‘记住,你们要            ,你们要            ,你们更要            。”

在学生的发言中,“勤劳”“坚持”“发现机会”“抓住机会”等关键词频频出现,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把“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放在“更要”后面表达,从而真正领悟了文本的核心主旨,理解了“真金”的深刻含义。

四、抓认知冲突点,让思维深刻

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宽思维空间,开辟表达路径。打造这样的课堂,离不开课堂提问。提问的心理学意义,在于通过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言语内驱力。认知冲突点,有时在文本语言中显而易见,有时需要教师基于文本去智慧地开发。

《哪吒闹海》一文中,哪吒大闹东海,打死夜叉,逼三太子现出了原形。薛法根老师这样启发学生想象:“如果你是龙王,找到了哪吒的父亲李靖,会怎么告状?”“如果你是哪吒,到了父亲面前,会怎么解释?”显而易见,这两个问题形成了认知冲突,设计得非常巧妙。同样一件“哪吒闹海”的事,龙王和哪吒都在李靖面前讲述了一遍,学生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发现:龙王和哪吒之所以讲得不一样,是因为他们说话的目的不一样。接下来,薛老师组织学生在思辨中明晰:当听到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声音时,要相信自己,要学会明辨是非。瞧,课堂教学从能力层面上升到了“人”的层面!

这一教例中的认知冲突点,便是薛老师根据文本开发出来的。所设计的两个问题,创设了仿真的交际情境,满足了学生的交际需求。学生反复使用“哪吒闹海”这一语言材料,在认知冲突点积极思辨。整个过程不是对“哪吒闹海”這一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积累的语言。

五、抓表达迁移点,让运用鲜活

知识是可以传授的,但能力只能由主体在相关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儿童言语能力的提高,靠的是自身反复的言语实践,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抓表达迁移点,倡导引领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提升言语智能。以课文为“例子”,利用一个个具有典范意义的言语形式,让学生揣摩语言文字在具体语境中的适切性。

一位教师教学《水》一课时,出示了两个语境:“1.晚上8:00,我们收到学校的通知:因为雾霾,学校停课两天,我            。2.终于考完试了,老师抬起头,慢慢地说:‘这个星期天,没有作业!我            。”教师让学生从两个场景中选择一个写一写,注意学习课文中的写法,关注细节,让别人能体会到“我”当时的感受。

《水》一文最大的表达特色,是通过细腻的文字传达了用一勺水冲凉时的真切感受。教师利用文本的这一鲜明特点,设计了两个可供选择的言语训练题。学生活学活用,在亲身体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积淀对言语对象的感受,大大提高了言语获得感与成就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应当用好文本,顺应学情,精选言语表现的落点,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说阅读教学——以《祝福》教学为例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