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先行”的学理基础

2019-07-19张华

美文 2019年13期
关键词:学理典型性形象性

张华

从“汉风专刊”设立,到发表在此专刊上的评论文章结集出版为《文化与全球化》,我都始终在表达一个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基本看法:文化“走出去”,文学当先行。

这个看法并非一个“文学爱好者”的主观臆断——热爱文学,就认为文学之一切都是优秀的,优先的;也不是对一些文学现象的简单总结——比如莫言一获奖,世界各国的目光都投向了中国。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基本看法或基本判断,除了有一定的现实依据之外——以往登载在本栏目上的评论多有列举,也还是有其一定学理基础的,而这个学理上的基础或逻辑,又是由文学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所谓文学的基本特征,也就是在同屬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大类别中,文学区别以其他学科如哲学、伦理学、宗教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的基本特征。总体说来,文学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特征,有些文学类别还具有明显的虚构性特征,这些也构成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的审美特性。在文学对外传播和“走出去”过程中,形象性带来的生动性可以避免刻板教条的“说教”,便于人与人之间的良好沟通;典型性即代表性,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实现“以一斑而窥全豹”的功能,便于异域读者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中国文化的整体状况;情感性,还是那句话: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学的情感性显然是实现“心相通”功能的最重要、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友好交往的前提和根本,一定是建立在情感联系基础之上的。与此同时,虚构需要卓越的想象力,刘慈欣的科幻作品就表现出这样的想象力,当然,其它学科也需要人的想象力,但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卓越的想象力特征,常常成为可以促进其它学科增长和发展的巨大动力。

实际上,“中国文化‘走出去”这句话本身,就是一种运用文学语言的形象表述,而“讲好中国故事”,则更表明了文学在“走出去”过程中的独特功能与作用。

猜你喜欢

学理典型性形象性
小学一年级看图说话的形象性写作策略指导
说理也需要“形象性”——以《我有一个梦想》教学为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偷猪”引发的血案
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组织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思考
旅行梦想促就科学新知
学理支撑,目标精准,评价引导
来源国信息和产品类别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技巧